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驳“债务陷阱论”、地缘政治工具论”,王毅举了这些例子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仍是金科玉律”“‘一带一路’绝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支持中国企业和公民拿起法律武器,不当‘沉默的羔羊’”。8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的连珠妙语纷纷被世界媒体转引。当天,王毅就中美关系、朝鲜半岛局势、“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关系以及世界众多热点问题一一作出精彩回应。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的提问时,王毅特别强调,每一个国家的主权和独立都是宝贵的,都应该得到同样的珍惜和爱护。

  8日的记者会持续了约两个小时,王毅外长共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21个问题。有海外媒体同行在记者会后称,从2014年到今年的6场外长记者会,王毅共回答了116个问题,最高纪录是去年回答了22个提问,今年仅比去年少1个。其中许多提问非常尖锐。

  在当天的记者会上,最“尖锐”的问题要数美国彭博社记者的问题:“中国大使指责加拿大‘白人至上’,说瑞典警方‘不人道’,并且表示特朗普的政策正在让美国成为全世界的敌人。为什么中国外交官在世界舞台上使用这么‘有侵略性’的语言?”对此,王毅说:“这位先生微笑着说出了非常尖锐的语言。”王毅表示,咄咄逼人从来不是中国的传统,国强必霸压根不是我们的选择。当然,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要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更不会容忍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受到侵害。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任何中国的外交官,不管身处何地,都会坚定不移地表明我们的立场。

  西方记者喜欢提有关对抗和竞争的问题,发展中国家记者则关注合作。在记者会上,被提问最多的不是朝鲜半岛问题,不是中美贸易战,而是“一带一路”合作。阿联酋媒体中阿卫视、意大利安莎社、加纳记者以及中国记者先后4次就“一带一路”提问。王毅表示,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东南亚正在施工建设高速铁路,中欧班列成为亚欧大陆上距离最长的合作纽带……这些事实说明,“一带一路”绝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绝不是什么“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的机遇。

  “王毅外长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温暖的印象,”被王毅称为第一个在中国外长记者会上提问的阿拉伯女性记者的阿布多·荷达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阿布多来自阿联酋迪拜,她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美丽的中文名字馨玥。她说:“我今天的提问是关于‘一带一路’的,因为世界都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有一些质疑声,但大多数国家都支持,说明这是一个很好的倡议。”

  【环球时报记者 李司坤 环球时报驻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特约记者 萧达 陶短房 青木 李珍 陈一 王伟】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

来源:环球网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驳“债务陷阱论”、地缘政治工具论”,王毅举了这些例子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