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帖子貌似又被吃掉了。今天大致讲一下大家关系的三中全会的事情。
今天也看了彭博社的一个深度报道,大致对中国的经济走势比国内普遍的感受要好一些。主要就是在之前日本和美国都经历的房地产泡沫爆破之后,而引发的经济衰退,中国基本上是避免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新质生产力”代表的高科技的产出,在努力填补空缺。
怎么说呢,大概在2018年的时候,被称为高科技的行业的总产出占中国的GDP的11%,预期到2026年会增加到19%,再加上电动车、电池和太阳能面板这新三样,到2026年可以达到23%。而这个就正好是2018年房地产行业占中国GDP的24%,可以到2026年下降到16%。
这个也是目前最高层群体坚持的目标,当然也是被海内外骂得狗血喷头的主要原因。前一阵子,看到有人喊中国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别信这个邪,现在中国的目标还是在2035年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业(人均2万美元),需要保持5%的年增长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不靠经济转型是比较难达到的。
当然房地产行业的萎缩,确实影响消费者的信心,所以还是需要想一个办法,如何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可以修复大家的资本负债表,让大家重启信心可以消费。看到大部分经济学家的办法就是发钱,貌似也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式。
从目前的高新科技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些行业确实可以提供比较高的工资,并让收入高的从业人员可以提高消费能力。但是不好之处,就是会因为房地产行业和其他不受青睐的行业的从业人员要么失业要么减薪,事实上搞了一个冰火两重天,让贫富差距扩大了。
而中国突飞猛进的新产业,如果自己国内的消费不能扩张只能靠向外出口扩张的话,又会引发美欧的贸易保护主义,从而给发展和转型带来阻力。
我自己想了一下,可能需要一些新的政策组合拳。
首先就是对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企业,需要尽快停止传统的政府补贴方式,比如免费提供的土地厂房啊,低利息的银行贷款啊等等这些容易被人攻击的方式,应该学习美国和日本经验,对非上市企业采取风投基金投入的方式,对上市企业采取央行购买产业ETF债券模式,由ETF去买人企业的股票或者债券,这种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比较擅长的模式。
好处就是,如果这些高新企业,又在类似于高新科技指数这些成分里面,就可以同时带动股市大盘,免得天天看股市跌的段子,也不用搞啥川普不死川大涨停这种无厘头搞笑的东东。
其次就是对大学毕业和研究生毕业的就业解决方案,其实可以捡起前几年搞烂的万众创业的办法,不过唯一区别,是种子基金由国家提供。针对各种创新的方案,提供3-5年的种子基金支持,然后确实产生了商业价值,并可以做大的项目,由风投基金筛选接手。
看看这两招是不是会有些帮助。
另外就是看了一个美国美联储纽约分行在今年4月份发布的一个报告,大致就是评估美国的小院高墙的对中国的高科技封锁政策对美国相关企业的影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原文,这里就大致说一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