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70%,在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后,海洋运输线就成为各个大国的经济命脉,所以现在的世界秩序其实主要就是海洋秩序。
回望过去200年的列强争霸,我们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可避免的走向海军竞赛。
不过海军竞赛并不容易,因为海战的特点和陆战有很大的不同。
海面上没有地形因素,海上作战的基本方式就是大家摆好阵型简单粗暴的对轰,谁装备更好谁就赢,没什么意外惊喜。
这就导致了海军非常烧钱,因为要大家都要砸钱造(买)更好的军舰。最疯狂的时候一艘战列舰的造价一度到达某些列强GDP的0.5%。
但是没办法,该花的钱还是得花,不然装备落后就必输无疑。
海战战败往往意味着大量昂贵的军舰沉入海底以及贸易生命线被他人钳制,这种损失没几个国家能扛得住,一不小心就是几十年的国运衰败。
比如说甲午战争中的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打断了洋务运动以来清帝国中兴的运势,清王朝就此走向覆灭。
二战太平洋海战中的日本联合舰队也是全军覆没,这个结果直接导致日本法西斯灭亡,该国也彻底失去了称霸东亚的机会。
但是反过来,如果海战打赢了,那国家就获得了国运上升的绝佳契机。
1805年的英国赢得特拉法加尔海战,开启了日不落帝国的荣光。
二战中的美国赢下太平洋战争,就此从偏安北美走上了称霸全球的大道。
不过海洋争霸虽然听着很热血,但真正能参与这场游戏的国家凤毛麟角,因为军舰这玩意造起来比谁都慢,而沉起来比谁都快。
所以对争夺制海权可以说是一个“大后期”型的投资。想要玩这个游戏,就要做好几十年吃糠咽菜凑钱造(买)舰的准备,还要承担因为海战失败,几十年积累一朝清零的风险。
但是这个投资一旦成功,利益是巨大的。你控制了哪里的海洋,你就拥有了在哪里制定规则的权利。
高回报永远对应高风险,要么就不参与,一旦参与,海战就不能输。
所以判断一个政权的进取心有多少,主要就看他对海洋的态度。
- 放弃对制海权的争夺,意味着他甘愿接受列强的安排,做一条混日子的咸鱼。当然,也省了一大笔钱;
- 追求控制家门口的海域,意味着他要做这片区域的主导者;
- 追求控制一片大洋,意味着他要和列强平起平坐;
- 追求控制全球的海洋,那是美国。
无论如何,一个有进取心的政权绝不会放弃对海洋的争夺。
越南的野望
————————————
从地形上看,越南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战略纵深
即使没有什么军事常识的朋友也可以从这张地图轻易的看出来,如果要从海上进攻去拦腰切断越南,那实在是太容易了。
这个世界的太平日子并不多,越南更是建国以来战争就没停过,所以对于越南来说战争威胁是一个很现实的压力。既然陆地的战略纵深太磕碜,自然会想到往海上发展。
另一方面,越南作为在二战后脚踩法兰西拳打美利坚手撕柬埔寨的自定义世界第三强国,自然也志不在小,称霸东南亚什么的那只是一个小目标。
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尽管在法理上毫无依据,但越南染指中国南海的企图难以避免,更何况这里还有石油。
不过野心要靠实力来支撑,越南的海上力量足够吗?
当时越南还是南北分治,南越拥有大量美国援助,他们的海军拥有各类舰船1400余艘,包括数艘千吨级以上的大型军舰。海军规模更是达到了4.2万人,是东南亚首屈一指的海军力量。
而中国因为历史原因,也存在着两支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台湾国民党海军。
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南海唱主角的海军是国民党海军。
1946年12月,国民政府在国际社会的认可下接收南海诸岛。1956年,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建立”南沙守备区”。
南海范围包括东沙,西沙,南沙,中沙,黄岩岛:
国民党海军在战后获得了大量英美援助和日本赔偿的大型军舰,跟解放军海军比起来可谓是兵强马壮。
接收南沙太平岛的“太平号”护卫舰: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周边国家侵犯南海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军的“兵强马壮”就开始露怯了。
从1963年开始,菲律宾先后派兵侵占多个岛礁,国军无动于衷。
1971年,因为台风侵袭,中业岛上的国军撤至太平岛暂避。但是台风过后国军并未及时返回中业岛驻地,导致菲律宾趁虚而入。
中业岛的相对位置:
菲军占领中业岛后升旗:
在发现中业岛被侵占后,台湾国民党海军支队长郝德云上校一度准备对岛上的菲军发起进攻。
以当时中业岛附近的国军舰队战斗力,只需要一个小时即可全歼岛上菲军。然而关键时刻舰队却接到了台湾当局发来的“不挑战”的命令。
于是国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曾经驻守长达24年的岛屿落入敌手,并在后来成为了菲律宾在南沙的指挥中心。
菲律宾的战绩给了越南很大的鼓舞,很快越南就开始有样学样。
1974年,台风又来了,这一次撤走的国军部队是驻守敦谦沙洲的守军。等风平浪静后,国军才发现敦谦沙洲已被越南(南越)军队趁虚而入,就这样又丢一岛。
值得一提的是,敦谦沙洲离国军大本营太平岛仅6.3海里。
越南在这段时间还先后侵占了景宏岛、鸿庥(xiu,第一声)岛、南子岛、南威岛、安波沙洲等岛礁。
国军在丢城失地这个事上驾轻就熟,到七十年代的时候,国军在南沙的据点已经损失殆尽,只剩个太平岛和旁边的中洲礁。
所以对于越南来说,台湾的国民党海军并非真正的对手,他们基本上就是个送岛童子。
那么装备更弱的解放军呢?
越南海军最开始和解放军迎头相撞的地方是西沙群岛(具体位置为红圈中的西沙永乐群岛)
西沙死战
————————————
从1956年起,当时尚未统一的南越当局就开始窥视西沙群岛,他们从西边的永乐群岛开始蚕食,长期占领其中的珊瑚岛。
1974年1月,南越当局得寸进尺,派出舰队占领西沙的甘泉岛和金银岛,并打死打伤中国渔民和民兵多人,攻击中国巡逻舰艇,还进一步剑指广金岛。
越军之所以敢主动挑衅,主要是因为他在军舰实力上有一定的优势。
我们刚才说过,海战主要是拼装备。在越南看来,既然连兵强马壮的国民党海军都拿自己毫无办法,那么装备落后的解放军应该更加无力反抗。
如果仅从硬件对比的角度来看,南越当局的这个判断也没什么问题。
当时解放军南海舰队里能正常运转的舰船很少,稍大一点老式护卫舰都年久失修,舰况较好的只有六艘排水量几百吨的小艇。就这点家当,放到海战里确实是不够看。
但是解放军身上有一种国军不具备的气质:头铁。
面对越军的挑衅,南海舰队果断向事发地点派出了这六艘小艇,他们将在西沙群岛面对的,是以下四艘南越海军的大型军舰:
中方先期抵达对峙前线的是四艘小艇,分别为:
6605、6610型扫雷艇各一艘(389、396艇):
6604型猎潜艇两艘(271、274艇):
另外还有两艘国产037型猎潜艇(281、282艇)驻扎在70公里外的永兴岛待命,随时准备增援:
1974年1月18日晚,解放军南海舰队截获破译了南越总统阮文绍对其西沙军舰下达夺岛作战命令的电报,越军将在19日早上发起进攻。
当晚周恩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决定由叶剑英、邓小平等六人组成西沙作战领导小组指挥西沙海战,并确立了三个原则:“不主动惹事、不先打第一枪、不能吃亏”。
这三条原则实际上也是建国以来解放军在边境冲突中一直遵守的铁则,哪怕是最近的中印对峙也不例外。
接到命令后,四艘在前线的巡逻艇很快完成了作战部署,中越双方的军舰形成了四对四的局面:
根据战前安排,396、389艇进至广金岛西北海面拦截“李常杰”号和“怒涛”号;271、274艇进至广金岛东南海面,拦截“陈庆瑜”号、“陈平重”号。
资料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V411m76R?from=search&seid=6341200081570561120
对解放军非常不利的是:在永兴岛待命的两艘猎潜艇(281、282号)因电台管理原因没有收到最新的作战命令,所以未能及时赶赴战场。
1月19日清晨,南越士兵开始强行登陆广金岛,结果被守岛的中国军民开枪击退,灰头土脸的退回到舰上。
虽然自己的士兵表现得像个战五渣,但越军指挥官何文锷并不担心,因为他手里还有军舰。陆战打不过,欺负一下海上的“软柿子”总可以吧。
于是越军很快将矛头指向解放军的四艘小艇。
中方的小艇在吨位、防御力和火力上均逊于对手,如果按正常的海战逻辑,解放军几乎没有胜算,被越军指挥官视为“软柿子”并不意外。
上午10点22分,拉开架势的越军舰队率先向中方舰艇开火,西沙海战爆发
不过解放军虽然头铁,但并不鲁莽,中方的小艇既然敢来,自然也做好了准备。
海战打响后,吨位处于劣势的解放军舰艇并未选择躲避炮火,而是同时向各自的目标敌舰径直冲过去,一直冲到对方军舰跟前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