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郝贵生:“党的基本路线”内在逻辑关系浅析 |2024-09-01

图片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见外宾时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根据邓小平的主要思想,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究竟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个“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在逻辑关系呢?本着学习和探讨的精神,笔者提出四个问题,向同志们和各位网友请教学习。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通常人们把基本路线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样表述突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由此派生出“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就很自然地把“四项基本原则”只是看作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前提。笔者认为,这种表述和理解极大降低了“四项基本原则”应有的指导地位,自觉不自觉地把基本原则变成了方法手段。共产党人究竟是要“四项基本原则”指导“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四项基本原则”呢?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看到,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权力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注重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很少有提“四项基本原则”的,这同对“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四项基本原则”关系的头足倒置之理解不无关系。很多人认为,“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纲,“四项基本原则”就是目,“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总纲指导“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必须服从而不能影响“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总纲。这是典型的“经济挂帅”,是“经济统帅政治”的思想,也是歪曲和颠倒马克思主义政治统帅经济关系的思想。唯物史观确实强调经济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正如列宁所说“根据经济利益起决定作用这一点,决不应当作出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的结论,因为总的说来,各阶级最重大的、‘决定性的’利益只有通过根本的政治改造来满足,具体说来,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来满足。”(《怎么办?》《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列宁还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错误》,《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7页)毛主席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始终强调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强调政治统帅军事,政治统帅经济,这在毛主席的著作、讲话中比比皆是。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他强调经济的背后都是政治,要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这无疑都是十分正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党的基本路线中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表述和理解,应考虑前后顺序的正确逻辑关系,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政治统帅经济的科学指导思想,以免造成实践中的偏离。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否“两个基本点”的并列关系?我们知道,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从事一切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而“坚持改革开放”只是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具体途径、手段、方法,它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完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换言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既是“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前提和根本指针,也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前提和根本指针,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成了走邪路,二者绝不是平列关系。在表述和理解这一极其重要、重大的理论、路线问题上,把这样两个完全不同层次的问题并列起来,作为两个似乎同等轻重、平起平坐的基本点,共同服从和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客观上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降低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具体途径和手段,自觉不自觉地降低和削弱了“四项基本原则”对于“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包括“改革开放”在内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指导地位。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改革开放”的本质

党的基本路线显然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路线。“四项基本原则”中本身就包含“坚持社会主义”,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都没有错误。但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不允许偷换或歪曲其基本含义。这里表述中的“社会主义”概念也有其确定的含义。“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马克思主义之前就有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如《共产党宣言》第三章批判的封建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保守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等。这些“社会主义者”虽然也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但其理论基础都是唯心史观和人道主义。只有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唯物史观把社会发展的源泉、动力归结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决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性质的归根结底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建立在公有制度基础上的政治制度上的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著作中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同时唯物史观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其相互之间是既相适应又不适应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在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调整和完善之。这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科学含义。目前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中都是这样讲的。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中这样谈“革命”与“改革”的区别,“如果说革命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体制存在的问题,把生产力从已不能容纳它的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那么,改革则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基本制度问题,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进步。……从性质上看,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但多年来的舆论宣传中,不仅把坚持社会主义的“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看成并列的两个东西,而且有一种论调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摒弃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单纯归结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任何社会都存在,这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性质,而只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是单纯的经济发展。同时这种论调又认为障碍生产力发展的阻力,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中的不相适应部分,而是社会主义本身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所以他们就把“改革”界定为“改公有制为私有化”、“改计划经济为市场化”的过程,这是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改制”,而不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也是典型的偷换和歪曲“社会主义改革”的科学含义。如果用这种偷换概念、脱离社会主义本质的“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并列起来,那就更是错上加错了。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坚持改革开放”

在“党的基本路线”表述中,纳入了我们党在长期斗争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经验,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党的十九届六中通过的新《决议》中,又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百年成功的十大经验之一。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但在基本路线的表述和理解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应该占据什么位置?目前是放在“坚持改革开放”之后,笔者认为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按照唯物辩证法原理,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因就是依靠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只是外因,内外因关系不能颠倒。所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应该放在“坚持改革开放”之前。有人主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改革开放”的逻辑关系必须颠倒,因为他们认为,毛泽东时代是闭关锁国,所以他们要敞开国门开放。这种观点极端错误,一是对毛泽东时代的歪曲、污蔑,毛主席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奠基者;二是陷入了外因论的形而上学观点中;三是客观上消弱和淡化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作用和意义。40多年的实践中,在突出开放的同时,几乎完全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丢掉了,这方面的教训太多太多了。运十飞机下马不就是典型事例吗?

如果要按照笔者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在逻辑关系,可具体表述如下:“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如果要简化,可简化为“一个指导思想、一个依靠力量、一个工作中心、两个政策基本点、三个奋斗目标”。这五点缺一不可。

欢迎各位共产党员和红色网友批评指正!

赞(3)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郝贵生:“党的基本路线”内在逻辑关系浅析 |2024-09-0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