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07:59 分类:百家争鸣
评论(0)
2024年8月24日凌晨,一架私人飞机在巴黎的机场缓缓降落,飞机的主人名叫帕维尔·杜罗夫,是世界著名互联网企业VK和TG的创始人。
杜罗夫此番是为了赴宴而来的,就在几天前,法国总统马克龙给他发了封邀请函,内容大意是,老兄,我一直很欣赏你,咱们一起吃个晚饭吧。
和总统共进晚宴?机会难得,杜罗夫没多想,兴高采烈地带着多位美女助理、坐上私人飞机就来了。
飞机刚停稳不久,一群法国执法人员便冲上了飞机,还没等杜罗夫和随从们反应过来,便已将其统统逮捕,杜罗夫本人还被拷上了手铐。
过了好一会儿,杜罗夫才回过神来,我是来和大总统吃饭的,你们要做什么?
但杜罗夫很快就傻眼了,马克龙变脸了。法国政府回应说,总统啥时候邀请过你?
当然,经过这几天全球各路媒体的查证,马克龙大概率是发过邀请的,总统亲自钓鱼执法,杜罗夫的待遇够高了。
他的被捕不是个人问题,更不是简单的犯罪问题,而是意味着一个时代——互联网田园时代的正式终结。
1984年,杜罗夫出生于圣彼得堡,父母都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教职工,父亲是主任,母亲是教师,家境相当殷实。
他4岁那年,父母要去意大利都灵的一所大学做学术交流,便把杜罗夫和哥哥尼古拉,带了过去。
一家人在意大利呆了很多年,直到1998年才回国,正是这段经历,打开了杜罗夫兄弟的眼界。
电脑那时还是个新鲜事物,个人电脑更新鲜,在俄罗斯几乎买不到,但在隔壁的西欧,电脑已经开始普及。出于好奇,父亲买了一台电脑回家里。
杜罗夫和哥哥尼古拉在意大利也不认识什么小伙伴,只能没事就玩电脑,玩着玩着,就迅速迷上了编程。
哥哥尼古拉的技术要更出众一些,他领导的团队,获得了各种编程大赛的冠军,2000年和2001年,其先后两次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编程设计竞赛冠军,这是世界上最悠久、最有影响力的大学生编程比赛之一。
而弟弟杜罗夫的技术,相对没那么出色,能力更偏向于运营和管理。
那时候的互联网还处在田园时代,充斥着传统的“互联网精神”,崇尚开放与共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互联网刚普及时,盈利模式还不明显,在商业化上就不深入。
对资本而言赚得并不多,他们的介入较少,政府也不怎么管,主要是不知道管理互联网的重要性,毕竟新事物嘛。
导致当时互联网的作用,还是以公益为主,并且往往想发啥就发啥,没人管。
杜罗夫和哥哥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身上充满了田园时代的气息,经常在网上跟别人分享各种技术问题,有问必答,毫无保留。
大学时期,杜罗夫和哥哥弄了个论坛,名叫spbgu.ru,反响颇为不错,算是小试牛刀,哥俩有了初步的经验。
时间来到2006年9月,某一天,杜罗夫和老同学维亚切斯拉夫喝酒吹牛,对方问他,你知不知道脸书?
脸书都不知道?out啦,那可是有几千万人使用的应用,老同学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杜罗夫渐渐听入迷了。
说干就干,两人各自拉来一个人,维亚切斯拉夫拉来的是以色列同学列维耶夫,杜罗夫则把哥哥拉了过来,四人小团队正式起航。
在团队中,杜罗夫担任CEO,哥哥尼古拉负责技术开发,维亚切斯拉夫和列维耶夫负责其他事务,2006年10月,著名的VK诞生了。
VK初期的产品策略很简单——模仿脸书,脸书有什么功能,VK就有什么功能,再做一些本地化改进。那时,俄罗斯还没有几个社交平台,网民们的交流基本以论坛为主。
而VK无论界面还是功能,对传统的论坛都是降维打击,于是大获成功。
后来虽然有了竞争对手,但凭借更出色的功能优化,VK始终压制着对手,2008年4月,VK的注册用户破千万,2010年,破一亿,坐稳了俄语区头把社交媒体的交椅。
别看一亿注册用户不多,俄语区人口合计也就不到三亿,除去不上网的老人和中年人,VK占了半壁江山。
而且那年头的一亿用户,绝大部分是真实用户,说一亿就是一亿真人,不像今天,许多平台的数字生命,比物理生命还要多。
VK的成功,让兄弟俩晋升为富豪。尤其是弟弟杜罗夫的资产,早早地突破了一亿美元。然而,就在他们春风得意之时,世界开始变了。
请您放心购买,如果您支付打不开的话,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微信号:hanfengkefu007 免验证),五分钟内发您全文。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客服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