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以色列趁黎巴嫩内战之际入侵黎巴嫩,也被西方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
此次战争催生了一个以对抗以色列为主要目标的政党:黎巴嫩真主党。
1992年,黎巴嫩真主党第二任书记穆萨维遭以色列轰炸身亡。
他的学生,年仅32岁的哈桑.纳斯鲁拉就此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真主党第三任书记。
2024年9月27日,执掌真主党32年之久的纳斯鲁拉遭以色列轰炸身亡。
同时遇刺的还有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革命卫队的多名高级指挥官。
该事件对中东局势的影响可以用“地震”来形容,其产生的蝴蝶效应甚至可能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
中流砥柱
黎巴嫩只是一个小国,面积仅一万多平方公里,和我国山东省德州市面积差不多。
真主党只控制其中的部分地区,人口仅为200万左右。
不过他们的体量虽小,却是中东反以联盟“抵抗之弧”的中流砥柱。
真主党从1982年成立之初就开始反抗以色列侵略的斗争,并在2000年成功将以军赶出黎巴嫩。
在反侵略的过程中,真主党在自己的地盘上建立起了“抵抗型社会”。
这里的每个村庄都有他们派驻的党代表。
这些代表平时会帮助村民进行生产劳动,战时就组织村民配合正规军进行防御作战。
2006年,仅有1000多正规军的真主党在南黎人民的支持下,成功击退了入侵黎巴嫩的4万以色列“天兵”。
西方称之为“2006年黎以战争”。
2012年,发展壮大的真主党又入叙作战,帮助叙利亚政府军击溃大批叛军。
在伊朗领导的“抵抗之弧”中,真主党不仅是核心战力,还是一个到处带徒弟的“老师”。
现在我们看到的包括胡塞武装、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和哈马斯这些组织,都是真主党的学生。
甚至连叙利亚政府军和伊朗革命卫队都向真主党取过经。
该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组织结构+坚持非对称作战”。
这也是当前抵抗之弧成员主要的运营和作战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刺杀纳斯鲁拉确实是以色列近期进行的最有“含金量”的行动。
当然,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尽管真主党是对抗以色列的中坚力量,但这不代表整个黎巴嫩都支持他们。
黎巴嫩本身是一个非常分裂的国家,这里不仅生活着什叶派居民,也生活着逊尼派和基督教居民。
该国政党和武装割据的现象非常普遍,只是其他人没有真主党那么出名罢了。
当前的黎巴嫩政府并非实际意义上的“中央权威”,而更像是内战后协调各方势力的联络机构。
真主党的群众基础主要集中在南黎巴嫩地区。
他们在那里做了大量的基层工作,包括提供社会服务、修建基础设施等等。
在真主党的努力下,南黎人民不仅摆脱了以色列的入侵,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所以他们对真主党的抗以斗争是非常支持的。
但其他地区并不和以色列接壤,一时半会儿还不用直接面对以色列的压力。
所以虽然黎巴嫩总体立场反以,但不同地区的紧迫程度各有千秋。
如果牺牲掉南黎巴嫩就能换来暂时的安逸,很多人是可以点头的。
至于这之后以色列会不会得寸进尺把他们也一起吃掉?
那就不是这些人现在考虑的问题了。
如今以色列确实已经开始对南黎巴嫩磨刀霍霍,那么这场战争将会如何进行呢?
天兵降临
以色列现在的目标是在南黎巴嫩打出一片缓冲区,把真主党的部队赶到利塔尼河以北。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自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真主党就一直在以色列北部骚扰以军。
主要的方式是利用火箭弹和无人机之类的武器攻击以军的军营、哨所、监视器…
以军遭到袭击后自然要反击。
不过真主党都是游击队,在边境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军事基地给以军打。于是以军就经常把黎巴嫩居民区作为反击目标。
而在本方居民区遭到轰炸后,真主党又会攻击以色列居民区还以颜色。
现代战争的逻辑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这个局面就导致以色列北部的很多居民被迫疏散,数量有十几万之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人给以色列政府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以军希望真主党能够停火并后撤到距离边境20多公里的利塔尼河以北,
这样以色列就不用担心真主党的骚扰了,北部居民也就可以回家了。
只不过这个想法多少有些一厢情愿。
因为真主党很早就表过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