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唐如松:装模作样的欧盟|2024-10-06

近日,欧盟终于对中国电动能源车的关税问题做出了投票决议。结果是10:5,反补贴议案获得通过。
10国赞成:法国、意大利、荷兰、波兰、丹麦、爱尔兰、保加利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占欧盟人口的45.99%)
12国弃权:比利时、捷克共和国、希腊、西班牙、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卢森堡、奥地利、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和芬兰。(31.36%)
五国反对: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22.65%)
以上是本轮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投票的具体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人口在欧盟中的所占比例。不过,人口占比在这次投票中意义不大,因为这是一国一票,而不是人口多的国家就可以多投票。数据统计者之所以把人口占比给统计出来,主要就是因为这次弃权的国家太多,竟然比赞成的还要多两个,再加上5个投反对票的国家,其实不赞成和赞成的票数对比就是17:10了。
这个数据让别有用心的欧盟脸上有些挂不住。所以统计者就弄出了一个人口占比。言下之意就是虽然你们国家多,但我们背后的人口也不少啊。最起码和不赞成国家人口的差距没有票数差距那么大。赞成人口45.99%,不赞成人口54.01%。而票数上显示的比例则是不赞成票占比62.96%,赞成票占比只有37.04%。这个差距就太大了。
反对和赞成,都是没话说的,态度鲜明,立场坚定,难得的是竟然有12个国家弃权。弃权的意思就是这件事我不管,和我也没啥关系反正我犯不着为了和自己利益不大的事情去得罪中国。这个态度可以归类于不赞成之列。
看了一下弃权名单,其中的捷克、瑞典和芬兰在列,我还是有点奇怪的,按说,这三个国家在这种事关中国的事情上,都会以比较积极反对的姿态出现的。这次却也投了弃权票,说明这件事在欧洲的确不太得人心。就连习惯性政治正确的捷克政府和瑞典政府都开始含糊其辞了。
所以,我们再去看赞成加征关税的国家,基本上也有有了一个大致的明了。那就是这些赞成的国家,要么是真的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和中国有所竞争,比如法国和意大利;要么就是在其他方向上和中国闹别扭,所以借机出手,比如荷兰,要么就是纯属美国的忠狗,只要是对中国不利的,或者可以分化中欧的事情,它们都是冲锋在前的,比如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
如果我们再仔细一点,再深度一点的话,你会发现,在赞成加税阵营里的两个领头羊是法国和意大利,而反对加税阵营的领头羊则是德国。但在印象中,中国和法国这两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意大利的总理也是刚刚访华不久。这两个国家在欧盟中也的确拥有较重的汽车产业。当然,德国更重。
这就当然有些奇怪了,如果说欧盟单纯的只是为了实现欧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中国的竞争优势,德法意三国应该是站在一起的。即便是按照合作等级,中德和中法的合作等级也是差不多的,法国虽然在汽车领域比德国差不少,但在其他领域与中国的合作可是一点都不比德国低。如果中国真的要反制,绝不会只是对等反制对方的汽车产业。
于是,一个奇怪的念头出现在我脑海中。这次欧盟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加税行动,极有可能只是一场演出。且分工明确。法国和意大利担纲正方,而德国则担纲反方。至于瑞典,捷克等国,则一方面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一方面也有着看透了这是一出戏的原因。
这一猜想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能够符合,那就是这次欧盟加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打击大不大,是不是真的就有利于欧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如果打击很大,又有利于欧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那这个猜想就不成立。否则,那就真的可能只是一出戏了。

 

比亚迪汽车运输船在德国的不莱梅港口

首先我们要知道,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达到了怎样一种程度。事实上,如果单纯从电动汽车领域来看,目前中国的产品可以说是吊打欧洲,即便是同样在德国生产的特斯拉,成本控制上也无法和中国生产的相比。特别是在上游供应链上,位于中国的特斯拉工厂更是如鱼得水,可以很轻松的获得专属于中国生产的汽车配件,比如宁德时代的电池,而且,即便是其他品牌的电池也属于韩国和日本,这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也是中国最近。
那么加征关税是否能够削弱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竞争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目前单纯从电动汽车行业来看,除了中国,实际上也没有其他什么有力的竞争者出现,德国大众倒是在欧洲搞了一些电动车,但根本就竞争不过中国的那些豪华家电品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目前真的把汽车做成了家电性质的产品,豪华舒适多功能。】舒适豪华这种体验感,是人性的底层需求,只要价格上自己能够付得起,谁都愿意去为此买单的。否则,人类社会就无法得到前进的动力。
所以,即便欧洲加征关税,只要在性价比上中国电动车能够媲美欧洲电动车或油车,那么除非欧盟彻底关上对华进口的大门,否则,油车市场最终沦为小众市场也就是必然的。最为关键的,中国电动车的应由开发成本并不需要欧洲市场来摊薄【能摊薄自然更好】,中国国内的市场就足以让这种新型家电的各项技术参数得到足够的改进样本。
也就是说,欧洲加征关税可以影响中国电动车的市场竞争力,但前提是欧洲得有竞争的产品拿出来替换掉中国产品的份额,而目前来看,除了特斯拉在德国的工厂,以及大众的ID系列。欧洲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电动车品牌。但大众系列的电动车在欧洲被吐槽很厉害,特别是那些有过中国电动车驾驶体验的欧洲人,基本上是看不上大众ID的。至于特斯拉,除了品牌加持和教父效应,从家电的豪华舒适来说,即便是上海产的特斯拉,也是远不如国内同价位国产车的。
所以,欧洲人如果真的想要和中国电动车一较高下,那就只有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很显然,利用高关税延缓中国产品的进入从而为欧洲产品竞争力提供足够的时间,这一手法是可取的,但却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欧洲的市场规模并不足以取代中国国内的市场规模。以中国目前的先发优势和市场优势,欧洲最终也只能遏制个寂寞。想要遏制,唯一的道路就是脱钩和割裂。但从目前的欧洲各国态度来看,它们并不愿意这样做。哪怕是美国逼着它们这样做,它们也还是不愿意。无他,无论从政治利益,还是从经济利益抑或是产业利益上来说,和中国彻底割裂,其代价美国付不起,欧洲更加付不起。【想要实现脱钩,唯一的方法只有战争】。
欧洲的诸国领导人自然明白这些道理,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如今,能够和中国傲娇的资本越来越少,俄乌战争使得欧洲也越来越窘迫。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还能拿出来和中国在某些方面PK一下,所以,就只能弄出这样一个看上去获得通过,实际上却并不赞成的决议出来。一方面好堵美国人的嘴,另一方面也满足一下在中国面前已经少得可怜的优越感。
至于中国该如何应对,前面已经分析过,欧美当前除非和中国彻底断绝,否则即便是关税高垒,缴械也不过是时间早迟而已。但目前的俄乌,中东已经消耗了大半的欧美战争资源,再想和元气满满的中国开一局,只怕它们自己也是信心不足的。所以,干耗着,对于欧美来说更加痛苦。而我们的痛苦则在于不能痛快赚钱。谁更痛苦,不言而喻。
这里有个花边新闻:据说意大利的一些汽车厂商都是从中国直接进口电动能源车的全车,然后在意大利贴上自己的商标进行销售。这也算是和中国产品竞争的一种手段,倘若真的如此那么意大利人投赞成票也就可以理解了,只有让中国品牌的价格通过关税增高,那么它们这些换标车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广的市场。所以,查一下当前意大利当权者的家族背景或者利益相关,或者就能得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答案,那就是它们的背后说不定就有一家甚至几家贴标新能源汽车厂。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唐如松:装模作样的欧盟|2024-10-0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