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基,这个赫尔松州左岸原本籍籍无名的小村子,却在俄乌战争中变得相当有名。因为从2023年9月以来,乌军就不断在克林基实施登陆。
意图在这里建立一个桥头堡。
如果只是骚扰性质的,也正常,问题是不至于骚扰,乌军真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跨越第聂伯河,去占领一个几乎没有掩护的村子。
于是遭到了大量的伤亡。
从军事角度看属于无意义的送死行为,占了村子又能怎样,毕竟把几万大军运过第聂伯河是不现实的,但乌军始终不断派出陆战旅。
他们对克林基是如此的执着,死了一批又来一批,于是被国内外广泛质疑,如此愚蠢的行动到底是为什么,还是宝贵的陆战队员。
乌军合计就四个陆战旅,硬是在克林基送了一个半。
不少人把矛头指向小泽,觉得是他为了国际观瞻,而下达的命令,毕竟扎卢日内和西尔斯基是职业军人,不至于没有基本军事常识。
但事实证明,错怪小泽了。
最新披露的资料–《乌克兰真理报》的报道,命令,的确是小泽下达的,然而是被动下达的,主观上他不想下,是被强迫的。谁在强迫小泽呢?
莫非是美国?非也,是英国。
英国主导帮助乌军训练陆战旅,于是间接掌握了对乌军陆战旅的话语权,简单来说,英国对训练的乌军士兵进行了深度洗脑。
至于怎么洗脑的,我们不知道,只知道是洗脑了,导致陆战旅的基层士兵更相信英国,而不是乌军司令部,英国理论上无权调动乌军。
但如果陆战旅士兵更听英国的,那就实际上有权了。
2023年中旬,英国认为应该在克林基进行登陆,“那将是又一场诺曼底登陆(原话)”,从这里直插克里米亚,战争会随之结束。
这么扯淡的方案,英国敢提,陆战队的基层士兵敢信,再找到扎卢日内,要求他批准方案。扎卢日内不乐意,毕竟明知道是扯淡的。
于是皮球踢给了小泽,小泽也不乐意。这时候,英国拿出陆战队基层的呼声,再施加其他压力,于是就不得不同意,克林基行动开始。
结果自然是没有悬念的,跨越宽广的第聂伯河进行大规模兵力投送,本来就是送死。期间无论出现多少伤亡,英国方面始终要求乌军执行。
再坚持一会儿,第二次诺曼底登陆马上成功了。
克林基战役持续了一年多,直到今年10月,送掉了数千名宝贵的陆战队员。
乌克兰手里是有不少本钱的,小泽的水平并没有那么低,只要不乱出牌,即使懂王大幅减少援助,寒冬来临,也能支撑一段时间。
但出不出牌不由自身决定,于是就会有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操作,克林基只是披露出来的,未被披露的“克林基”肯定还有不少。
各个金主都有小心思的时候,是很难协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