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 —
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用什么样的方式升级打怪,拿到什么样的发育副本,跟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说白了就是看你的出身,老天爷赏给你什么样的饭碗。
中国能够实现大一统,欧洲的分裂简直就是地理上的宿命。
我们先说欧洲,整个欧洲的平均高度只有340米,地形总体以平原为主。
由于缺少高原和山脉的保护,很容易遭受入侵。如凯尔特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波斯人,这些民族一波接一波的撸起袖子轮番上阵,把欧洲折腾得够呛。
而中国在地理上有着巨大的封闭性优势。西面有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的阻绝,中亚势力很难鱼贯而入。往南有秦岭,往东是大片的海岸线,可以说整个中原有三面的地理优势保护,除了北方。
所以中国古代一直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搞得十分头疼。
虽然有北方的威胁,但我们也有个很大的优势,从燕山南麓到大别山北麓,从黄海之滨到伏牛山东麓,是一大片平原,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基本盘。
自商周、秦汉、隋唐这两千多年以来,黄土高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资源仰仗。
但有个问题,农耕文明越发达,开垦的需求越旺盛,也就渐渐薅秃了这里的植被,最后汇聚成黄土高原上的那句民谣,“下一场雨,脱一层皮,发一回山水满沟泥,累死累活饿肚皮”。
一句民谣,道尽了黄土高原贫瘠和苍凉的老态,也带来了黄河的底色。
其实黄河的黄并非与生俱来的。从鄂陵湖流出至刘家峡水库,这里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点,黄河水在此之前都是清澈的。黄河自洮河开始染上了第一抹黄之后,再经过湟水、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层层染色,这才成就了黄河之名。
黄河的“黄”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文明溯源,也带来了另一种经济宿命。我们的故事就从洮河开始讲起。
— 贰 —
洮河从青海出发,本来一路走得清清爽爽,但到了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接的地方,被灌了一鞋子的黄土,觉得再往东走又脏又累,一时性子大起就调头往北冲了过去。
一直跑到黄河,才洗去了沿路一身的黄土,一身轻松的完成了673公里的奔流使命。
洮河发脾气调头的这个地方就是岷县,古代叫临洮,也就是秦长城的西起点,属于古代西部边地。
这个地方在青藏高原屋檐下,海拔高、平均气温低、生态脆弱,所以在过去岷县一直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怎么摘都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