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传统文化:有竹之地人不俗|2019-06-04

亭后有竹,竹欲疏;

竹尽有室,室欲幽。

竹,雅称修竹,又有名做篁,

文人雅士取其正直虚心高节的意思,

作君子的象征。

同为君子象征的,还有梅兰菊,

但能以“君”直接称呼的,却只有竹,即“此君”。

宋元时期,

墨竹画已成为文人画的代表。

文人借竹抒情,

渐渐形成歌咏竹以墨竹画的形式展开,

也涌现出了大批画竹名家。

吴镇,

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尝自署梅沙弥。

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大家”。

工诗文,善草书。

擅画水墨山水,又长墨竹

一生贫寒,性旷简孤高,虽权势不能夺其志。

 · 吴镇 竹石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滑动查看全卷)

吴镇自称画竹五十年。

他一生所作墨竹十分丰富,

但几经战乱,存世者不多。

但可贵的是,

吴镇有许多关于画竹的精论,传至今日。

他的墨竹理论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一、他对竹子人格化的认识,

这是他创作墨竹的原动力;

二、画竹者的心境;

三、墨竹的一些具体技法。

 

 · 吴镇 多福图 天津博物馆藏

吴镇通过题画诗来使墨竹人格化。

强调竹子的坚韧个性。

以董狐、赵盾(宣子)、

严颜、颜果卿等人的气节比喻雪竹的坚韧不屈:

“董、宣之烈,严、颜之节。

斫头不屈,强项风雪。”

他以“虚心抱节”来赞颂竹子

既虚怀若谷、又坚守气节的人格化的植物特性:

“抱节元无心,凌云如有意。

寂寂空山中,凛此君子志。”

他还特别强调竹子有节的自然本性:

“未曾出土节先成。”

吴镇认为:“有竹之地人不俗。”

 

 · 吴镇 仿东坡风竹图

吴镇画墨竹自称是“戏写”,

表现了他画竹时怡然自得的心境 。

他常常“初画不自知,忽忘笔在手”,

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中

“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

这是也作者在熟知客观对象后,

能熟练地驾驭笔墨的结果。

吴镇画竹所提出的“心手两相忘”并非信手涂鸦,

他不但在总体上强调画墨竹的法度,

且对细微之处的研究,也精细入微。

他认为画墨竹之法,

可分为竿、节、枝、叶四个方面,

“而叠叶为至难,于此不工则不得为佳画矣”。

 

他说:

画竹须“下笔要劲,节实按而虚起,

一抹便过,少迟留则必钝厚不铦利矣。”

他归纳了画叶诸病:

“粗似桃叶,细如柳叶,孤生并立,如又如井,

太长太短,蛇形鱼腹,手指蜡蜒等状,

均疏密偏重偏轻之病,使人厌观。”

以下这套《墨竹谱》

为吴镇71岁时所作,画给他的儿子佛奴,

可以说,这本竹谱是吴镇毕生功力的体现。

 

 · 吴镇书苏轼题文同画竹记(一)

 

 · 吴镇书苏轼题文同画竹记(二)

 

 · 小坡竹石

 

 · 儗与可笔意

 

 · 风雨竹

 

 · 有竹之地人不俗

 

 · 清风动脩竹(一)

 

 · 清风动脩竹(二)写竹破俗

 

 · 晴霏晓日

 

 · 悬崖竹

 

 · 凌空有意

 

 · 戏墨写竹

 

 · 竹窗思閴寥

 

 · 一片江南雨

 

 · 梅花翁寄兴

 

 · 简斋诗意

 

 · 仿息斋画竹

 

 · 迳深竹倚

 

 · 轻荫护绿苔

 

 · 清风五百竿

 

 · 玄妙观竹

 

 · 戏作雪图

吴镇曾说的墨竹之法:

“疏不至冷,繁不至乱,翻向正背,

转侧低昂,雨打风翻,各有法度”,

正是体现了他对竹子的情有独钟,

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传统文化:有竹之地人不俗|2019-06-04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