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李岩
《内蒙古日报》2月11日消息披露,DeepSeek全量模型在呼和浩特3家智算中心完成部署。
报道指出,DeepSeek的全量模型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3家智算中心完成部署,体现了和林格尔新区智算中心企业的技术实力与行业影响力,更彰显出和林格尔新区在“东数西算”战略中的前瞻性布局。
根据国家发改委介绍,“东数西算”工程是我国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三大资源调配战略工程后,为了优化算力资源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的又一项国家级重大工程。
“东数西算”中的“数”,概指数据;“算”则是算力,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所谓“东数西算”就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2022年年初,国务院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明确,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同年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缘何需要“西算”?
国家发改委解读称,以往,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但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的日趋紧张,在东部地区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相比之下,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
根据业内专家介绍,国家发改委解读中提到的算力建设所需资源,主要包括土地和水电。而在这些方面,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禀赋突出。
以内蒙古为例。作为国际算力枢纽节点之一,位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面积超1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新华网曾发文评价:“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是内蒙古的一大优势。”
其次,算力中心在计算过程中,耗电量、发热量大,因此电力成本和用于冷却温控的水力成本对算力中心至关重要。根据内蒙古商务厅介绍,内蒙古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风能、光能资源更鹤立全国,发展“绿电”禀赋突出。
《北京科技报》曾发文援引专家解读称,内蒙古、宁夏等地的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打造算力中心的独特优势。目前,内蒙古已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超80%。
另外,专家还介绍称,除了资源禀赋,气候禀赋同样不可忽视。内蒙古全年凉爽的气候,使得当地算力中心在冷却、温控方面所需成本进一步下降。内蒙古商务厅网站评价称,当地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全年平均气温在-3.7℃~10.2℃之间,有利于生物制药、云计算等产业发展。
《内蒙古日报》指出,此次完成部署DeepSeek全量模型的3家智算中心分别为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并行科技内蒙古算力基地、东方国信和林格尔智算中心——
-
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为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单体智能算力6700P,是移动云的中心节点,为各类创新研究提供坚实算力支撑;
-
并行科技内蒙古算力基地项目在和林格尔新区逐步搭建6万P的智能算力服务平台,具备主流大模型训推服务能力;
-
东方国信和林格尔智算中心建设8栋数据中心、1万个数据机柜,部署了自主研发的幕僚智数、大模型训推平台等多款核心产品。
数据显示,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新区抢抓国家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有利机遇,截至目前已集聚39个算力项目,投用算力总规模达到5.06万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在全国八大枢纽、十大集群21个片区中排名前列,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算力保障基地。
呼和浩特市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将依托政策、区位、成本等优势,打造“中国算谷”。《经济日报》日前发文披露,2025年呼和浩特市算力总规模将达到8.4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