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篇随笔。
2021年7月,为了写好《江苏十三太保》,我跑去江苏全省逛了一圈。
跑到常州时,猛地吃一惊,常州市区就像被全部推平过再重建,看不到一点老城市的破败残留,市区现代化搞得生机勃勃,干净、明亮、宽阔、有序,再一查常州GDP,2020年是7805亿,排江苏第五。
我突然就觉得不对劲了。
当时我还住在东莞,东莞2020年GDP 9650亿,比常州多近两千亿,为啥东莞的城建远远不如常州?
在东莞市区居住,感受不到强烈的现代化气息,整片市区只有国贸那一小片接近现代城市的基建,甚至国贸旁边就有一大片荒地,一些肮脏破败的矮楼隐藏在树荫里,离开国贸一公里以外,市容市貌就像小县城,连好一点的商场都没几家。
我被常州搞得大受刺激,当时就想,要不,换一座城市生活吧,去过更现代化的生活。
然后全公司展开讨论,我们应该迁到哪一家城市定居。
我们先把北上广深给否了,房价太高,买不起那里的房,动不动10万一平的房价,稍好一点的房子就要1000万,让人不寒而栗。
我们一致认为,人活着要有生活质量,就不能背负高额房贷,否则生活将变得极为沉重,一定要去一家,同事们将来都买得起房的城市。
但一定得是大城市,毕竟公司以后扩张要招人,我们属于互联网文化产业,只有大城市才能提供这方面充足的人才供给。
要是人才梯队跟不上,后面工作量太大,会逼得我想跳楼。
然后我们摊开中国地图,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挑。
最后是杭州、苏州、南京、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入围。
先把杭州和苏州排除,因为这两个城市房价也比较高,普通人同样吃不消。
我其实对南京挺心动的,一度是最理想的城市,因为南京大学多,从这可以坐高铁去北京,也可以坐高铁去上海,为此还跑去南京实地比较了几次。
但去过后,又觉得它地理位置在长三角边角处,开车往返各重要城市不太方便,人口数量也不够多,民企不算发达,感觉我们这小工作室选南京,还不如选杭州,但杭州又因为房价高不敢选,纠结了两年才放弃。
重庆我是跟成都一起放在比较的,成都的优势是大平原,有多所大学,国际航班多,重庆大学少一些,地势高低错落市内交通会比较累,夏天太热,大学没有成都多,国际航班少一些。
夏天太热是大江大河沿线城市的通病,重庆、武汉、长沙都有这个小毛病。
成都国际航线是70条,重庆国际航线是20条(数据可能有误),像我这种常跑国外的,对国际航班要求较高。
而且全球各大公司选西南总部,一般也会放在成都而不是重庆,成都整体略胜。
重庆也有极好的地方,房价很便宜,山水景致错落魔幻,工业相对发达。
如果要去西南,只能在这两城中选,但刚开始时,我还没有下定决心去西南,有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想留在东部沿海。
武汉则是跟长沙放在一起比较的,总体上更倾向于武汉。
长沙我也很喜欢,非常非常喜欢,长沙的东西可太好吃了,毕竟又是家乡省会,但长沙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它城区相对较小,人口密集居住,大部分区域还不够现代化,其实很适合旅游,定居的话我狠不下心。
武汉城市更大、基建更好、人口更多,还处在中国地理中心位置,坐高铁出发到国内各重要城市,通常三四个小时,很方便我们出差——我们出差分两种,一种诉求是国际航班多,能从本市直接起飞到国外,方便写调查报告,另一种在国内跑,如果可以选择坐高铁,我们都不愿意坐飞机。
实际最后进入决赛圈的是武汉和成都,东部大城市都是因为房价高,只能咬牙放弃。
我们公司属互联网行业,全国都可以办公,哪里压力小就往哪里跑,哪里舒服就往哪里去,我知道东部很好,但我不希望同事们被房价压迫,希望同事们生活得好一点。
真的,房价低一点点,省下来的钱,都够环游世界了。
反正人就活一辈子,如果没有机会参与大国重器光宗耀祖啥的,那咱就求个平安幸福吧。
我们又开始仔细比较成都和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