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写了关于黄继光的故事以及黄家子弟前赴后继先后18人参军报国的事实,引发了很多朋友的共鸣。然而,在十多年前,网上却一度传出质疑“黄继光堵枪眼”的消息,为此彼时国家还专门作出了回应,并对相关污蔑英烈的人员进行了严肃的处理。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今天,虽然我们的网络氛围早已比当年要好的多,但关于英雄几个关键的点仍有不少人心存疑惑,故而我特意找到当年的资料,即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一九五三年六月一日功字第6号命令,《一三五团二营营部通信员黄继光同志报功材料》,以还原当年战场上的史实以及英雄牺牲的壮举。



看完这份节选的报功材料,相信大家对黄继光英勇战斗直至牺牲的过程有了一个清楚且直观的认知,而在这份报功材料中,分别提到了五个人和一部电影,他们分别是: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崔建国,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刘兴文,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郭忠田,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苏联英雄亚历山大·马特维耶维奇·马特洛索夫,以及苏联电影《普通一兵》。

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崔建国,1926年生,1951年3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4师抗美援朝,历任排长、连长。在一次攻坚战中,崔建国曾一口气挖掉敌人30枚地雷,为志愿军夺下美军占领的高地立下头功,被前线指挥部称为“排雷大王”。在第五次战役中,他带领尖刀班插入敌人腹地,一举炸毁4座地堡,并在围歼大水洞之敌的战斗中,身先士卒,连续刺死6名敌人,带领全连战士顽强拼杀,终将敌人击退。战斗结束后,志愿军司令部给崔建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崔建国一生参加各类战斗近50次,立功受奖近20次,仅在抗美援朝中就荣立特等功6次,于1986年9月离休,1994年12月25日因病逝世。

崔建国
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刘兴文,苗族,1933年生,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参加朝鲜金化郡朴达峰战斗。6月1日,刘兴文与副指导员坚守前沿阵地,打退美军两次冲击,副指导员牺牲后,他又独自打退敌人两次冲击。后转至另一阵地,与一名机枪射手连续打退敌多次冲击。当晚插入敌侧后袭击敌群,夺回前沿阵地,坚守一昼夜,击退敌班至连规模的七次进攻,毙伤敌百余人,保住了阵地,直至兄弟连队接防。刘兴文立一等功,并被选入志愿军英模代表团,回国参加国庆观礼。1952年7月,金化郡遭敌机轰炸,刘兴文为掩护和抢救战友而光荣牺牲,年仅20岁。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机关追授刘兴文烈士“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刘兴文
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郭忠田,1926年生,1950年10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38军113师337团1连2排排长。郭忠田在1950年11月30日的第二次战役价川西南之龙源里葛岘岭截歼逃敌的战斗中,郭忠田带领全排以灵活的战术,勇猛的动作,创造了歼敌200余人,缴获火炮6门、汽车58辆,而本排无一伤亡的战绩,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51年2月4日,郭忠田率全连执行固守西官厅北山的任务。战斗中,他同全连指战员打退敌人6次进攻,毙敌260余人,圆满完成战斗任务。第四次战役结束后,郭忠田所在连被授予“二级英雄连”称号,并授“屡战屡胜”奖旗一面。1993年2月8日,郭忠田因病逝世,享年67岁。

郭忠田
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1922年出生,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赴朝作战。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分工事摧毁,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2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牺牲时年仅28岁。1951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他“特级战斗英雄”称号,1951年12月11日,命名其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

杨根思
苏联英雄亚历山大·马特维耶维奇·马特洛索夫,1924年出生,苏联近卫军列兵。1943年2月23日,在普斯科夫州大卢基城下争夺切尔努什卡村的战斗中,第91西伯利亚志愿军旅254团第2营战士、共青团员、列兵亚历山大·马特维耶维奇·马特洛索夫,在夺取德军碉堡的战斗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使敌人的机枪哑火,从而使得苏军攻克了敌军碉堡,赢得了胜利,马特洛索夫壮烈牺牲。1943年6月19日,他被追认为“苏联英雄”。1943年9月8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发布命令,马特洛索夫服役过的步兵第254团以他的名字命名,并把马特洛索夫永远列入该团第1连的名册。

电影《普通一兵》,是苏联导演列奥尼德·卢柯夫执导的战争片。该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英勇顽强,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他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从碉堡里射出的子弹,最后壮烈献身的故事。其故事原型即为苏联英雄亚历山大·马特维耶维奇·马特洛索夫。1948年,经东北电影制片厂(后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与苏联影片输出公司驻东北代表处协商,由该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东影厂试验译制成汉语,这就是我国的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该片在全国上映时,抗美援朝战争激战正酣,这部影片被送往前线上映,受到广大志愿军指战员的热烈欢迎,黄继光烈士生前亦观看过该片。

《普通一兵》海报
我摘录黄继光同志报功材料,以及释意其中所提到的人物故事和电影内容,就是想告诉大家,英雄的出现并非凭空而来,英雄的诞生更非一蹴而就。正是有着崔建国、刘兴文、郭忠田、杨根思、亚历山大·马特维耶维奇·马特洛索夫和苏联电影《普通一兵》等中外英雄及英模故事的激励,黄继光才会义无反顾、奋不顾身的冲锋在前,誓死完成任务!同时,关于英雄后人的故事,从来不止于此…2023年8月24日,云南抚仙湖,两名儿童和一名妇女相继落水,一名游客来不及脱下衣服和鞋就下水营救,之后匆匆离去,不曾留下姓名。他的救人事迹在网上迅速流传,经过寻找确认他是四川德阳的一位人民警察,名叫黄忠凯,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亲侄子。

在此之前,2015年2月5日,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双龙镇一村民家发生火灾,房内两人被大火困,黄忠凯冲进火场将两人救出,又返回房中冒着随时爆炸的危险,将两个煤气罐抱出,防止了爆炸事故的发生。2017年6月15日,中江县凯江镇公园路一公交车失火冒烟,黄忠凯协助驾驶员将车成功停下扑灭火源,成功营救了几十名乘客。2020年8月15日,中江县凯江河堤段出现塌方,河水上涨数米,危及县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江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临危受命,党员民警组成抢险突击队,跳入滚滚洪流中筑堤抢险。30多公斤的沙袋,被雨水打湿后变得更重,年近50岁的黄忠凯一趟背两袋来回穿梭,“我多背一袋,战友们就可少背一袋”,近万个沙袋,垒起一道新的“长城”。历经30个小时,险情排除,黄忠凯却累得连腰都打不直,手指也不听使唤。而黄忠凯亦是黄家18名参军报国的儿郎之一,在退伍后,毅然选择了从警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英雄的精神历久弥新。时至今日,黄继光仍是一面不倒的战旗,我始终坚信,英雄不会被后人遗忘,英雄不会被国家遗忘,英雄更不会被岁月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