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个月内,绝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戴高乐号航母,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在西方所谓的印太海域,都有什么样的神奇经历。虽然整个过程对外相当低调,但是如果把网络上的零散信息前后串联起来看,那么以这艘刚刚过4万吨级,却是核动力的“小船”所领衔的,同样是总规模不是那么够看的西来编队,在过去的2个月内,堪称一开始足够大胆;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绝对的“灰头土脸”!之所以如此评价,根本的原因,只在于这个应该是戴高乐号服役20多年来,属于第二次的东半球之旅。第一次应该发生在至少七年之前,到最后都没引起什么太大的关注。本质上在于当年的东方之旅,很大程度上并不具备明显的实际威慑动作。也就是戴高乐号航母本身,
并没有满编携带阵风M舰载机,也只有1艘地平线级驱逐舰全程伴随。期间还发生过多架舰载机起飞后无法返航,只能对外宣布,临时降落东南亚某岛国军用机场的插曲。很大程度上更像是阵风M的定向实机推销广告。然后整个编队就匆匆西返了。而今年的“二次东进”却大不相同:首先是戴高乐号携带了几乎齐装满员的舰载机,不但有30架以上的阵风M主力舰载机,而且E2C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特种舰载直升机等要素都配备齐全;水面上还有2万吨级的专业补给舰全程伴随;主力护航舰艇包括地平线级驱逐舰,也包括1艘以上的轻型护卫舰。最重要的,是很可能在水下还有至少1艘法式核黑鱼伴随始终。总而言之,如果说七年前的首次东进,只是装模作样的“踩点”与试探的话。
那么本次就是实打实的实战型战略协同了。那么是与谁协同?自然是印太阵营里面的另外3家。其实原本是4家,但是南亚的那一家因为自身的原因没有故意的掺和进来,于是戴高乐航母战斗群,就很乐意的临时补缺。但问题是本次战略协同行动所针对的目标,经过高速发展,真实实力早就不是7年以前。因此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也很“识趣”的没有冲到对峙的第一线。但并不代表着可以看做是在双方的激烈对抗中,故意的摸鱼和定向放水。戴高乐号本次分配到的“任务”,是在假设北边的2个边缘海周边大规模打响之后,立即作为2线的协同力量,全面封锁南方与西南方的3个关键海峡进出口!也就是巽他海峡、龙目海峡与另外一个更著名的国际水道。以作为欧洲方面对西方带头大哥,
最大的战略协调。本来原计划的设定堪称完美,但是万万没料到带头大哥与另外2个小弟能够拼凑出来的2个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战斗群,都被战略对手全程赶得鸡飞狗跳、无处藏身,几天之后就彻底顾不上还有个戴高乐号集群在“配合”自己了。结果戴高乐号立即落入了至少一个非合作航母战斗群中数十艘新锐舰艇的全程近距离“围观”,甚至连原本自身负责的3个海峡出口,也被环南方大陆后再高速北上的小火车编队给反向围堵了!如果当时就打响,那么小小的戴高乐号早就变成了鱼礁1座!于是只能加速西逃。即使这样,在脱离十度海峡之前,还被水面上的“该溜子”与空中的电战飞机全程护送。也终于体会到全员免费观赏葫芦娃是什么体验!据说跑远之后进行劫后余生的大盘点,
虽然没有损失一架舰载机,也没有沉没任何护航驱逐舰,却发现关键舰载电磁设备已经部分烧穿失灵。更要命的是,航母本身的水平轴线居然也莫名其妙的歪斜了5度以上!这就意味着当前的戴高乐号,已经无法起降任何舰载机,只能回到老家后立即入坞进行少则5年,多则8年的彻底大修。考虑到另外2艘女王级也长期漏水趴窝,那么整个欧洲战略方向,居然没有1艘本土航母可用。自家面临的巨大战略风险可以不管不顾,还一定要掺和西太的顶级大棋局?被证明是完全自不量力,丢盔弃甲上不得台面,总之JIAN人就是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