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宣布辞职,将于2025年5月底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的职务。
没有,因为他的辞职或下台都在预期之中。只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意料到这么早,这么快就“得”辞职。
中国满清时期,在光绪皇帝期间的“戊戌变法”,总计维持了百日,是个短命改革。没想到,老美这边也步入满清的后尘。
如果算到5月底,那是130天。如果以昨日马斯克宣布的时候计算,才不过约70天的时间,就决定了美国此次“革新”的终极命运。
究竟这是为何呀?马斯克上任之前是何等意气风发,豪气十足,如今却落得这般草草收场?
这是马斯克的个人问题,他的作风问题,还是美国整个政界,两党的问题?
这是马斯克的失败,还是美国政界的失败,因而导致美国衰微难以挽回?
首先,马斯克领导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其目的是什么,要到何种目标?
简单说,马斯克衔特朗普之命,创设政府效率部,目的就是要提振美国政府的行政效率,但背后真正的目的是节省政府预算,删减不必要的经费,因为马斯克与老特认为,美国政府的规模太庞大了,太多浪费的现象。
不管马斯克执行的效果如何,这条路是正确的路,自古以来,无分中外,凡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帝国,走入财政困境,都要进行财政改革,否则无以为继。
历史的教训是,如果不进行改革,帝国将会走向覆灭,迄今为止似乎没有例外,这是一条历史的“铁律”。
但历史也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帝国)需要进行改革的时候,总是会有千般势力,万般阻挠,阻碍改革的进行。
以至于,改革往往以失败告终,改革者还有被罢官、入狱,甚至是人头落地的可能。改革着实不易啊!
先声明,我可不是为马斯克讲话,也不是站在老特的立场,只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观看。
事实上,之前我也不看好马斯克为美国带来的革新。起初还以为,马斯克是个枭雄人物,有足够的智慧与胆识,能够在政敌环伺的情况下,好歹坚持个半年。但如今,也只落得百日的下场。
马斯克的目标是为美国政府削减 1 万亿美元的赤字,他认为这是不必要的赤字,绝对可以删减下来。据说,之前的计划是更高的金额,要削减2万亿美元。
根据DOGE的说法,迄今为止已经为美国人民节省了 1300 亿美元。坦白说,这个结果已经不错了。
虽然马斯克还是坚称,他能够在离职之前,为美国政府节省一万亿美元,但许多人对这个数字没有“信心”。所谓人走茶凉 ,人亡政息,当你下台后,一切又会改变。
当然,马斯克可以狠一点,就像裁撤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一样,整个裁撤掉,后面的人想要恢复,那可得大费周章。这是各类删减预算的手段中,比较釜底抽薪的办法。
还是那句话,“历史的轨迹,并非是个人所能够扭转的。”这是天命,上天命定。
可能有人对天命的说法嗤之以鼻,换个角度想,这不就是前面说的,但你想要挺身而出进行改革,为什么总是会有许多人,许多势力强大的集团阻止改革的进行?以至于改革进行不下去?
最后只能高唱时不我与,收起改革的“长剑”,回家去啰!
这里有关“长剑”的说法,请参考春秋时期“冯谖释义”的典故。
跟大家讲以一个案例,一个美国企业改革的案例,来验证看,要如何才能够让改革成功。
国际商业机器IBM,在1970与1980年代是美国最大,当然也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主要业务是大型计算机与计算机商业顾问,客户对象涵盖政府、银行业、石油产业、通讯公司,以及遍布全球的 500 大企业。
但是到了1990年代初期,IBM的运营遇到挑战,主要原因是个人计算机(PC)与工作站的崛起,侵蚀了办公室信息与商用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包括软件。
这时候,IBM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找谁来当改革的掌门人呢?这是令IBM董事会最为头疼的地方。
只是令人意外的是,杰斯特纳并没有任何计算机与IT的背景,他曾经在美国运通和 Nabisco等公司担任高层职务。美国运通是信用卡公司,属于金融行业。Nabisco是食品公司。
这两家公司都是大公司没错,但是跟 IT 行业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但,妙就是妙在这里,IBM董事会选择一个没有 IT 行业关系与背景的人担任CEO,目的是要干嘛呢?
要精简人事,请人走路,当然要找没有IT背景的人,如此就没有人情的包袱,不会因为你的同学、亲戚、学长与学弟妹的关系,因而砍不下去,可以冷面无情地砍下去。
特朗普找马斯克来领导 DOGE 也是如此。马斯克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他大学主修是物理学与经济学,没有多少政治系与法律系的朋友,也没有美国地方势力拖泥带水的关系。特朗普他负责DOGE,这是最明智的决定。
马斯克也是最好的人选,因为在“这方面”他很有经验。他于2022年以约 44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推特。
马斯克证明了一件事,就算把整个公司砍掉一半的职员,公司也能够继续运营下去。
如果以同理来推,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理论上)也可以砍掉一半的政府部门职员, 仍然能够让美国政府照常运营。
只是,裁员毕竟不是数学, 可以按照数学来简单计算。政府部门不是民间部门,对员工可以说砍就砍,一个部门可以说收就收,不是这样运作的。
因此马斯克得罪很多人。不仅仅得罪民主党的政治人物,也得罪了共和党的政治人物。
他也同时得罪许多商业界人士,因为商业界的主事者各自有其政治立场,许多商界人士不认同马尔斯克的作风。
在处处得罪人的情况下,马斯克最终当然只能够黯然离职。
他如果没有适时离职,下场恐怕会更不好。这方面我就不明说了,大家懂得的。
这里有一个蹊跷的地方,为什么马斯克不是立刻离职,而是要等到5月底?
有一种解释,由于压力太大,阻挠太多,于是他跟老特商量,想要在最后两个月(60天),再干几笔惊天动地的“大事”,再努力裁撤一些部门,以达到节省政府预算一万亿美元的目标。
也就是说,老特与马斯克仍然不放弃,仍然想要再干几笔大的。
另一方面,这也可以堵上那些反对势力的嘴,只剩下60天而已,反对派就不要再啰唆了吧?
干完之后,马斯克就可以如李白的《侠客行》乐府诗中描述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不过,这是如意算盘,可能是马斯克与老特的如意算盘,没那么容易。
首先,马斯克要继续取删减8700亿美元,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马斯克花了70天的时间,删减了1300亿美元,在剩余的60天时间能够删减8700亿美元吗?
更何况在接下来的裁减计划,马斯克遇到了很大的阻碍,首推就是国防部门,马斯克查账查到国防部门,几乎查不下去。
共和党在军工产业有许多的支持者,这是共和党势力的大本营,马斯克很难在这方面往下查。
预计,马斯克只能在国防标案与一些人事上进行一番精简的工作,没法查大的,也不可能大量精简国防部人事,国防部不可能裁撤的。
之前,老特同意马斯克裁撤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因为民主党人士大量盘踞在国际开发署,有不少的利益。另一方面,美国国际开发署也为民主党拓展了不少势力,帮民主党宣传了不少该党的价值观,拿到一些选票。
民主党人士也大量“安置”在教育部,美国教育界也是支持民主党的基本盘。
马斯克裁撤、精简这两个部门,老特不会有意见的。至于其他部门,老特未必支持了。
说到这里,也就是说,老特许可马斯克精简人事与预算的范围,大致上就到这里了,再继续精简下去,未必是老特要的。
虽然马斯克离职前,可能只有为美国政府节省几千亿美元的经费,远远不够。但老特会从其他地方想办法,例如,从加征的关税中截取6000亿美元(老特自己声称的数字)。
是以到了这时候,老特允许马斯克多待个60天,这60天就算是身为老板的特朗普,给予马斯克最后60天的期限,马斯克这60天当中能做多少就算多少,能做多少是多少,特朗普不强求,也不多期待。
说凄惨倒不至于,只是,这是老特给予马斯克最后“发挥”的日子,时间一到,政府效率部就要打烊,歇业了。
就算政府效率部最后没有收起来,但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大张旗鼓地搞事。
可以这么说,马斯克的阶段性任务差不多完成了,特朗普期待马斯克的事,差不多到此了。
我们看看老特对马斯克离职的说法。老特说,马斯克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很棒。但是他有公司,有许多事情要忙,他迟早要回去的。
老特的说法基本上就是对马斯克的离职宣言,并没有向外界宣布,要极力挽留马斯克。
另一方面,这也显示我们刚刚说的,老特对马斯克的期待,期待他完成的任务,基本上已经达到了,能够运用的价值也到了。我们说的是达到老特的目标。
但这并非是马斯克的目标。对马斯克来说,他能够走上这么一回,在特朗普的政府效率部待上百余日,也算是经历过了,风光过了,证明过了。
最后奉送马斯克一句话,“时耶,运耶,命耶,非我之所能耶”。马斯克潇洒下台,为自己留下一个美丽的“身影”,未尝不好!
如前所述,(帝国)革新不顺利,参考历史的轨迹,美国霸权的前景也不是那么看好。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说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觉得不错,大家可以点赞三连。如果不看视频,也希望大家去帮忙给我下面视频点个赞和小爱心。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