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20吨级4发运输机的总下线量很快过百,而且成为全球唯一正活跃的战略运输机生产线之后,一般认为能力更为强大的下一代战略运输机项目已属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对于其体量吨位的定位,大多数认为相当于超级大国400吨级的C5的水平上,最大也不会超过4发的AN124,也就是极限起飞重量450吨上下,极限运输能力170吨左右。而实际情况,很可能超出所有人的预料。真正的下一代主力运输机,会明确定位在660吨级、全球前所有的超级巨运的档位之上!为何吨位如此之大?本质上在于综合需求与先天性全球地缘战略所导致。对当今的超级大国来说,战略运输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在250到400吨之间,总装备数量在300架以内,已经基本够用。本质上在于唯一超级大国通过二战的天大红利,
在全球有几十个战略盟友,至于海外基地则仍然保留有数百个。再加上北美洲本身位于东亚与西欧这两大热点地区的中间,还有阿拉斯加等海外桥头堡。这就导致从起本土核心基地起飞,到战略目的地机场的直线距离几乎没有超过1万公里的;大部分都在六七千公里之间。因此配套的战略运输机,满载情况下直飞距离在7000公里之内就已经足够。而无论C17还是银河C5,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标准设计的。但是如果把战略起飞机场设置在东亚大陆,那么到全球主要热点区域核心机场的直线距离会大相径庭:直飞西欧、澳洲与北非各大机场的航程都在9000公里;到北美大陆东侧机场则超过1.1万公里;直达南美的重要机场甚至超过1.5万公里!这就极大的超过了250吨级4发运输机的极限航程能力。
比如几年前,出动30架次以上,从本土直飞东南欧腹地,运输重要物资的空中行动,所有200吨级4发运输机期间都经过了2次经停,才能完成单程8000公里的运输任务。这是在非战争期间。如果情况紧急,中途没有合适的机场停靠,那么现有4发运输机的总量再多,也很难完成直飞直达的战略运输任务。660吨级的4发大运,却可以在载重200吨的情况下,从本土起飞直飞1.6万公里以上;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直飞1.8万公里!这样除了本土相对地心对称、最南端的火地岛附近,全球其他陆地机场,都可以任意直飞直达。单纯从技术上就彻底解决了历来缺乏海外基地的千年难题。而且单机一次出动,就可以运载至少5辆第4代主战坦克,再加10台以上的全能型导弹车,外加一个特战突击营。如果50架
这种超级运输机编队出击,就等于一次性投送2.5个齐装满员的机步师,足够瞬间改变任何大陆的实力对比。4台45吨级大型涡扇推动之下,还可以作为空天飞机与次轨轰炸机的第一级。甚至可以直接在任何全球性对手的防区之外,瞬间空投3000发以上的超远程巡航导弹,就问谁不害怕?也不用担心能承接其起降的海外机场不够多。任何有3000米跑道的正规机场都可突击起降。毕竟战争行动不是日常民航运输,只要有限的起落架次就能一次性解决问题。传说全球唯一一架AN225巨运,仅仅被破坏了机头部分,就被神秘买家快速打包收走,连个铆钉都没有留下。如此看重一堆“残骸”,大概率是要出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