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陵:司马错伐蜀,背后是秦国吞并天下的大战略!|2025-04-08

                                                                       1
公元前316年,即秦惠文王和张仪用连横破除合纵的次年,秦国周围又发生了两件事,逼着秦惠文王做出重要战略抉择——
 
韩国侵扰秦国边境,巴蜀两国(四川)互相攻伐且都向秦国求援,秦国应该优先处理哪一件?
 
韩国侵扰秦国边境,是因为秦国屡次伐韩,攻城略地斩将夺旗,严重损害了韩国的利益,韩国必须做出一些事情证明自己,才能维护自己在各诸侯国中的威信,延续自己的国祚。
 
这件事很容易理解。
 
那巴蜀两国互相攻伐,和秦国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早在夏禹会盟诸侯的时候,巴蜀两国就出现了,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也出兵从征。后来周武王伐纣成功建立周朝,为巩固王畿和镐京的安全,便把一个姬姓宗室封为巴国国君,爵位为子——
 
“(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巴国成为东至鱼复(重庆奉节)、西至僰道(四川宜宾)、北抵汉中(陕西汉中)、南到黔涪(渝鄂湘交界处)的西南大国,定都重庆一带。
 
从地理位置来看,巴国和楚国分别位于长江上下游,两国的共同门户即长江三峡,不论哪国攻占三峡,都可以沿着长江行军,进入另一国的核心地区,逐渐蚕食兼并。
 
在这样的背景下,春秋战国时期,巴国和楚国为了各自的国防安全,便兴兵征战百余年。
相比巴国而言,蜀国则是另一番景象。
 
《华阳国志·蜀志》里说,黄帝之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育一子,取名为高阳,后来继承了黄帝衣钵,成为颛顼帝。为了回报母族,颛顼帝将一子封为蜀侯,世代镇守成都一带——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
 
此后千余年,蜀国一直是夏商周的藩属,朝贡不断。
 
但在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后,因为周朝在秦岭南北册封了巴国和秦国,完全隔断了蜀国和洛阳的联系,周朝又权威沦丧,无法约束各诸侯国,于是蜀侯蚕丛便自称蜀王,威福自专。
 
后来,柏灌、鱼凫相继成为蜀王,后代蜀王杜宇更是号称望帝,地位提升到极点。杜宇年老以后,又把国君之位禅让给蜀相开明,开明号称丛帝。
 
杜宇和开明的权力交替,到底是效法尧舜的禅让,还是田氏代齐式的篡夺,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开明家族的权力非常稳固,世世传承不绝——
 
“开明立,号曰丛帝,丛帝生卢帝……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
 
巴蜀两国的直接矛盾,来自苴国。
 
苴国不是周朝册封的诸侯国,而是蜀国册封公子葭萌为苴侯,在四川剑阁和广元之间筑造葭萌城,建立的苴国。
 
从苴国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可以看出来,苴国是蜀国的附属国,而蜀国册封苴国的目的,其实是驻守四川的门户要地,保障蜀国的北部边境安全,防止秦国通过剑阁侵袭蜀国。
 
但可能是苴侯和蜀王的关系不佳,也可能是苴侯不满附属国的地位,想摆脱蜀国的控制自立门户,于是苴国没有忠实履行它的使命,反而和巴国关系匪浅。
 
汉风网网站提示:
(不建议在百度app和苹果自带浏览器上进行购买和阅览,百度app不支持汉风网相关功能。请在手机自带浏览器上进行阅览。)
请您放心购买,如果您支付打不开的话,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微信号:hanfengkefu007 免验证),五分钟内发您全文。
联系客服办法请点击网站地址:http://hanfeng1918.com/baijia/92855.html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客服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

赞(9)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陵:司马错伐蜀,背后是秦国吞并天下的大战略!|2025-04-0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