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李园方:独夫!|2025-04-12

 

01
“独夫”这个词,最早见于《尚书·泰誓》这一章节。
 
《泰誓》是一个什么故事?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前,周武王于孟津黄河古渡口与各路诸侯盟会。在盟会上,周武王作了《泰誓》这个:“演讲”
 
原文为:“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
 
其中“受”即商纣王之名,周武王在此以“独夫”指称纣王,是强调其暴虐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形象。
 
那具体而言,“独夫”是什么意思呢?
 
在《孟子梁惠王》一章中是这么解释“独夫”这个概念的、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
纣矣,未闻弑君也。”
 
所以“独夫”这个词,就是指的破坏仁和破坏义的领导者。
 
那“仁”和“义”又是什么呢?在孟子看来。
 
“仁”,源于人性本善的天然情感,即“恻隐之心”。他以“孺子将入于井的著名譬喻说明,人天生具有不忍他人受苦的道德本能,这种情感冲动即“仁”的萌芽。之后延展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后上升到治国原则,既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义”,源自人性中对恶的天然抵制,即“羞恶之心”。他以“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来说明义的重要。不光重要,也是做人的基本遵循,孟子说:“除却义,则非路。非无路也,或为茅塞,或为蹊径,兽蹄鸟迹之道,非人路也”。
 
简单说,就是一个人要具备同理心和道德感,才能被称得上是人。
汉风网网站提示:
(不建议在百度app和苹果自带浏览器上进行购买和阅览,百度app不支持汉风网相关功能。请在手机自带浏览器上进行阅览。)
请您放心购买,如果您支付打不开的话,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微信号:hanfengkefu007 免验证),五分钟内发您全文。
联系客服办法请点击网站地址:http://hanfeng1918.com/baijia/92855.html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客服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李园方:独夫!|2025-04-1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