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如果他见过雷军,他可能会改变这个想法。
小米并非意外闯入集成电路产业的新兵,也不是出手即巅峰的童话故事。在SoC设计这件事上,小米也曾不自量力。
2017年铩羽而归的澎湃S1曾是伴随了公司整整八年的“黑历史”。2020年的十周年的演讲,雷军罕见谈及芯片研发,说小米“走了一些弯路”[2]。
四个月之后的2021年1月,已经决定进军汽车工业的小米同时,开启了另一项前路未知的计划:重启手机SoC的设计研发。
这个研发项目对外高度保密,以至于给团队招人制造了困难:没人相信小米研发SoC的战略决心与定力。更大的反对声则来自公司内部:
作为曾经的失败者,为什么这一次就能成功?
前车之鉴
对于研发三年,生命周期六个月的澎湃S1,小米内部复盘中对自己的评价是:低估了芯片设计的难度与复杂性,无知无畏。
2017年3月,搭载澎湃S1芯片的小米5C上市,这枚芯片基于联芯科技的技术平台开发,采用28nm工艺生产,即便考虑中端定位,也上市即落后。后续产品澎湃S2遭遇难产,主体公司松果进行改组,业务转向IoT芯片。

2017年2月,小米发布澎湃S1芯片
小米用三年时间和10亿元研发成本换来了两个教训:
一是孤注一掷的心态不一定成功,但瞻前顾后的犹豫一定会失败。
对SoC研发来说,各个业务部门的战略定位必须高度统一,松果作为独立公司存在于小米“体外”,注定很难与“体内”的业务部门打配合。
二是如果没准备好至少三代芯片的投入,那干脆第一代就别开始。
做芯片和做手机不同,手机的研发是基于产品的项目管理,但芯片设计是一种连贯性的技术能力建设,以每年迭代的产品的为表征,远非当时的小米能够驾驭。
澎湃S2项目中止,但小米的芯片设计团队没散伙,而是转向了“小芯片”业务。
一部手机里会搭载上百颗芯片,最核心的SoC(System on Chip)是一个集成了多个功能模块的“片上系统”。把SoC当成一套大平层,功能模块就是对应的客厅、卧室、厨房。装修一个洗手间和装修一套大平层,无论投资规模还是技术难度都不能同日而语。

苹果的A18Pro芯片,是一个集成了CPU/GPU/NPU/内存/ISP等模块的复杂片上系统
所谓“小芯片”战略,可以类比为先试着把厨房装好,按雷军的说法[2],“不断练手、积累经验”,至少下一次别砸了承重墙。
后来,小米开发的ISP芯片和影像算法(阳台),就被集成进了玄戒O1(大平层)。
2021年SoC研发重新提上日程时,小米的营收相比2014年翻了4倍,手机销量跻身全球前三。一个直观对比是:2017年澎湃S1上市时,小米手机部和松果一共有500名员工。今天,玄戒开发团队有2500人,小米手机部有13000人。
但小米面对的不确定性并没有降低,因为集成电路是一个以年为单位不断成长的产业——你进步的时候,别人也没闲着。
小米诞生的第一个十年是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最快的十年,英伟达的市值翻了36倍,芯片制程从45nm跨到了5nm,一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里能集成的晶体管规模从10亿提高到了150亿。
这个过程中,小米和同行在芯片设计能力上的差距不是变小了,恐怕是变大了。在汽车业务刚刚起步、财务压力骤然增加的背景中,小米面对的问题是:当年花10亿买到的教训,要不要花100亿再买一次?
反复的讨论中,小米决策层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重启SoC研发是个必然的选择。
一方面,如果小米的手机业务想更进一步,无论研发SoC存在多少不确定性,它都是个务实的决策;另一方面,包括手机和汽车在内的愈发多元的终端产品线,必然需要一个统一的计算平台,以及对应芯片设计能力的支撑。
因此,真正变化的是芯片设计之于小米的定位:澎湃S1是一个“项目”,玄戒O1是一个“战略”。
验收一个项目的标尺是结果,只有成功和失败;推进一个战略的核心是过程,积累比成败更关键。如果总是因为失败的潜在代价踯躅不前,“孤注一掷”就只是个口号。
想在数学考试拿满分,就不要逃避最后一道题。
汉风网网站提示:
(不建议在百度app和苹果自带浏览器上进行购买和阅览,百度app不支持汉风网相关功能。请在手机自带浏览器上进行阅览。)
请您放心购买,如果您支付打不开的话,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微信号:hanfengkefu007 免验证),五分钟内发您全文。
联系客服办法请点击网站地址:http://hanfeng1918.com/baijia/92855.html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客服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