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华文明,我们常常用“上下五千年”来形容。然而长期以来,一直有些人声称,中国历史加上黄帝蚩尤也只有四千多年,还说夏朝是不存在的。
在国外,他们只接受中国文明从商代算起,只有3500年。也因此,有人认为中国算不上文明古国,跟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根本无法并列。
就连著名史学教授易中天,也认为中华文明只有3700年。依据西方对文明的定义,要从城市的出现算起,而他认为中国最早的城市是二里头。
二里头遗址不早于公元前1750年,今年是2019年,加起来不多于3719年。所以易中天认为中华文明不是五千年,而是三千七百年,五千年说的是中华文化。
还有人据此另辟蹊径,认为中华文明源于埃及,是古埃及一个王国的分支,大禹就是埃及人。难道是要为“埃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理论铺垫?
但是蛋总一直坚信,中华文明至少有五千年,不能因为没有证据就妄自菲薄。甲骨文是王懿蓉于1899年在北京的一家中药店偶然发现的,假如没有发现,难道商朝就不存在了?
所以,关于文明的证据,我们可以慢慢找,真找不着也没关系,反正我不相信那么复杂的甲骨文,没有个千把年能形成,大概这就是文化自信。
然而就在7月6日,从阿塞拜疆传来好消息,良渚(zhǔ)古城遗址,跟古巴比伦遗址一起,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终获实锤,获得世界承认。
值得注意的是,良渚古城遗址,是第一次申请就获得了通过,而古巴比伦遗址,则已经申请了36次。可见良渚古城遗址有大量的实锤,最终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良渚文明,看看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有多厉害,而良渚文明又是如何被人发现,并逐渐成为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北方向,大致历史时间段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被认为是殷墟之后,最大的考古发现。
良渚古城遗址,为什么可以一次性征服世界各地的众多评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石锤明证呢?
现在国际上的判断标准是,一个文化能不能被称为文明,关键在于是否已经进入国家社会的形态,是否具有一套礼仪系统和统治管理的制度。在这点上国际社会已经达成了共识。
而良渚文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国家规模和组织能力。国家的大小和组织能力,是人类开疆扩土、争取生存空间的最根本力量体现。
良渚古城规模宏大,占地6.3平方公里,比号称上古时代第一大城的苏美尔文明的乌鲁克古城还要大(6平方公里),是目前已知的当时人类最大的城市。
整座城设计非常严密,等级分明,由外城、内城及宫殿区三大部分组成;外城城墙周长超过6公里,城墙高度4米以上。
城墙的宽度一般为50米左右,最宽处竟可达150米,是西安古城墙(宽15米)的3-10倍之宽。
更为奇特的是,这座城的四周,一共发现九座城门,除了南部中央是一座陆门之外,其余竟然全部是水门,城墙内外两侧都是20~30米宽的护城河,进出全靠船只。
城内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全是人工开凿的河道,通过水门与城外护城河互通。所以威尼斯要改名了,应该叫做西方良渚城了。
而开凿河道挖出来的土,也没有浪费,而是直接用于堆筑高台,然后在高台上再建造宫殿、房屋,正好可以免除湿地困扰。
目前为止,城内还发现了包括宫城、王城、外郭、王族陵寝、祭坛、仓储间、工匠区和八个水城门一个陆城门等不同类别的遗址共一百多处。
良渚古城之外,共发现了11条水坝,分布在良渚西北角,离开良渚十几公里,比大禹治水早了1000年。
这些复杂的水利系统,与城墙紧密联系,既保证了城墙的建设,又能起到运输的功能,还具有防洪抗旱、灌溉农田的功能。
这样浩大的工程,土方量高达1100万立方米,是埃及最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三倍。良渚古城莫角山宫殿区的工程土方量高达228万,跟胡夫金字塔相当。
如果按此计算,用一千个劳力来进行古城建造,需要近300年才能完工。如果用一万个劳动力来建造,也需要30年。
良渚古城,再次证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基建狂魔。而能组织建造这么庞大的工程,足以证明良渚古国有相当大规模的人口,以及非常高的政治组织水平。
良渚古城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出现了粮仓,但是古城内没有任何农田和农业的痕迹。因此可以判断,当时的良渚古国,已经出现了城市和农村的分工。
考古人员发现,宫殿区东面是两万斤碳化稻谷;宫殿区南面是一个存量将近二十万斤的稻谷仓库。这什么概念呢?其他遗址都是论粒,而良渚则是论筐论吨……
更重要的是,经过检验,这些稻米来自不同种植地,是被运到了这里。就在宫殿区西边是竹木脚手架的栈桥码头。因此,很可能良渚已经出现了纳贡或者征税制度。
在良渚古城附近,还发现了墓葬。从良渚人的随葬品判断,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贫富差距,有专门的王陵,有的陪葬大量的玉器和礼器,而有的只是盖个陶盆就算安葬了。
良渚发现大量精美的玉制礼器,包括玉琮(cóng)、玉璧、玉钺等40多种,而出土的玉器数目更是超过15000件。
这么多的玉器,肯定需要专门加工场地。2017年,在距离良渚遗址群18公里的湖州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发现了一个玉器加工遗址——中初鸣遗址。
而这个遗址,产品种类单一,以玉锥形器、管等小件玉器为主,档次比较低,但生产规模大。而周围没有原材料产地,说明是从外地运来的。这说明当时的手工业加工分工已经非常明确。
玉璧、玉琮是什么东西?“玉璧祭天,玉琮祭地”是写在周礼里头的正统礼制,是华夷的分界,是礼制的象征。
这证明良渚地区已有了成熟的王权和国家机构。礼制是华夷之辩的核心之一,而玉文化则是中国独有的古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玉都很痴迷。
更令人称奇的是,数千公里之外的延安芦山峁遗址,从1958年至1967年间,也发现了大量距今4500~4000年前的玉器,包括玉璧、玉琮、玉璜、玉钺等。
尤其是玉琮,它们的外形和纹饰与良渚玉琮颇为相似,材质也跟良渚遗址玉器相同,因此可以判断良渚先民的一支,曾经迁徙到了陕北。
不仅如此,很多良渚玉器尤其是钺器等大型器件上,刻有大量文字图样的符号(目前尚且不能完全识别),到今年已经统计了656个了。
比如在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一块残石钺上,发现了6个符号连成的“一句话”,是中国最早的刻字石器。
根据以上几点可以判断,良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良渚曾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领跑者,中华文明至少有五千年之久。至此,那些到埃及乱认祖宗的人,终于可以闭嘴了!
文化自信,从上下五千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