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福州交警“逃跑式执法”到“批评教育式严惩”,点燃了大家积聚已久的不满,也引起了大家如何看待洋垃圾的讨论。
与此同时,山东大学为洋学生按照一配三的比例配备学伴的事情,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蛋总刚开始还不信,没想到山东大学“不打自招”了。
山东大学发表了一个此地无银三百两般的声明,不仅承认了的确给洋大人配备了学伴,还把主管领导部门(教育部)拉下了水,同时还为自己拉垫背,供出不少兄弟院校。 山东大学的解释,是为了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学习,中外学生互为学伴,而且完全自主自愿,看似无懈可击,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变成了为洋人拉皮条的。
首先中外学生完全不对等。一名洋学生,要配备三名中国学生。而且由于报名火爆,中国学生还要经过层层选拔。 选拔的标准,是依照学伴双方申请意愿进行二轮筛选,将兴趣、信仰、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等契合度较高的优先匹配。
由于中国学生申请人数较多,说好的双向选择,就变成了完全由洋学生一方说了算。就像大学生找工作也说是双向选择,但是明显大企业掌握绝对话语权。 那么问题来了,洋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学伴呢?表面上看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在实操过程中,其实就变成了颜值的PK。反正如果我是洋学生,我肯定喜欢漂亮的妹子。
而且由于中国学生竞争激烈,中外学生的交流不再对等,中国学生不得不多献殷勤。如果被刷掉,我觉得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一旦被选上,也不敢懈怠,因为还有考核这一关,考核合格,才能领到经费。所以“学伴活动”就成了一个谄媚大赛。
为了鼓动更“优质”的中国学生资源,加入到学伴计划之中,学校的相关社团,也是各显神通,令人作呕。
比如山东大学研究生会的文案:“男帅女美别犹豫,一见钟情心相许。国际交流开眼界,真情实意胜一切。舞会活动趣多多,快来参加别再拖。”
这不是赤裸裸的拉皮条这是什么?这是哪门子国际交流?难道是中外体液交流活动? 而事实上外国学生就是这么认为的,有人在外网发图配文:“find your girl here”。
问题在于这个令人作呕的“三陪”制度曝光之后,山东大学竟然认为自己很无辜,认为是别有用心的人在恶意炒作,这说明山东大学陶醉于这样一个作践自己学生的活动,还自得其乐……
更可怕的是,这么作践自己学生的,不只是山东大学,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出现了系统性的问题。
问题之一就是,大学评价体系的一旦融入了国际化指标,一旦要求学校要有一定的留学生数量,那么各个学校领导为了完成指标,一定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时间国外的年轻人,成为中国各个大学争抢的香饽饽。为了争取到他们,有的降低门槛,有的重金收买,有的许以各种超国民待遇。
清华大学,中国贵州的学生,裸分状元都未必能考上,但是对于外国学生,想报考清华大学,只要通过一个叫做HSK的汉语水平测试就可以了。
HSK的考试要求里面写着:达到HSK汉语水平,需要掌握1800个汉字。更有内地清华学生留言,说其实很多国际学生完全没达到这个标准,只会说“你好”“谢谢”’。
清华大学还这样,别的大学简直就是零门槛了,只要鼻子喘气,就能申请到教育部的全额政府奖学金,甚至一句汉语不会讲,就可以选择国内大部分学校就读。
这么看来,非洲等亚非拉国家,似乎成了最佳学区,够讽刺吧!
国际化我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却被教育部门念歪了经,不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非要搞国际化的大跃进,不讲究质量,只讲究数量,导致什么洋垃圾都往家里抢,抢到家还得供着。
国际化上,还真得向美国、英国等教育强国学习。美国为什么发达,就是因为吸引了全球最顶尖的人才,为美国服务。
美国也吸引程度稍差的留学生,但是人家是把教育作为一种产品来销售的,要收取高昂的留学费用。
而中国呢,无论什么垃圾都往家里搓,只为了一个量化指标。其实这些洋垃圾,不但对中国的学术没有帮助,反而拉低了中国高校的平均水平,挤占了中国学生的学习机会。
说实话,给钱给资源,我还可以忍受,咋说呢?毕竟中国的大学,在非洲也培养了好几个总统和总理了。
但是我反对给洋学生特权,更反对山东大学这种“给人”的操作,难道山东大学的目标是要建设国际第一所美人计输出大学?
做人需要有原则和底线,国家也需要有原则和底线,要想赢得别人尊重,首先自己要自尊自爱。
美国对我们国内公知和美分爱答不理的,这些人反而趋之若鹜,上赶着舔美帝。因此,我觉得要想赢得国外留学生的尊重,必须对国内外的学生一视同仁。
比如,为了促进交流,山东大学完全可以把外国留学生安排到中国学生宿舍,一个宿舍安排一个人,朝夕相处,自然就营造了交流的环境。
山东大学,是一所相当优秀的学校,有着辉煌的历史,我记得他们的数学还有文科一些专业,在国内都是顶尖的。
山东大学出了这样的丑闻,我也很难过,但受伤最深的却是山东大学的校友。学校出了错,不能视而不见,最重要的是帮学校认识到问题并及时纠正,亡羊补牢。
学校要纠正,教育部更要纠正,必须纠正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考核机制。是时候重新审视我国的留学生培养机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