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瞭望智库:这么大的事,日本竟拒绝了美国!看穿美伊在演戏?|2019-08-05

自从美国宣布再次启动对伊朗的制裁之后,中东地区就一直不消停。

最近,这个地缘政治热点地区又一次成功地在各大媒体露了脸——

近日,美国以保护民用船只安全为由,称要联合多国组建一支联军,在霍尔木兹海峡等海域展开巡逻,英国和埃及已决定加入。美国向韩国、日本也提出了“请求书”,要求韩日派兵组建联合舰队。7月16日,日方回应表示“现阶段自卫队没有考虑要参加”。

那么,美国为何要在此时组建联合舰队巡逻霍尔木兹海峡?日本又为何要缺席这场非战争军事行动呢?

原因,也许跟目前看似剑拔弩张的美伊对抗有很大关系。

美伊间如今维持着一种“斗而不破”的微妙关系,那些令世界意想不到的美伊摩擦,实则“戏份十足”。这,让与美国和伊朗分别有着深刻渊源的日本,也不得不提防被“套路”……

6月1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海湾地区油船遇袭事件发表讲话。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杨震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编辑 | 蒲海燕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美国的意图

 


 

在分析美国的意图之前,先看看闻名天下的霍尔木兹海峡。

众所周知,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而中东是石油的重要产地,霍尔木兹海峡则是中东国家将原油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主动脉”——作为当今全球最为繁忙的水道之一,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是海湾地区石油输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每年有大量的石油从这里运出,因此又被誉为西方的“海上生命线”、“世界油阀”、“石油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长约150千米,宽56-125千米,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极易被封锁的——狭长的地形为沿岸设伏提供了优良的条件,而相对较小的宽度对于射程越来越远的反舰导弹和鱼雷来说显得游刃有余。

此外,霍尔木兹海峡的地形对伊朗也很有利,该海峡北岸基本上都被伊朗占据,而整个霍尔木兹海峡最窄的地方不过是39公里,且最窄处全部位于伊朗的那一侧。因此每次伊朗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都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反制手段,这次面对美国的制裁也不例外。

美国之所以这次组建联合舰队在霍尔木兹海峡等海域进行巡逻,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

为“烂尾工程”善后。

在国际上,美国的张牙舞爪越来越不起效果。7月12日,土耳其不顾美国之前的一系列警告,依然接收S-400防空导弹系统之后,美国又忍了。特朗普发声也不提按照《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对土耳其进行制裁了,反而说停止向土耳其出售F-35,会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失去很多工作岗位。这是继对伊朗之后,特朗普再度认怂,老脸又丢了一次。朝鲜问题、对华贸易战等都在特朗普手里变成了僵持局面。特朗普的套路慢慢被人摸清,总这样下去不是法子,其它事情好说,对总统大选造成不利影响可是大事,为了弥补国际形象方面的损失,特朗普决定通过组建联合舰队对霍尔木兹海峡进行巡逻。

对伊朗击落美军无人机的回应。

在伊朗击落美国无人机之后,美国放弃了动武选项。无论特朗普如何将之美化成为避免“150条生命消失”,都掩盖不了美国的色厉内荏。在伊朗接连突破伊核协议的核限制之后,美国再次选择退缩。实际上,特朗普已经因此备受指责——MSNBC主持人乔·斯卡伯勒将矛头直接指向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现在外界都知道,美国在外交政策上没有一种明确的方式,而是以一种特殊混乱的方式进行。特朗普行为的规律,就是威胁、欺凌、侮辱,然后遭到反击就灰溜溜撤退。如果我们的对手现在都明白他没胆子坚持下去,会发生什么?”然而,这种退缩终究对其在国内的政治斗争,特别是总统大选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挽回颜面,总得对伊朗做点什么。

在伊朗问题上逼迫相关国家选边。

由于伊朗是一个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因此制裁伊朗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地区乃至全球性的影响。为了孤立伊朗,美国采取了种种手段,包括臭名昭著的“长臂管辖”。而美国组建联合舰队在伊朗家门口转悠,就是把英国、韩国、埃及等小伙伴拉进来一起封锁伊朗的石油出口,这样参与行动的国家自然而然就站在了伊朗的对立面,美国成功地使相关国家站在了自己这一边。

借机使中东地区局势紧张。

大量进口中东原油的中国和印度等国也将受其影响,美国借此成功地向这些国家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美国依然是海洋上的霸主,有能力对特定国家的海上能源通道进行威胁。

霍尔木兹海峡地形图  图片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2

日本的算盘

 


 

众所周知,日本在防务和外交等领域就是美国麾下的“小弟”,日本海上自卫队甚至被人称为是美海军第七舰队的反潜支队,那么这次日本为何拒绝美国组建联合舰队的建议呢?日本究竟在打什么小算盘?这得从日本和伊朗的关系说起。

外界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是一个与伊朗关系不一般的国家。

怎么不一般?

好得不一般。

1973年的石油危机中,日本被列入石油禁运名单。这一事件使日本深刻的体会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石油是日本国家发展的命脉,没有石油,日本经济就会停摆。偏偏日本又是一个典型的贫油国家——这也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动机之一。为应对危机,一方面,日本向海湾阿拉伯国家寻求和解,紧急公关;另一方面,日本亦在找寻第二个能够稳定供给石油的国家,不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于是,日本将目光投向了伊朗。这是因为:

其一,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不直接涉及以色列问题,与伊朗进行石油交易可以避免介入阿以冲突;

其二,巴列维时期的伊朗与日本一样,是美国的盟友,同为盟友,便于沟通;

其三,伊朗早就与日本的石油企业有合作往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68年,日本三井财团派出一个调查团前往伊朗考察,为此后双方的大规模合作埋下伏笔。1971年10月,三井财团与伊朗国家石油签署了一份为期30年的合作协议,并于1973年正式成立了伊朗日本石化公司。这是日本在同一时期最大的海外项目。

经历了1973年的石油危机,日本对伊朗的投资明显加快。1973至1975年间,至少有15家日本企业进入伊朗市场。到1976年,日本成为伊朗的第三大贸易出口国,仅次于美国与英国,双方迅速进入蜜月期。

尽管其间因为伊朗人质危机导致美日围绕日本和伊朗的关系发生矛盾,但是苏联送上了神助攻——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深刻改变了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伊朗革命不再仅是一个地区问题,更成为了美苏全球战略中的一部分。苏联此举迫使美国重新思考其中东战略,从遏制伊朗革命转变为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

而日本与伊朗的合作项目也因此被日本捣鼓成了维系美伊关系的重要纽带。日本成功地让美国相信,作为西方世界的一员,其与伊朗的合作项目可以使后者不至于因为孤立而倒向苏联一边,如果伊朗这么做,那么美国在中东的布局基本崩溃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会使伊拉克等国也脱离美国掌控。

而在其后爆发的两伊战争让日本对伊朗的外交方面更加活跃。1983年7月,日本外务大臣安倍晋太郎——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父亲——访问伊朗。两国关系达到高峰。冷战后日本和伊朗的关系一直不错,可以说两国建交90年来,关系一直很不错,前不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成为西方七国中第一个访问伊朗的国家领导人。

因此,日本此次拒绝美国的邀请参加联合舰队就可以看出其算盘了——日本煞费苦心经营与伊朗的关系,可不想因为参加联合舰队导致其多年经营的心血一朝化为乌有,何况参加这个联合巡逻对日本有害无益——良好的双边关系使伊朗对日本实施原油禁运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如果日本加入联合舰队,这事儿就不好说了。

此外,日本还有一个重要意图。作为一个典型的中等强国,日本对于大国地位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然而在这个资源日益向真正意义大国集中的时代,日本在这条路上的努力显得有些低效和无望——继2010年GDP被中国超越之后,在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讯等决定下一次产业革命的关键领域,日本也没有优势。如果能在特定的国际关系领域发挥独特作用也许对日本的追求有帮助。

安倍晋三访问伊朗之前曾说过一句话:“国际社会对中东不断升级的局势感到关注,为了这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日本决定尽其所能扮演好角色。”对地区和平与稳定负责的角色是什么?大国。如果因为加入联合舰队与伊朗关系交恶,那么这个角色就没得当了。

3

中国的考量

 


 

当前美国对于伊朗:

一是打不起——

国内基建设施都没钱,打伊拉克和阿富汗花了数万亿美元还没搞定,这坑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填上。

二打不得——

伊朗是个纵深深远且拥有完善军工体系和远程打击能力的国家,真要打起来,极有可能打成持久战,美国绝对耗不起。

三是打不了——

眼看美国总统大选在即,一旦开战,特朗普真打算只干一任?因此,美国对于伊朗有其无可奈何之处。

前不久伊朗击落美国无人机以及在核问题上的行动,让美国不得不做出反应,组建联合舰队就是这种反应。

击落伊朗无人机的“拳师”号美国海军两栖攻击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这种反应终究会对中东局势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对于大量进口中东原油的中国的能源安全构成威胁。

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4.2亿吨,同比增长10.5%,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由2000年的25%上升到2017年底69%,据预测中国2040年原油依赖度将达到80%。自去年12月以来,伊朗与中国原油交易正在扩大,根据路透社近日援引行业消息人士透露及路孚特Eikon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买家进口伊朗石油数量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已经加倍,中国一家石油巨头将每月装运至少200万桶伊朗石油。最新海关数据显示,1月自伊朗进口原油为160万吨,2月则达到196万吨,环比增加22%,日均进口为46万桶。

有鉴于此,中国很有必要在扩大石油战略储备、能源进口多元化、维护海上通道安全以及力促中东局势和平稳定等方面做出努力。

从目前伊朗局势的发展看,美国在极限施压穷尽手段不能迫使伊朗低头后,考虑进行双方会谈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攸关方,中国需要对此做好准备。当然,这不是坏事——谈总比骂好,而骂则比打好。

不过,中东地区中短期内仍会发生擦枪走火类的军事摩擦,安全局势仍然堪忧。

延伸阅读:

美伊其实是在“演戏”?

现在的德黑兰街头,如果说歌舞升平、灯红酒绿,那一定是假的。

但说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幅太平光景,这绝对是真的。

7月30日,特朗普在其个人推特账户上称,“记住!虽然伊朗人一场战争都没赢过,但他们一场谈判都没输过。”

对此,伊朗外长扎里夫同日发推回应特朗普称,“数千年来,伊朗战胜了每一个外国侵略者”。

双方真的要大打出手?

库叔在伊朗觉得吧,可能性不大。

文 | 马骁 瞭望智库驻德黑兰研究员

编辑 | 蒲海燕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你来我往,摩擦事件轮番上演

 


 

近两个月来,伊朗与美国及其盟国之间,轮番上演摩擦冲突。

7月19日晚,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宣布,抓扣了一条英国油轮,因为该船只涉嫌违反国际法。20日,伊朗方面公开了被扣英国油轮多项违规操作,包括在霍尔木兹海峡“逆行”,关闭全球定位系统等。

但是,伊朗方面至今未公开说,此事是对月初伊朗油轮在直布罗陀海峡遭英方抓扣的报复。

6月20日,伊斯兰革命卫队宣布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击落一架美军“全球鹰”无人机。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曾下令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但在最后一刻叫停了。

算是“击机复击机”吧。

7月18日,特朗普在公开场合高调宣布,美军两栖攻击舰在霍尔木兹海峡“摧毁”一架伊朗无人机。

伊朗方面对此矢口否认,坚称没有损失任何无人飞行器。

更早之前,还是在“全球石油阀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发生多起油轮遭袭事件,但是袭击非常诡异,既未发生爆炸,也没有人员伤亡,船体只是破了几个洞,轻微受损。

这一桩桩,一件件,世界人民看着心惊肉跳。毕竟,如果美伊之间真的开战,可能将是海湾战争后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将持续整个21世纪。

4月30日,伊朗士兵在霍尔木兹海峡巡逻。 图片来源:新华网

2

其实,美伊“红线”意识崩得很紧

 


 

如果把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联系起来,不难发现,伊朗与美国摩擦但不交火,对峙而不冲突,极力避免人员伤亡,避免进一步升级。

这说明,双方“红线”意识崩得很紧,其实也蛮不容易的。

比如,扣押英国油轮后,伊朗主动公布了油轮在被抓扣时附近有英舰护航,对英国极尽羞辱之能事。

拥有“特殊关系”的美英两国,除了号称要搞联合护航外,并未表现出密切的互动,美国也未有任何实质性动作对力挺英国。

至于美国宣称的击落伊朗无人机的事件,明显意在报复伊朗击落“全球鹰”无人机,看上去更像小孩子打架,你打一拳我打一拳,然后就扯平了。

当然,即便伊朗无人机真的如特朗普所言被美军击落,其价值也完全无法和单机售价数千万美元的“全球鹰”相提并论。

毕竟,从天猫上采购一架高档的“大疆”,成色应该都会比伊朗无人机高一截。但事件本身已足以让特朗普向国内交代,证明美国并不“软弱”,依然对伊朗维持“高压姿态”。

其实,若真有伊朗无人机被击落,说不定也是伊朗主动送上去给美国军舰当的靶机。这样特朗普可就坡下驴,战争风险反而更低了。

遥想1991年海湾战争,开打之前,仅美军就集结了6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现称为打击群),超过50万兵力。

而与当年萨达姆麾下的伊拉克军队比,现在的伊朗只强不弱。但目前美军在中东仅常驻数万部队,一两个航母打击群,这完全不是要开干的架势。

增兵是美军可能对伊朗采取军事手段,引发局势升级最明显的信号。

可截至目前,美军并没有任何大规模增兵的迹象。不仅如此,美方自5月宣布中止给予任何国家继续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后,也并未进一步出台对伊朗有杀伤力的经济制裁措施,即便伊朗宣布已经突破了浓缩铀丰度3.67%的限制这一伊核协议中的核心条款后,也未有任何实质性的制裁措施跟进。

因此,当前的美伊关系,可谓“9分文攻,1分武吓”,“演戏”成分更多一点。

3

维持现状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当下,在德黑兰“打的”,那些开着夏利(真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产夏利)满街跑的伊朗师傅最近特别喜欢跟乘客聊美伊关系和中东形势,尤其是和外国乘客。

他们会很严肃地问“你觉得会不会(伊朗和美国)打起来?”当乘客发表完自己看法后,他们会很轻松地说出自己的答案:不会。

虽然就连出租车师傅都知道,开战对美伊是百害而无一利,但眼下双方仍需要维持紧张关系,因为这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好结果。

伊朗方面坚持,伊核协议不能重新谈判,弹道导弹问题不能谈判,美国必须解除制裁,回到伊核协议框架下,才能与美方展开谈判。

而退出现有的伊核协议,要求就伊核协议重新谈判,是特朗普当局自2016年总统选举时就提出的对伊政策起点。坚持对伊朗强硬,是美国共和党阵营的基本立场,通过极限施压,以压促变,是特朗普就职后确立的对伊基本路线。

虽然特朗普本人已多次表示,无意在伊朗实现政权更迭,希望与伊朗“无条件”展开对话,国务卿蓬佩奥也在不同场合向伊朗喊话,甚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充当了一回“信使”,当面向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传递特朗普“口信”。

但对伊朗而言,反美是伊朗伊斯兰革命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伊斯兰革命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之一,因此伊朗对美妥协让步的空间非常有限,在美国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对伊朗施加严厉制裁情况下,同意“无条件”与美国展开对话,等于是向美国认输,这难以向国内交代。

4

未来可能仍是“斗而不破”

 


 

自2018年年中以来,美国逐步重启制裁后,严厉的制裁措施的确重创了伊朗经济。伊朗物价飞涨、失业严重,仅库叔在德黑兰驻地附近方圆2公里范围内,保守估计已有4家商户倒闭关门,门市至今闲置待租。

然而,伊朗国内在这段时间却格外稳定,实现了“大团结”。

图片来源:新华网

伊朗现政权以外部压力为抓手,对民众进行宣传教化,将内部问题和矛盾向外转移。同时,关于伊朗高层不同政治派系之间的争斗的媒体报道也明显减弱,按照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确立的“抗危经济”路线,动员一切既有资源,来应对美国的制裁。

截至目前,伊朗里亚尔比去年同期贬值超过70%,较2018年初贬值200%,必要生活物资价格水平普遍翻倍,但伊朗国内自去年8月以来没有出现明显的社会动荡和反政府活动。

2018年7月份前后,曾在部分城市爆发过抗议政府经济政策的群体性事件,但很快消弭,没有发生2017年末、2018年初那样全国性的反政府游行示威活动。

美国方面,随着特朗普进入选举周期,保持对伊朗压力也有利于选情。当下的特朗普,需要足够进行竞选宣传的政绩,需要能够进行选举动员的热点议题。伊朗问题,现阶段虽无法达成令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满意的解决方案,但退出伊核协议、极限施压,已足以制造话题进行拉票。

另外,伊朗势力范围遍及也门、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国家集团及以色列,均不能接受美伊关系缓和谈判,这些国家在美国国内的院外集团也是特朗普在选举中需要竭力团结的对象。

未来一段时间,美伊之间仍很可能继续上演一些外界意想不到的、戏份十足摩擦事件,但基本上仍是“斗而不破”的套路,大可不必过度紧张,两边看似癫狂,其实都不是“傻子”。

但危险始终是存在的。因为伊朗是否发展核武器,始终是美国处理涉伊问题的“红线”。

未来,伊朗铀浓缩活动若恢复到20%丰度水平,这将涉及到武器级核技术。

那么,引发局势质变的最不确定因素就真的来了。。。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瞭望智库:这么大的事,日本竟拒绝了美国!看穿美伊在演戏?|2019-08-05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