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缓缓君:亚马逊森林大火背后的真相与谎言:比营销号危害更大的是伪专家|2019-08-25

这两天朋友圈里关于亚马逊(也有翻译成亚马孙的)热带雨林着火的文章很火,争议也很大。

事情的起因是巴西境内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大火熊熊燃烧了3个星期(其实这个说法有争议,因为着火点并不在一处,而是多个着火点前赴后继,连绵不绝)。

最初这场大火并没有获得多少媒体的关注,直到8月20日,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的上空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天空一片黑暗,感觉像世界末日一样。

人们认为这是亚马逊雨林着火产生的黑烟遮住了太阳,末日般的景象上传到网络后引发了舆论的极大关注,推特上出现了一个#为亚马逊祈祷# 的热搜词条,随后西方各大媒体也开始纷纷跟进,对这场大火进行了报道。

在国内一些自媒体的“加工”下,这场发生于大洋彼岸的大火,在朋友圈里也火了起来,很多文章的标题非常耸动,充斥着“生灵涂炭”“政府不管”“地球在哭泣”这样的表述,其中最火的一篇当属《南半球被烧了21天! 西方媒体集体沉默! 这是全世界最残忍的一幕…》。

截止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仅阅读量达到了10万+,“在看”数也高达7万。

在该事件的评论中,有些人以告诫地语气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也有人说,亚马逊不是你巴西一个国家的,而是全人类的。

但就在这篇文章火爆的同时,我在多个渠道(从新京报到知乎到其他一些公众号)也看到了辟谣的消息。
因为文章中的一些图片并非来自本次亚马逊热带雨林大火。
有的图片发生地在印度的贾巴尔普尔,而且也和火灾无关,比如下面的猴子。
有的图片发生于去年的美国加州大火,比如下面的兔子。
类似的还有不少。
其中流传最广的一张乌龙照片来源于去年的新闻,就是下面这一张。
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发特推的时候,配图用的也是这张乌龙照片。
另外还有人对比了最近15年亚马逊热带雨林火灾的平均数后得出结论,发生于近期的大火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低于过去15年的平均数)。
随着乌龙照片被辟谣以及新的对比数据被公布,舆论出现了两极分化。
一派人认为保护热带雨林已刻不容缓,另一派人认为前者是杞人忧天。
接下来说说我的观点。
02
森林(或者丛林)火灾的发生,有可能是人为导致,也有可能是自然现象。
比如美国的加州、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又或者是我们四川的凉山,都会发生周期性的森林大火。
(美国加州的森林大火)
森林自燃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好处在于促进森林的新陈代谢。
(截图来自知乎答主@江小川)
但热带雨林的湿度很高,所以自燃现象发生的概率要远远低于干旱地带的森林。
热带雨林着火绝大多数都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砍伐树木,使得当地气候变得干旱。
在热带雨林生态中,水分会通过蒸腾现象从树木上升到大气中变成云,然后再通过降水返回到雨林中,这个水循环的过程可以确保雨林的湿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而一旦人类对雨林滥砍滥伐,森林的退化会改变当地的湿度,从而导致热带雨林更容易着火。
二是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刀耕火种是人类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在采用的农业经营方式,经过火烧的土地会变得松软,肥力充足,非常适合耕种,而且这种方式省时省力,可以实现高效开荒,但也有可能会引发森林大火。
现在并没有确切证据可以证明,这场大火和热带雨林的开发有关,今年新上任的巴西总统博索纳罗甚至还把锅甩给了非政府环保组织(但没有提供任何证据)。
但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对比来发现一些端倪。
下面两张图表,分别是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火灾发生数量和森林砍伐面积。
2013-2019 年亚马逊的火灾数量 数据来源:INPE
2005-2018 年亚马逊的森林砍伐面积
从这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森林砍伐面积和火灾发生数量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可惜我没有查到2013年以前的火灾数据,因为INPE是从2013年才开始追踪亚马逊火灾情况的,所以数据量还不够大)。
所以我更倾向于是火灾和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开发有关。
那么这次火灾到底有多严重?
这里就不得不提统计口径背后的猫腻了。
我们总以为有数据就会有说服力,但其实统计口径不同,你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比如一些媒体强调,今年巴西的森林火灾已超过7.2万起,比去年同期上涨 83%,是自2013年有纪录以来的最高数字,这听起来会让人觉得很严重。
但后来一些“辟谣”的文章则喜欢引用NASA的统计数据,说近期亚马逊地区的着火总数其实低于过去15年的平均数,所以这次的火灾根本就没什么大不了,太平常了。
这两类人都只选择了有利于证明自己观点的数据。
如果你去查一下巴西对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历年开发情况就发现,巴西人对雨林的破坏一度非常严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巴西人对亚马逊雨林的滥砍滥伐一度极为严重,一直到2004年的时候,政府才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森林开采率也逐年下降,并于2012年到达低谷),那么相应的,2003-2010年间,火灾数量理论上也应该会处于高发水平,从而拉高了过去15年的平均值。
所以,今年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火灾数量并没有比过去15年的平均值更高是事实,但它是自2013年以来的最高数字也是事实,这只取决于你采用哪一种统计口径
而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巴西对保护热带雨林的努力是否会随着开发面积的大幅上升而功亏一篑,进而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03
热带雨林有什么作用?
这个话题太专业了,涉及气候、水循环、生物多样性等等,这里只简单讲两点:
1.提供氧气
森林被称为是“地球之肺”,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系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而亚马逊热带雨林占全球森林面积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所以也有把亚马逊热带雨林称为“地球之肺”或者“绿色心脏”的。
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关于谁是“地球之肺”现在也有争议,有人认为海洋才是地球之肺,因为海洋中的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的氧气要多于森林。
这里不纠结到底谁提供的氧气更多,但有一点应该是明确的,就是热带雨林能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氧气。
2.固碳
固碳有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热带雨林属于后者,它可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
如果热带雨林遭遇火灾,原本被固定在树木中的有机碳经过燃烧后会变成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当然,在自然的碳循环周期中,这些二氧化碳会被新生的树木和死去植物在土壤中残留的枝叶吸收,所以只要森林大火发生的频次低于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周期,森林火灾并不会对大气造成破坏。
但问题在于,人类对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开发,大大增加了火灾的发生频次,打破了自然界的碳循环周期,导致固碳的速度跟不上二氧化碳的释放。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的一项调查,亚马逊热带雨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峰值(每年约20亿吨),而现在已下降了一半。
碳元素如果不能被固定下来,那么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就会升高,加剧温室效应。
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考虑的一件事是,人类对热带雨林的开发是有极限的。
一旦“去森林化”达到某个临界点,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从内部崩溃(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热带雨林是各类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高的那一类,但它依然会有一个临界点)。
昨天果壳在《亚马孙大火:雨林不会被烧光,但会因火而死》一文中,甚至将此称之为“这个星球生态的头等大事,比几万年前撒哈拉从草原变为沙漠更加严重,也将会是人类文明面对的最大一次灭绝”。
(截图来自@果壳)
所以对热带雨林的保护,真的不像一些伪专家说的那么无关紧要,它关乎全人类的未来。
从这一点来讲,指责巴西政府放松对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开发,我觉得并没有问题。
但这个事还有另一面。
04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巴西曾通过举债的模式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巴西的航空工业,位居全球第三。
但巴西在进入现代化之前,就于八十年代经历了惨痛的“去工业化”,工业占GDP的比值从巅峰时期的50%以上,快速跌到了不足30%,到2016年的时候,甚至已经跌到了12.5%。
失去了工业的支持,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自己产生不了,不得不依赖进口,而进口所需要花费的外汇,则又依赖于铁矿石和农产品(大豆、咖啡、牛肉、蔗糖等)的出口。
但这种经济模式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波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陷入动荡。
2010年-2011年期间,铁矿石价格在达到顶峰后,进入了下行周期。
紧接着,2014年国际农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了下跌。
这直接导致之后两年巴西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2011年巴西的GDP为2.6万亿,2014掉到2.46万亿,2015-2016年就只剩下1.8万亿左右了,2018年,巴西的GDP为1.87万亿。
根据巴西地理统计局(IBGE)的数据,2017年巴西的贫困人口数高达5480万,占比超全国总人口的1/4。
这些贫困人口并不是平均分布的,东北部特别严重,贫困人口比例超过一半。
而巴西的东北部,恰恰就位于亚马逊热带雨林奔向出海口的方位。
(图片来自@地球知识局)
所以摆在巴西政府面前的是一个两难选择:
  • 要么保护热带雨林,然后让巴西的国民忍饥挨饿;要么放开对热带雨林的开发,这样可以让巴西的贫困人口吃上饭,但代价是对地球环境的破坏。
其实在现任总统博索纳罗上台前,巴西政府过去几年采用了严格的雨林保护政策,这让全人类受益。但当巴西经济陷入了困境,巴西人自己都吃不饱饭的时候,他们想把一部分雨林变成畜牧场或者矿场(巴西出口的牛肉,有4-5成出售到了中国),你会支持他们吗?
而且巴西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失业率太高,大量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为了生存而加入黑社会,然后走上了贩毒之路,进而导致整个国家动荡不安(2017年巴西有近6万人死于凶杀案),监狱人满为患。
(电影《上帝之城》剧照)
所以,如果你不能给巴西提供有效的帮助,就一味地指责巴西,我觉得这种行为同样是不人道的。
这个问题能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05
我能想到的解决方案有两个:
1.既然巴西保护的环境是以自己的发展为代价让全人类受益,那么受益者理应给予巴西一定的补助。
但我觉得这个方案其实是行不通的。
拉美国家的国民特性和崇尚奋斗的东亚儒家文化完全不一样,他们更在意享受当下,而不是通过劳动来改变命运(这个我以前在关于委内瑞拉的文章中有提到,可能和殖民者的文化传统有关)。
在巴西国家经济已经陷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各种名目的福利支出依然要占到巴西经济总量的20%~25%(这还没算上占比达到9%的养老金),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却不到2%。
巴西的经济部长也无奈地感叹,巴西福利社会问题已积重难返。
所以,如果只是单纯给予巴西以物质补助,那么最后很可能会演变成一项“养懒汉”的政策。
相比之下,第二个方案似乎更为合理。
2.中美欧等国家联合起来帮助巴西重新建立工业体系。
巴西的问题在于工业衰退,经济过度依赖资源出口,自己缺乏造血能力,那么世界各国可以通过自己的长项进行联合援助,比如美国的科技实力强,那么可以给予技术转让(美国在冷战时期就曾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扶持过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中国擅长搞基建,可以投资巴西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欧洲、日本、韩国等也可以利用自己的长项给予巴西帮助,让巴西的老百姓能够参与到社会分工之中,能够靠劳动养活自己,这样巴西政府也可以有底气去采取严格的雨林保护措施。
这个方案听起来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完全没有可操作性。
因为整个世界正处于残酷的存量博弈阶段,为了争夺有限的蛋糕,国家和国家之间大打贸易战、科技战甚至是金融战,你要是跟特朗普说,为了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大家联合起来帮助巴西,你觉得特朗普有可能同意吗?
而且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拉美是它的后花园,这个花园里如果出现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并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所以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帮助巴西这种事,真的没什么可操作性。
人类终究是一种后知后觉的物种。
只有当灾难离人类足够近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只是到时候是否还来得及?
这是个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
P.s
在我看来,有更多的人能够及时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离达成共识的时间就会更早一点。
一些营销号通过拼凑信息,采用夸大其词的说法,确实吃相难看,但他们好歹对于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相比之下,还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伪专家,明明自己缺乏专业知识,他们只是通过指出前者文章中的几处错误,然后引用了一些不恰当的数据,去嘲讽那些营销号,去低估这场大火重要性和警醒意义。
他们满足了自己的智力优越感,却浇灭了人们对于环保的热情(尤其是那些以“理中客”自居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伪专家比营销号危害更大!
最后,在丁仲礼院士和柴静的那段对话中,就已经很明确地指出,地球温度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二氧化碳浓度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也有的是,地球就是这么演化过来的,人类只是在保护地球的环境适合自己生存而已。
说到底,地球根本不需要人类去拯救,但人类需要去拯救自己。
再P.s
巴西的现状,对于中国还有另一个警醒意义,那就是千万不要放弃工业。工业才是一个国家稳定向前发展的基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缓缓君:亚马逊森林大火背后的真相与谎言:比营销号危害更大的是伪专家|2019-08-25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