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制造的武器系统,往往在普遍装备的正常装备外,还会制造一些特别大个的重型装备。
比如二战的普通主战坦克只有30吨上下,而当时就出现了100吨以上的鼠王重型坦克,这个记录到现在还没有被打破。
普通陆地大口径火炮只有150到180毫米口径,而一战中已经出现了口径在800毫米以上的,通过铁路轨道机动,专门用来攻城的巨型臼炮。普通战列舰只有3万吨上下,但是二战中已经出现了满排7万吨以上的巨型战列舰。
之所以在常规同类武器之外,特意制造出体量特别大的同类武装中的“王者”,在于特别加大号的武器,它们的攻击力,防御力和战场使用效能,都是常规大小的同类武器所不能比拟的。
比如攻击特别强化的钢筋混凝土常备要塞,常规的155毫米跑群,集火射击上千发,对方都不太当回事。而一旦数百吨重的超大口径的臼炮开到战场,什么样的要塞也顶不住这种炮弹有几吨重的大炮的轰击。
正是因为这一点,二战以后大国间的军备竞赛,不是看各国海军的主炮口径多大,而是看各国有多少洲际导弹可发射多大当量的核弹头。
大多数洲际导弹,一开始只能携带一个大当量氢弹头,到了后来,出现了可以携带分导弹头的洲际导弹,分导弹头携带得越多,就越难拦截。
因此美苏之间的分导弹头竞赛就开始了,美国最多发展出了可携带15个分导弹头以上的和平卫士洲际导弹。没想到苏联居然研发出了可以同时携带40个以上分导弹头的R36M洲际导弹,北约给其编号SS-18,俗名撒旦。
仅仅从这个外号,就可以知道一旦有一枚这种导弹发射成功,半个英国或者法国就完了,只要4到5枚发射成功,半个欧洲或者美国也都完了。
因此这种巨无霸洲际导弹存在的目的,就是一枚巨型洲际导弹,就等于对手一个完整的导弹基地。或者一枚导弹,就相当于对手一艘战略核潜艇。
在核大战的时刻,即使50枚SS-18中,有30%生存下来,也能发射出去对对手进行灭国式的报复。
如果换成先发制人式的第一次打击,更是完全无法防御。只需要十几枚巨无霸导弹,就可以灭掉一个世界一流的大国。而且SS-18的固定发射井,都经过了特殊的强化,即使美国的核弹头落在SS-18发射井的200米之外,都不能摧毁这种发射井。
发射井和导弹数量越少,核大战时候需要的操作人员和车辆就越少,被暴露和被杀伤的概率就越低,这等于核反击能力就更强。因此装备超级洲际导弹,好处是很大的。
我认为美国和欧洲人对俄罗斯尽管有1万个不满的理由,但是面对SS-18的至今战备存在,还是对俄罗斯有起码的客气和尊重。
中国最早的一代洲际导弹,都是液体弹,从部署到现在,也逐步到了大半个世纪的服役末期,而且有毒液体燃料的洲际导弹,也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重型固体弹,作为第一代重型液体弹的接班人。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重型固体弹,作为第一代重型液体弹的接班人。中国不受任何战略条约的限制,可以把立项的新固体弹往更大里研发。新弹很可能有超过15吨的低轨推力,推进段也可以当运载火箭的固体推进器,可以说一物多用。
而当洲际导弹,可以携带50个弹头和20个诱饵,这能力比撒旦还略强了,既可以固定井射,也可以在地下轨道上机动。
战时只需要十几枚生存下来并发射出去,就可以让任何级别的对手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