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张维为:开天辟地新中国|2019-10-19

“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涤荡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一个崭新的富强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中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甚至不只局限于一个大洲,管理中国就是要管理很大一部分人类,管理很大一部分的全球体系。因此,中国拥有一种理解力和直觉,一种对全球化本质的洞见。某种程度上,这种洞见与西方盛行的体量小得多的民族国家是截然不同的。”
 
在10月7日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第36期节目中,主讲嘉宾、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讲述了开天辟地的大事——新中国成立;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访学教授马丁·雅克则剖析了为何中国能为现代秩序注入新的内涵。
张维为:
今年我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诞辰,这是一个伟大的节日。这七十年中,前三十年,我们完成了重要的基础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还奠定基本的工业基础,包括国防科技等其他方面重要的建设,所以我说这叫“三十而立”。但之后在这基础上,实现了“四十而不惑”,在过去四十年中,我们几乎是每十来年完成一场工业革命的速度,从追赶到逆袭,再到不同领域内的开始超越,现在实际上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方阵。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们找到了自己成功的道路,我称之为中国道路或者中国模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四十而不惑”。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实上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我们创造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我们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我们消除了世界最多的贫困,我们具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我们还向世界输出最多的游客……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成就。面对这一切,我们感到由衷自豪。我想这一切已经、并将继续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
而且特别高兴的是,《这就是中国》栏目从2019年初1月7号开始直到今天,几乎一整年的时间,都在讨论我们走过的路,甚至不仅是过去七十年,还包括在这之前的近代史、文明史。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探讨这个伟大的话题,某种意义上我们是用这一特殊的栏目来庆祝这伟大的节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7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历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它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那一天,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他在开国大典前讲过这么两段话,大概可以概括当时的心情。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另一段话是,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涤荡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一个崭新的富强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开国大典是下午三点整开始的,当时主要的一个考虑是安全,因为国民党虽然兵败如山倒,但是还能从尚未解放的浙江舟山群岛出动飞机轰炸北京。所以开国大典放在下午三点,这样空袭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因为当时的轰炸机夜航能力非常弱,估计来了就回不去了。到了下午两点时,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随后,毛主席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驱车前往天安门城楼。下午三时整,开国大典隆重开始,毛主席走到麦克风前,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顿时,整个广场欢声雷动。接着毛主席按动电钮,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五十四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28年间,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所进行的英勇斗争。
新中国的两个伟大符号,国旗和国歌也诞生了。它们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而且与我们所在的这座城市有着密切联系。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来自上海,名叫曾联松,他不是一名专业设计师,而是一位年仅32岁的业余美术爱好者,更是一位饱经战乱的热血爱国青年,当时上海解放不久,曾联松对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充满了憧憬和期待。七月,他从报纸上看到了新政协筹备会刊登的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决定尝试一下,然后夜以继日地构思设计,灵感来自于仰望星空时“盼星星,盼月亮”的这一联想。
他决定以大五角星来象征中国共产党,以几颗小星环绕大星来象征广大人民围绕在党的周围,团结奋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但究竟应该有几颗小星,这是他的一个纠结。后来读到了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讲的人民所包含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曾联松决定画四颗小星,分别代表四个阶级,同时也可以从广义层面指整体中国人民。接着他又反复构思,如何在旗帜上放置这五颗星,起初是把大星小星都放在旗帜中间,但给人感觉画面比较呆板局促,又经过反复修改,最后把五星红旗挪到旗帜左上方,顿时有了一种视觉开阔、星光照耀大地、辉煌灿烂的感觉。他把这份设计定稿寄给了新政协筹委会。毛主席看了非常喜欢,在政协讨论国旗设计方案时说,这个图案表现了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曾联松本人也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给他的感谢信,上面写着: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但当时500万元等于后来的500元,作为酬谢您对国家的贡献。一名普通的上海热血青年的才华和奋斗,铸就了一段流芳百世的辉煌。
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是著名教育家、新中国的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先生的提议。大家知道《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唤起了中国人绝不当亡国奴的吼声。1934年,时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人、剧作家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由于时间仓促,就把自己创作这个电影的主题歌的歌词就写在香烟盒的衬纸上。刚刚完成电影的故事梗概和歌词,田汉就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了。聂耳看到这首主题歌,特别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被这句歌词深深打动。当时聂耳才23岁,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二厂担任音乐部主任,经田汉介绍加入中共的。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要求为这首歌作曲。据其友人回忆,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他住在淮海中路的一所公寓里,“几乎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会儿在桌子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琴,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地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据说为了唱起来更流畅,聂耳对歌词做了一些小小修改,比如田汉的原文是“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大炮飞机前进”,聂耳改成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这首歌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并在上海灌制成唱片,迅速传遍整个中国大地,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直到今天仍然鼓舞着所有中华儿女奋力前行。
在新政协讨论国歌时,大家对这首曲子没有争议,但对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一些议论,甚至连田汉本人都建议可以修改一下,但梁思成、黄炎培这些人认为这个歌曲是历史产物,曲和词最好都不作修改,还以法国马赛曲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也同意,认为新中国要“居安思危”。周恩来当时还说:“用原来的歌词才有那种感觉。修改以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了。” 最终新政协一致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随后,毛主席、周总理和大家一起放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可惜今天找不到当时的影像资料,否则将会多么感人。
开国大典那天,奏国歌和升旗仪式之后,毛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郑重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公告宣读完毕后就开始阅兵式,由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组成的方队,通过主席台接受检阅。参加阅兵的部队几乎都是直接从战争硝烟中走来,走过天安门,走向新中国。其中很多将士开国大典后不久就再次奔赴前线,解放尚未解放的国土,包括大西北和大西南。邓小平、刘伯承等就是参加完这个仪式后于10月21日奔赴汉口,指挥解放大西南。
我们的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路走来,最终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钢铁长城,成为对“台独”、“藏独”、“疆独”、“港独”等一切敌对势力的最大震慑,捍卫着中国今天来之不易的崛起。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海军和空军才刚刚组建。大家可能记得,开国大典上实际上只有十来架飞机。这使我想起了2015年九三大阅兵时,一位网友发的一条感动无数国人的微博,是一张周恩来总理站在天安门城楼凝思远望的照片和一段令人触景生情的文字:这盛世,如你所愿。开国大典的时候飞机不够啊,您说飞两遍吧,现在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要多少有多少。这盛世,如你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当年送你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当时我们的海军也才刚刚在江苏泰州组建,没有几艘像样的战舰,但今天我们已拥有了航空母舰和像055型驱逐舰这样的一大批一流舰艇,以及大家说像下饺子一样的制造军舰的能力。我们为人民军队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国防科技工业的辉煌业绩,感到由衷自豪。
国庆大典后还有三件事也值得一提。一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二是国徽的设计;三就是被称为第二国歌的《歌唱祖国》的诞生。1949年9月30日,开国大典前一天,傍晚6时,毛泽东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在这个仪式上,毛主席宣读了由他亲自撰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后来毛泽东主席又为纪念碑亲笔题了八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主席当时一共写了三遍,并向工作人员交代:请专家们多提意见,问哪一幅可以用,如果他们认为写得不好,也可以从这三幅字中选一些可取的字重新编排,也可以重写。
毛主席撰写的碑文154字,则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据回忆,为了写好这段文字,一段时间内,总理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写一遍碑文,先后写了40多遍,直到满意为止。我想这些细节都展示了我们的开国元勋,我们的两位领袖人物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念和敬重。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52年正式开工的,1958年4月正式落成,这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的建筑工程。
国徽的设计起初也和国旗一样,是征求社会稿件,一共收到了112件,但筹备组不够满意,显然国徽设计比国旗的专业性要求更高,于是筹备组决定不再进行社会征集,而是“另请专家拟制”。为了确保质量,也意味着无法在开国大典前完成国徽图案的设计,虽然这是一种遗憾,但质量更重要。筹备组邀请了两个团队,一个是梁思成、林徽因牵头的清华大学团队,另一个是张汀牵头的中央美院团队,分别进行设计。两个设计方案最大的差别是有没有天安门这一主题图案,因为当时有人认为天安门可能代表了封建皇权,但更多的人认为,天安门是五四运动爆发地,是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也包含了中华文明的某种传承,最后绝大多数人认可保留天安门为主题的构思。所以最后的方案是以清华大学的为主,融入了天安门主题图案。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召开了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并在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即1950年国庆节前的八月中旬,将第一枚金光闪闪的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此时距离第一个国庆节只有40多天了。
大约也在同一时期,无锡出生的音乐家王莘出差路过天安门广场,此时天安门城楼已经装饰一新,蓝天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北京城到处是新中国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勃勃生机。这一下子触动了王莘的创作灵感,他文思泉涌,在从北京去天津的列车上,立马开始创作,但竟然一下子找不到书写的纸张,最后找到一个空的烟盒,立刻拆开来在上面奋笔疾书:“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他写得十分顺畅,到家后又熬了个通宵,这首被称为中国第二国歌的传世杰作就此诞生。
王莘也曾经在离这个演播室不远的上海先施公司工作,抗战爆发后,他毅然奔赴延安,成为鲁艺的学员,成为冼星海的学生。冼星海很器重这位有才华的学生,把自己创作《黄河大合唱》时使用过的一支铅笔赠送给了他,希望他也能创作出一流的音乐作品。果然,王莘没有辜负冼星海的期望,创作了这首真情流露、深受人民喜爱的歌曲。当时没有媒体炒作,没有商业包装,但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歌就是能打动人,这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后来在一次全国政协的会议上,有人把王莘介绍给毛主席,毛主席握着他的手,称赞《歌唱祖国》好,并赠送了一本自己亲笔署名的《毛泽东选集》。
我们今天一起怀念这些70年前的往事时,发现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不仅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还预示着人类历史将因此而改变。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具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消除了世界最多的贫困,创造了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具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向世界输出最多的游客,同时还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方阵。我们对这一切都感到由衷的自豪,这一切已经并将继续改变整个世界。
我们还发现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符号,如国旗、国歌、国徽等已经融入了人民的血脉之中。这次香港局势为什么激怒了全体中国人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公然侮辱这些伟大符号,向国徽上喷墨,把五星国旗扔入海里等等。但奇迹出现了,几乎一夜之间,港独在全世界所有华人和中国留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都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不久前,从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帖子:由于港独蟑螂全球乱窜,全球中国人行动了起来,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为国灭蟑螂”运动。更有意思的是,今天中国的年轻人更加阳光,更加自信,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全面碾压港独分子。一个帖子这样写道,说美国出钱搞颜色革命,却被中国年轻人办成了一场爱国主义者全球大行动。游行队伍出来,各国警察也都压力山大,严阵以待。然而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本来应该是苦大仇深的街头政治,却硬生生的被一群中国90后办成了一场爱国主义全球大行动。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两个原因,一是国家的教育,二是国家的强大。这两个原因让这些中国孩子阳光自信、多才多艺、三观超正、素质全面。
虽然没有任何人去协调这场爱国主义全球大行动,却有内容极为丰富的节目单。节目单上的第一个节目总是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全球留学生和华人都是唱着这首歌怒“港独分子;第二个曲目总是《歌唱祖国》,全球留学生高举“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五星红旗,唱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走上街头,许多人说每每唱到“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都会热泪盈眶。所以中国年轻一代没有忘本,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一份情感,包含了我们父辈等等多少代人的奋斗、牺牲和成功。我想这一切将永远激励中华儿女自信从容、勇往直前。
一位网友这样写说,解放都70年了,居然还有一帮不屑子孙认贼作父,他们的水电衣食几乎都靠祖国大陆的支持,居然还吃饭砸锅、分裂祖国、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节目单上的第三项就开始丰富多彩了,有《我和我的祖国》,有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甚至还有张信哲的《过火》,中国在英国爱丁堡的留学生就是用这首歌来怒怼港独分子。“怎么忍心怪你犯了错,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 “如果你想飞”原本接下来的歌词是:“伤痛我背”。但女生高喊:不能飞!不能飞!男生则高喊:打断你的腿。第四个节目内容就更多了,有人甚至建议上春晚小品:“改革春风吹满地”,据说还有英文版的。
网上各种跟帖也非常精彩,我真的找到了几段,看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感慨我们的留学生才华横溢。一位是这样的:这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爱国主义教育,美帝赞助的。还有一位这样说:论键盘侠(此处没有贬意),哪里比得上我国?论民族凝聚力,哪里比得上我国?我们是日常生活中斗嘴,但关键时刻,枪口一致对外,不怕你来,就怕你不来!!!还有一位说,白宫怎么有这么多“地下党”呢?简直是来做陪练的,帮助我们提高国民素质。还有一位说,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这不,中国新一代青年人现实演绎了一场新的爱国主义运动。一位年长者说,不出香港这个事,我可能和很多人一样,觉得我们年轻一代没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留学、移民、二次元、动漫、韩剧、追偶像,结果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体现了我们教育的成果。这一代自信自强的中国青年,无疑是对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的最好的敬意!
马丁·雅克:
从1800年左右开始,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世界起初被欧洲所统治。中国或多或少是隐形的,被分裂、被侵略,经济疲软。它并不属于大多数人认知中的全球地图的一部分,被忽视了。中国其实不需要被人们注意到,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太微弱。西方设定了现代世界的参数,最早由欧洲引领,然后是美国。现代性是西方的同义词。但随后发生了变化。
伟大的转折点是1949年的中国革命复兴,中国稳步地重新团结起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特别是1978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年增长超过10%,并持续了35年。终于,世界其他地区开始认识到这一新的现象。中国的发展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变化。如今,西方或世界各地对这种情况的反应各不相同。从美国和特朗普总统那里,我们看到一种反应,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寻求削弱中国,阻止它的崛起,最好还能颠覆这一进程。但其他的反应则更为复杂,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为什么会消极?我认为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人们对这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所知甚少。这是一个原因。
但另一方面,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非凡的经济转型和中国主动伸出的援助和友谊之手,赢得了这些国家的支持。非洲和其他区域的民意调查和传唱的歌曲表明,中国赢得了发展中国家中很多人的支持和赞同。此时此刻,我们展望未来,试图以一种现代世界中从未有过的方式去想象,因为未来曾一度只属于西方。但未来不是这样。
接下来,我要提出六个观点,关于我认为中国将如何深刻影响世界。
首先,1945年以来最重要的变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然而在1945年,大多数国家还是处于被殖民状态。即使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它们也只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尽管它们可能代表世界85%以上人口。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因为发展中国家现在大约占全球GDP的60%。从历史维度来看,这么短的时间内竟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革。
我们正在研究一种可能性,即我所说的由世界大多数人口组成的全球秩序。我想提醒大家,西方现在只占世界的不到15%。在现代社会,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全球秩序的概念,它不再由世界上极少数人发明和创造。我认为,这将是过去200年中出现的最重要的民主化行动。
第二点,战争。中国不是没有发生过战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元前221年华夏统一之后,很少有战争发生。例如,在整个亚洲地区内,中国与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发生战争的情况实际上非常罕见。这段历史与欧洲历史完全不同,欧洲一直处于战争漩涡中。直到20世纪中叶,欧洲才真正休战。自中国经济崛起以来,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中国崛起的其中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就在于鲜有战争发生。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的历史相比较,这些国家的崛起都是以扩张和侵略战争为特征的。事实上,我唯一能想到的中国卷入的战争本质上是边境之战,这是完全不同性质的战争。我认为与西方时代的普遍情况相比,中国的崛起将给世界带来一种新的意识,即和平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第三点,治国之道、治理之法。通常在西方,当我们谈论政府时,人们只讨论政府的选举方式,而不考虑政府的效能。它能做什么?它能促进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吗?它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吗?它能在社会上维持一定程度的和谐吗?在我看来,在治理能力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标准截然不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说实话,中国是世界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导者。西方或多或少已经放弃了这一点,它现在几乎不进行任何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你近期内去过美国,就会看到那里的基础设施状况。我来自英国,那里也是同样的情形。基础设施的重要之处在于它是面向未来的,要思考社会将走向何方。其次,它不仅仅是关照个人发展,而是关乎整个社会。是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地只关注各个利益集团。
第四点,关于血统和民族。中国人认为自己是90%以上的汉人血统。当然,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是许多不同民族聚居的产物。考虑到国家的幅员辽阔,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从人口统计学上而言,它都蕴含着不可思议的民族多样性。而中国,由于其历史悠久,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融合过程。不同血统的人融合在一起,直至今日,大多数人都认同自己是汉族。我想不出世界上(无论是大国或小国)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中国的情况实属特殊。中国人认为自己是汉人的原因可能根本不是出于种族范畴,而是出于文化范畴。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三个朝代中有两个不是汉族统治,一个是蒙古人,最后一个是满洲人。所以我认为这与西方的历史和民族国家的历史有着极大的不同,它们的创造主要围绕某一占统治地位的种族的排他性展开。中国则树立了一个新的榜样,我认为人们都可以从中学习。我不是说中国在这方面是完美的,但它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历史榜样。
第五点是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崛起在重新定义人们对历史的看法。西方世界认为历史始于西方的崛起,换句话说,大约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对中国而言,历史并非始于这段时期。
回溯过去,中国人会向你讲述5000年的文明,或者只是从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历史讲起,讲述延续2000年的文明。所以中国人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所有此类问题(例如南海问题),这与西方看待历史的方式不同。中国发展的特点之一当然也包括朝代的兴衰。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历史的连续性,非凡的连续性。
今日,人们仍然认为孔子、孟子等伟大的圣人及其思想与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前路何往、如何实践、如何治理国家等问题的思辨息息相关,这代表了一种新的智慧。这是对过去所学的重塑,不仅仅局限于近代的,而是追溯到很久以前的那些智慧。
第六点是全球化。中国是全球化的坚定信仰者。中国也从全球化中受益。中国对待全球化的态度本质上是包容的。在中国,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谁?我认为是超过总人口半数的脱贫人口。这与全球化在美国的运作方式截然不同,大概有多达30%或40%的人口,基本上被排除在全球化的益处之外。
从本质上讲,这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兴起了保护主义浪潮。中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甚至不只局限于一个大洲,管理中国就是要管理很大一部分人类,管理很大一部分的全球体系。因此,中国拥有一种理解力和直觉,一种对全球化本质的洞见。某种程度上,这种洞见与西方盛行的体量小得多的民族国家是截然不同的。
展望未来,我认为中国人很有理由相信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
谢谢大家。
【问答环节】
Q1:主持人好,老师好。请问一下在中国创立的过程里面,有哪些特殊之处?对于其他国家它会有怎样的一个借鉴作用?
张维为: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第一句话就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他强调的是民族,强调民族自信,这个非常重要。你仔细看很多国家特别第三世界国家,它这个民族自信心被西方殖民主义给彻底摧毁了。比如去非洲的很多国家,即便你中国人,到了街头农贸市场什么地方,他见到你也称“master”,“主人”,他们习惯这种讲法,这是殖民地留下来的,甚至连宗教语言都是欧洲的了。强调自己的民族性,让自己有能力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觉得新中国这一点特别重要。
第二就是独立性,因为我们当时处在那个环境,1949年时苏联是我们最大的盟友,但其实那个时候我们还是强调自己的独立性。第一届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相当于是建国的最核心文件,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比如,当时比较有争议,是不是采用联邦制?苏联也是我们老大哥,苏联的整个名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联邦制;联邦制严格讲各个共和国,自主性非常大,甚至可以选择脱离联邦。我们在建国时候这个设计考虑非常周全、非常明确,不采用联邦制,而是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是有相对大的自治权利,但不是联邦制度。
现在回头看这些,对于我们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中国崛起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对国外也是一样,一个国家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性,这在做出核心决策的时候非常重要。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越来越注意到这一点。现在有一个词,学术界称之为“Policy Space”,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有政策空间。因为过去全是西方给你,叫你这样做,你就这样做。但我们要有自己的Policy Space,中国就有自己的政策空间,所以成功了。中国这个榜样开始鼓励很多人。
马丁·雅克:我们能从中国学到什么?人们从未问过这个问题。我们对中国说教,但永远不会倾听或向中国学习。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国的制度安排中学到什么?它是如何组织的?中国就是中国。不应该把它与其他任何地方混淆。它有着非常独特的文化。与世界上另一个真正的大国印度相比,它们是非常不同的。所以我可能无法向任何人提供任何建议。但我想说,要学习中国。
骆珺:好几期来咱们节目的观众都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崛起到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会有怎样的影响?有一个小小的亲身经历可能给大家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前几年,我在跟一群外国记者讨论各国的教育问题,当时随口带了一句,那一年中国有600多万的毕业生参加高考,话一出口,全场立刻安静了。
就是像希腊这样的欧洲小国家人口大概只有一千多万,相当于中国每两年就能够推出一批新生力量,抵希腊一整个国家的人口。英国的人口大概是7000万左右,每十年中国就能推出一批新的人才,相当于整个英国的人口。
通过他们的反应我才意识到中国培养人才的潜力,至于中国怎样对世界发挥这种力量和潜力,是由我们这一代人将来要去定义和发挥的。
Q2:主持人,两位老师好,实际上中国现在可以说是一个新兴大国,但是我们大国自信和我们的大国外交其实已经激怒了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应该如何去避免中美之间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张维为:提出这个观点的学者是哈佛大学的艾利森教授,我也跟他蛮熟悉的,还跟他讨论过这个概念。他说,这是书商,包括中文译本“中美必有一战”之类的,有点标题党,实际上他的研究结论相对还是比较谨慎。他举了16个案例,绝大部分都是你讲的守成和新兴大国,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发生了武装冲突,但也有没有发生武装冲突。但我当时跟他提了一个观点,这16个案例都几乎都来自于要么欧美文化传统,就一神教传统,即你赢我输、零和游戏的传统,要么就像日本这样学习西方军国主义的传统,但没有像中国儒家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真正热爱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何况,我们有强大的止战能力,中国人觉得完全可以做到双赢多赢。但是我们跟西方打交道后,特别是跟美国打交道,也看得很清楚,美国是承认实力的。如果你没有强大的止战能力的话,它就会欺负你,而且欺负得很厉害,这种我们经历的太多了。毛主席过去也说,帝国主义如此欺负我们,我们需要认真对付。
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国防能力,该亮剑的时候一定要亮剑。从目前大局来看,核大国之间打仗的概率很小,因为这是共同毁灭;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西方制度有一些极端势力会不会真的想玩火。但现在来看,各种迹象表明它还没有这个实力,确实多数老百姓不希望打仗,国家打穷了。我觉得我们只要保持定力,战略上藐视我们的对手,战术上重视我们的对手,同时确保国防威慑力,这个非常重要,一点都不能让步。该出手一定要出手,这样反而能够制止战争。
马丁·雅克: 我不认为中美之间必有一战。如果你看看格雷厄姆·艾利森所论述的修昔底德陷阱,他举的例子非常多样,在大多数关于中美关系的方面,这些例子都具有启发性,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其他情况。中美两国最大的区别是核武器。这意味着,任何想要发动战争的国家也必须面临自身可能灭亡的威胁。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强大的威慑力量。但是如果你问我中美关系关系未来会怎样,我认为在好转之前会变得更糟,我不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中美关系会有重大变化或转折点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要开战。顺便说一句,我认为战争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一个很好的原因,那就是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不喜欢战争,就像美国人喜欢战争一样。我的意思是,美国总是会趋向战争。
在这个意义上,前苏联和美国有着相似的心态。而对中国来说,“战争”的全部意义在于避免战争、不去挑起战争、不去与人竞争。我认为这非常重要。中国会想要捍卫自己的利益,比如在面对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威胁问题时。但我不认为中国会像美国那样成为一个强大的全球军事存在。
(主讲嘉宾:张维为,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自观察者网、东方卫视)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张维为:开天辟地新中国|2019-10-1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