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老船长:开年大利好!又一个国家战略呼之欲出!|2020-01-07

01

成渝定调再升级
2020年的第三天,成渝地区突获大利好!
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
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注意!这里的提法不再是以前的“成渝城市群”,而是改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提法。
有什么不同?
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双城”的字眼更突出,会议上也强调了要“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对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更为看重,这是成都和重庆获得的新年大礼包!
而这次更改提法的背景,还要源于2019年8月的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这次会议上确定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才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达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成渝城市群更改为“双城经济圈”,则是完全体现了这一趋势,成都和重庆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成渝城市群规划范围示意图
成渝城市群的覆盖范围,包括重庆的渝中、万州、黔江等27个区县,以及四川省的成都、自贡、德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2018年,成渝城市群覆盖人口9500万,占全国的6.8%;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占全国的6.4%,在全国区域经济版图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而此次会议对成渝地区的定调,再次让那个流传已久的疑问浮上水面:
成渝城市群,会否上升为新的国家战略?

02

第七个国家战略?
这个问题还有一种问法:成渝城市群,会否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目前中国的几个国家战略分布情况。
2019年12月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也即“民营28条”中,提出了六大国家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京津冀战略早在2015年就提出,长江经济带则在201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而2019年则一口气增加了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海南全面改革开放四个国家战略,“民营28条”则是海南第一次作为国家战略,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而国家对成渝城市群的定位,也一直在上升。

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获批;

2016年4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指明成渝城市群将立足西南、辐射西北、面向欧亚,培育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

从“成渝经济区”到“国家级城市群”到“新的重要增长极”,再到此次会议提出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成渝城市群的定调一直在提升。

而国家级别的定位,则是成为国家战略的最基础门槛。
如此定位的成渝城市群,想要成为中国第四极,有可能吗?不妨与其他三极做下对比。
▲图片来源:泽平宏观
以2018年GDP来看,长三角以17.9万亿元一骑绝尘,远超其他城市群的表现。京津冀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珠三角、山东半岛城市群紧随其后,四者的经济总规模也相差不大,位居第二梯队。
而成渝城市群5.7万亿的经济规模,只能排在第三梯队,与前面五个城市群还有不小的差距。
差距很明显,但成渝也有自己的优势。
比如人口吸引力,2015-2018年,全国只有珠三角、长三角新增人口超过100万,而长江中游和成渝紧随其后,成渝三年增长63.8万人超过京津冀,排在第四位。
再比如资金总量,成都和重庆汇集的资金总量都超过3.5万亿,仅这两个城市的资金总量达到7.5万亿,仅次于北上深广杭,也南京、天津、武汉等城市高出不少,基本相当于武汉+郑州+济南+青岛四者之和。
当然,成渝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地理位置。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沿海城市群,而成渝位于内陆,处于长江经济带和包昆通道的交汇地带,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战略地位优势明显。
而对于远在内陆的西部地区来说,太需要一个强大的城市群来支撑。成渝地区的崛起,适时、适势。

中国经济的第四极,非他莫属!

此次会议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升级提法,可以看做成渝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前哨。
距离那一刻,或许已经不远了。

03

成渝之争
但成渝想要做到中国第四极,还需要解决许多难题,“竞争大于合作”显然是最明显,也是最困难的一个。
成渝本是一家,但1997年,重庆升级为直辖市,竞争也从此开始。
行政地位的变化,一切都变得微妙起来。从工业、商贸、交通到文化、体育、旅游的全方位竞争,甚至民间的口水战也从不停歇。
谁也没想到,这场“暗战”的爆发点,发生在一场足球赛上。
 
1997年,重庆拥有了自己的甲A球队前卫寰岛,“川渝德比”自此成为足球赛场最火爆的德比之一。
1998年,前卫寰岛客场2:0击败四川全兴,引发成都球迷围攻重庆球迷的多辆大巴,多个车窗玻璃被砸碎。而这种景象,在之后的多次德比战都不断上演。
但民间的情绪不能成为主导,成渝最核心的竞争,还在于经济和产业之间。
重庆的GDP总量是一直高过成都的,二者的差距也越拉越大。直到2018年,重庆成为北上广深之后,第五个GDP规模突破2万亿的城市。
但从经济增速上来看,重庆的优势并不大,尤其是在2016年之后,重庆经济增速开始不断下滑,直到2018年突然跌到6%。

而成都在这几年的经济增速,则稳定在8%左右,并在2018年实现反超。
再从人均指标上看,重庆就变成了落后的一方。成都的人均GDP一直高于重庆,2018年成都人均GDP达到9.5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2万元,遥遥领先于重庆的6.6万元和3.4万元。
另一方面,成渝之间的产业竞争也异常激烈。
成都和重庆都将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庆是全国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产量占全球的35%左右,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的7.4%。
而成都是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国的4.9%,还是西部第二大的整车生产基地。
但近几年,重庆遭遇产业结构转型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拉动经济的两个支柱——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制造业,都陷入了低增长。
重庆对投资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但在2018年,重庆的固投增速只有7%,比上年回落了2.5个百分点。

到了2019年,增速更是屡创低点。截至2019年11月,重庆固定投资增速下降至5.2%。
而汽车制造业的低迷,直接拖累了工业增速。2018年,重庆汽车制造业同比下降17.3%,比上年回落23.5个百分点。

到了2019年11月,重庆的汽车产业增加值下降8.2%,汽车产量下降24.6%,手机产量下降2.7%,困难的局面还在继续。


与此同时,成都却紧抓科技创新和互联网软件创新,王者荣耀的诞生、阿里巴巴的入驻,再加上商业的发达,成都已经连续几年位居新一线城市的榜首,都让成都风头盖过重庆。
重庆与成都,作为西南仅有的两个国家中心城市,这种竞争关系也将一直存在,“竞争大于合作”成了长久以来的难题之一。
而成渝城市群面临的另一个发展难题,则是成渝两座城市之外的地区塌陷。
可以明显看到,除了重庆和成都,再无一个城市的GDP超过3000亿元,即便是第三的绵阳GDP也仅是重庆的十分之一多一点,与万亿级的两座核心城市差距过大,从而造成“中部塌陷”。
这与其他三大城市群良好的城市阶梯有明显区别。比如京津冀除了京津之外,还有唐山;比如长三角除了上海之外,还有苏锡常、南京、杭州、合肥等一众经济强市;比如珠三角除了广深之外,还有东莞、佛山。
三大城市群形成的模式可谓“众星捧月”,而成渝城市群的现状则是“双月争明”,周围则黯淡无光。

而此次定调“双城”经济圈,成都和重庆的地位得以再次提升,中部断层的现象恐怕会越来越严重。

但好在,最近多个城市间的合作变得频繁起来。竞争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2017年4月,成都提出“东进”战略,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东移;
2017年9月,重庆提出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建设;
2019年5月6日,四川广安市赴重庆两江新区考察学习,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9年12月17日,重庆海关、成都海关签署共同推动成渝经济区开放发展合作备忘录;
……

如今高层再次为成渝地区定调,如何把此次的红利加持转换成更高效的合作收益,才是未来长久之计。
当这张夜景图上,不再是成都、重庆双星闪耀,城市间的灯光连起来,形成了灯光带,才是成渝城市群的高光时刻。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老船长:开年大利好!又一个国家战略呼之欲出!|2020-01-0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