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敢冒险到非洲国家去……了解世界的发展的状况,说是探险,其实体验人生,然后发现是前所未有的成长空间。我觉得他们的前卫的心态,远远超过当年西方的海盗和殖民主义者去寻找美洲大陆这种心态。”
在当下的中国,有人说“教育、医疗、养老”这三个问题,已经成为这代中国人头上的“新三座大山”。这其实说明了,中国这些年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各种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也越来越显著……
陈平老师表示,中国现在是科技要追上美国,社会福利也要不断提高,还有金融等等很多领域需要追赶,这本就已经是很困难的事。而现在主要的方式,也是“摸着西方过河”,学习欧美的经验。但是,今天的欧美自己都在社会福利等方面出现问题,中国光靠西方经验真的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吗?
所以陈平老师认为,想要解决中国人民头上新的“三座大山”问题,就要靠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去探索新的道路!如何探索?陈平老师分享了他的基本经验:走出去!陈平老师亲身观察过美国一些小地方的发展模式,也与瑞典经济学家探讨过欧洲高福利体系,从跑去非洲的中国企业家得到启发……这一切正如陈平老师的座右铭,“翻万卷书,游千里路,会百家才”,危机和问题光靠坐在家里是不会自动解决的,主动出击,我们对中国人解决问题的智慧有信心!
陈老师本期节目内容整理:
中国最近经济发展很,但是出现了一个新的挑战,就是所谓的新的“三座大山”——教育、医疗和养老。这三座大山,其实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成立,主要是对城镇化非常快的地区,尤其对农民进城碰到阻力以后,才形成越来越严重的三座大山。
今年2020年的新年,我是在美国一个经济不是最发达的州俄勒冈度过的,就在加利福尼亚的北面。虽然俄勒冈也有英特尔、耐克这样的著名的企业,但是俄勒冈的州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远没有加州或者德州或者和中国沿海各省那么积极。因为俄勒冈州的政治家,主要是议会还有老百姓,认为发展过快会破坏生活环境,他们习惯比较悠逸的生活方式。他们和国内现在一帮人所迷信的现代化、城镇化、全球化相反,想要保持地方特色,所以相对来说他们的人均GDP比较低,但是公路的状况要比加州好很多,然后生态环境也比加州好很多,而且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程度也比加州要好。
第二件事情,我在俄勒冈州看到的情形,跟在欧洲和大洋洲其他看到的情形也差不多。就是中小城市的生活状况要比人口密的大城市好得多。俄勒冈的大城市波特兰有一个据说世界上最大的书店,里面书的丰富的程度和读书的人远远超过我们大家以为习惯了大城市,比如说纽约、洛杉矶或者是华盛顿。
80年代的时候,美国有个未来学家托夫勒写过一本书叫《第3次浪潮》,这种提法要比现在流行的第4次工业革命还要深刻。他讲的第1次浪潮实际上是农业,第2次浪潮是工业,第3次浪潮是信息时代的经济。
信息时代的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和工业革命相反,工业革命,因为煤、钢是需要大量的资本密集投资,所以权力和人口的结构的分布是高度集中的。但是计算机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经济结构变化更加往分权方式的经济的模式发展,所以中小城市的发展空间反而超过了大城市,然后越来越多的跟信息有关的产业,包括科学家、艺术家都愿意到小城市,甚至乡下去居住。
我去年看过两个地方,让我觉得颠覆了我们原来对全球化的幻想。一个地方是北欧,北欧国家实际上是当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因为他们最开始的北欧海盗,和当年地中海的希腊海盗一样,把劳动分工从当地扩大到全世界。他们因为缺乏生存的资源,所以每到冬季的时候,就向南方扩张,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美国的资本主义的霸权,其实和当年瑞典王国的霸权相比的话,也没有什么创新之处。
当年瑞典称霸北欧,势力范围一直大到干预德国的宗教战争。所以现在以瑞典为首的北欧国家,在历经霸权衰落以后走的道路,我认为是将来美国国家会回归自然的一个道路。
瑞典在霸权衰落以后,实际上曾经是欧洲最腐败的国家。现在大家认为瑞典是资本主义国家里面最廉洁的、最接近社会主义的国家,其实是瑞典经过一个痛苦的改革过程,而改革的主导人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国王,并不是所谓的议会的民主政治。
瑞典在最近几十年建立了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社会,成了西方国家仿效的对象,也成了中国的仿效对象。西欧国家、美国,也包括近年的中国,要想承担原来家庭承担的社会责任,把医疗教育和养老全部都由国家承担,这个模式认为是现代化的最佳的模式。
我去年到瑞典参加了一次经济学讨研讨会,非常意外地发现瑞典最重要的经济学家的主题的发言,恰恰是讨论瑞典面临的福利社会的危机,很忧虑它将来能不能持续。这些现象促使我思考和怀疑,我们国内现在主流的经济学想要走的道路,不仅是在金融要学美国,同时又自相矛盾地要在福利上学北欧。
如何可能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发展高度不平衡,而且即将进入老龄化的国家,能够同时实现又要金融学美国又要科技追上世界的制高点,还要在社会福利上也要像北欧国家学习?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我非常怀疑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因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为什么能把自己搞得越来越束手无策?原因就是所有人都希望未来的理想社会是又要马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违背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出路在什么地方?我的看法不是坐在书斋里想问题,而是走到世界上去看一看。
去年我收获最大的一个观察,是我和我爱人去了西方媒体渲染得非常恐怖的东非国家肯尼亚。肯尼亚据说有黄热病、疟疾的威胁,而我这个年龄的话,中国的医院都拒绝给我打防预针了,认为我身体可能受不了,所以我是冒着危险准备当一下烈士的这种心态跑到东非去的。结果发现东非的生态环境远远比发达国家和中国的沿海地区还要好。不但平安回来,而且发现东非这个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发展的最有潜力的地方。
肯尼亚也是曾经遭过恐怖分子袭击的地区,所以很多人不敢去非洲。但是我去看了非洲以后,觉得肯尼亚的发展机遇远远超过现在西方媒体所宣传的印度。因为肯尼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肯尼亚的普通旅店里的工作人员、出租司机或者导游、政府官员的英语水平,要比印度的英语好很多,而且他们欢迎中国的投资,欢迎中国的旅游者热情的态度,也远远超过印度和受西方影响的发展中国家。
这个机遇是谁首先告诉我的呢?不是中国政府的官员,而是一个民营企业家。现在中国的“一带一路”有非常大的前景,机遇在哪呢?春江水暖鸭先知,谁是鸭子?现在最知道中国发展机遇的鸭子,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还包括中国有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敢冒险到非洲国家去,到肯尼亚去,还到我没有去过的埃塞俄比亚去,去了解世界的发展的状况,说是探险,其实体验人生,然后发现前所未有的成长空间。我觉得他们前卫的心态,远远超过当年西方的海盗和殖民主义者去寻找美洲大陆这种心态。
所以这点上我建议中国的企业家,包括民营企业家和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我也希望国资委、发改委的那些官员出国访问的时候,不要只看西方的已经正在衰落的大城市,而是要走到中小城市去看看发展机遇,还要走到发展中国家去看中国的发展机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