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曹志楠 梁珣 黄斯佳 实习生辛悦对本文有贡献 导读 目录 1 问题:有些地方疫情防控“一刀切、层层加码” 1.2 物流阻断 1.3 大面积停工、拖延复工 1.4 控制医疗、防疫物资 1.5 地域歧视 2.2 行业层面:相关行业约占GDP和就业30% 2.3 产业层面:产业链转移压力增加 2.4 社会层面:失业增加,收入下降
摘要 1、问题:有些地方疫情防控存在“一刀切、层层加码”的严重问题,一些疫情较轻的城市,盲目照搬疫情严重地区措施,采取各种过度限制措施,不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没有兜底预案、企业买单的情况下,将疫情防控措施无限扩大化,经济发展基本停滞,本质上是懒政怠政、不担责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1)人流冻结,返程受阻、隔离期长导致工人无法顺利到岗;2)物流阻断,对外地车辆一律劝返,更有甚者设卡拦截点,以堆放障碍物、挖断公路等方式阻断通行;3)拖延复工,部分地区复工复产需当地部门审批,且附带严格的复工条件,中小企业实质拖延复工;4)物资截流,部分地区直接限售咳嗽、发烧药品;5)地域歧视。 2、影响:对疫情的“一刀切、层层加码”式防控,打乱经济运行秩序,给企业、各行业、产业链、社会稳定带来严峻压力。1)企业层面,收入骤减叠加刚性支出,现金流剧增,68%的受调查企业表示现金余额能维持不到两个月的时间;2)行业层面,餐饮行业、酒店旅游、影视娱乐、零售、交通运输、房地产及建筑等行业受损较重,约占GDP和就业的30%,一旦出现倒闭潮,将严重拖累经济和就业;3)制造业产业链外移加速,多家跨国企业受疫情影响,考虑替代方案,短期停工加剧恶性循环,长期将被排除在全球产业链之外;4)社会层面,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居民收入下降,物价上涨,威胁社会稳定。 3、建议:2月12日,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考虑到新冠疫情的高传染性和长潜伏期,当前总的战略应是牺牲一定的经济代价将疫情集中消灭在二月,换取疫情的尽快控制、后面的安全复工以及经济的明显恢复。发挥集中动员的体制优势,打一场阻击战。 同时,当前应尽快纠正地方“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科学分级分类放防控。事有轻重缓急,疫情重的地区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疫情较轻的地区要兼顾防控疫情和发展经济,不能每个地方都仿照疫区管理,而严重的后果由企业买单。截至2月11日,20个省市每万人确诊人数低于0.1人,确诊病例为个位数的城市占47%,确诊病例50人以下的城市占87%,大部分城市具备有序复工条件。 因此我们建议当前应坚持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两手抓”,采取分级分类防控措施,杜绝以疫情防控之名行懒政怠政之实,简单粗暴的方式限制企业复工。1)地区层面,科学细分疫情轻中重度地区。疫情重度地区应严防死守,防止疫情扩散;疫情中度地区组织低风险人群返岗;疫情较轻地区,在巩固防疫成果的前提下,尽快协调企业有序复工。2)行业层面,先行启动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物流、制造等关键行业及上下游产业复工,确保产业链正常运转。3)企业层面,做好预防和应急预案。尽量尝试远程线上办公,如必须线下办公,需做好错峰上下班、轮岗值班、信息登记、监测体温、口罩佩戴、定点消毒等措施。4)政府层面,协调企业做好复工,减少复工审批门槛,减免租金、降低用水用电用气成本、利息支出等刚性支出成本,降低社保费、减免税收、减轻企业公积金缴存。对于遭受疫情重创的企业出台临时性保障,维护社会稳定。 风险提示:疫情尚未完全控制,复工措施不到位。 正文 1 问题:有些地方疫情防控“一刀切、层层加码” 1.1 人员流动冻结 全国多省市大面积严控人员流动,返程受阻、隔离期长导致工人无法顺利到岗。1)封城:各市辖区内部通行需有通行证明;2)封小区:各居民小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同时限制居民出行,如每户家庭每两天仅可由1名成员外出采购;3)要求异地返回人员须经历14天左右的隔离观察,拒绝接受隔离者依法追究责任。“一刀切”式的对待疫情轻重程度不同的地区,导致返乡人员无法进入住所、异地人员不能顺利返程,人员流动性受阻,工人无法顺利返城返岗。 1.2 物流阻断 交通防控矫枉过正致使物流供应受阻。交通防控主要包括暂停进入武汉的航空、铁路运行,大部分省市暂停大规模客运,关闭部分高速公路进出口,减少公共交通班次。但部分地区矫枉过正,对外地车辆一律劝返,更有甚者设卡拦截点,以堆放障碍物、挖断公路等方式阻断通行,导致疫情较轻地区正常通行受阻碍,物流供应系统严重失灵。原材料无法供应、产品无法运出,民生问题暴露,如农业供应受阻,鲜蔬鱼果滞销,而城内农产品短缺;又如养殖周期较短的养猪、养鸡业面临危机,在饲料供应、产品运送双向阻隔下,极可能错失农时。 1.3 大面积停工、拖延复工 大面积停工、拖延复工加大企业压力,影响稳经济大局。防控正常措施包括根据疫情状况选择大面积停工(关闭非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或对于人员聚集行业停工,包括影院、房地产销售等停业。但停工防疫中出现:1)直接关停餐饮业门店,抑制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对比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受损严重;2)部分疫情不严重的区域,当地政府“一刀切”式不允许复工,企业提前复工被举报、负责人被拘留的现象频现;3)设置高复工门槛,实质拖延复工,部分地区复工复产需当地部门审批,且附带严格的复工条件。以杭州市为例,根据杭州市企业严格防控有序复工专班发布的通报,全市(含县市)企业复工申请数29814,核准数162,核准率仅为0.54%。全面停工、拖延复工从整体上影响工业生产秩序,或会导致区域性工业体系运行紊乱;而从供给端看,企业生存压力加大,或出现倒闭潮,影响社会稳定。 1.4 控制医疗、防疫物资 “一刀切”式停售咳嗽、发烧药物。湖北、浙江、深圳、南昌等疫情相对严重区域采用实名登记方式,谨慎对待发烧患者,属于正常防疫措施。但部分地区直接限售咳嗽、发烧药品,引导部分非新冠肺炎发烧群众入院诊疗,既加大医疗压力,又增加交叉感染可能。此外,口罩等防疫物资紧缺下,部分地区政府截留其他省市口罩物资,严重影响防控疫情工作顺利推行和与兄弟省市人民的感情。 1.5 地域歧视 对疫情较重区域采取极端做法和歧视态度,侵害公序良俗。部分地区歧视外来人员、车辆,公共交通需查验身份证、限制来自疫情较重区域车辆进入,例如陕西某市严查车牌,鄂牌、豫R、浙C牌照车辆一经发现,立即扣留,人员移交疾控部门。此外,“不欢迎武汉返乡人员”、“拒绝鄂A牌照私家车路过”、“拒绝湖北人入住”、“途经本市必须隔离14天”等标语层出不穷,更有甚者直接封住重点防控对象家门。致使疫情较重区域人员遭受不公正待遇、车辆滞留路途无法回城,扰乱社会秩序,或诱发区域矛盾。 以上种种“重疫情、轻经济”限制措施,广泛出现在一些疫情并不严重的城市,盲目照搬疫情严重地区措施,只顾防范,忽略发展大局,本质上是懒政怠政、不担责的表现。截至2月11日,每万人确诊人数排名前三的省市为湖北(5.3)、浙江(0.19)、江西(0.17),北上广每万人确诊人数分别为0.16人、0.13人、0.10人,20个省级行政区每万人确诊人数低于0.1人。但部分官员“懒政”、相关职能部门不作为,明显缺乏对疫情影响的理解,未根据各地情况、使用科学的方式、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平衡防疫与发展经济,最终成本将由企业承担。
企业复工拖延,收入骤减叠加刚性支出,现金流压力剧增。由于疫情爆发,各地企业复工时间明显推迟,国务院将春节假期延至2月2日,26个省市规定企业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9日,叠加一些地方不合理的阻止企业复工措施,企业经营和融资现金流告急。 经营现金流方面,停工停产致使企业收入锐减,错失春节消费置业黄金期,但同时房租、员工工资及社保、利息等费用刚性支付。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朱武祥近期问卷调查情况显示,近68%的受调查企业现金余额能维持不到两个月的时间,9%的企业能撑到六个月以上;31%的企业认为本次疫情对今年营收造成的降幅超过50%。 融资现金流受阻,受疫情影响,券商、风投机构等中介机构对融资企业的现场调研及审核工作受到较大影响,企业融资节奏被打乱。当前A股开市已进入第二周,但还未明确A股IPO发审工作安排,IPO工作出现延后,同时发行人业绩受疫情影响不确定性增加。
疫情对人员密集接触、难以线上转移的行业产生冲击,包括餐饮行业、酒店旅游、影视娱乐、零售、交通运输、房地产及建筑等行业,约占GDP和就业的30%。这些行业关系人民群众生活,中小企业众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一旦出现倒闭潮,将传导至就业、民生大局。 住宿和餐饮行业,2019年贡献GDP约1.8%,2018年贡献就业约1.6%,疫情期间各类聚餐和婚宴等几乎全部取消,大量餐厅饭馆停止营业,备菜存货拿出来低价甩卖。据商务部监测,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销售额腰斩将损失5000亿元。 旅游行业,2018年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1478亿元,贡献GDP比重为4.51%,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疫情导致出行计划取消,主要景点关闭,大型文娱活动取消。 交通运输行业,2019年贡献4.3%的GDP,2018年贡献4.7%就业,但疫情下,春运前三十日(1月10日-2月8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13.52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40.0%。内地41家航空公司取消航班,取消量超过50%。 房地产及建筑业,2019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7.0%,2018年房地产业及建筑业就业人数合计占城镇就业人数的7.3%。本次疫情导致销售活动和开发建设停滞,拿地显著放缓。根据克尔瑞数据,春节假期及随后一周全国88个重点城市销售暴跌95%,基本为零。 影视行业,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最新公布数据,影视行业2017年收入约1758亿元,就业约17万人。春节档集体撤档,1月24日(除夕)至1月30日(初四)累计票房1790万,相比2019年除夕至初四42亿票房,颗粒无收。院线停业、影视制作公司暂停影视剧拍摄工作,将对全年营收和就业产生较大影响。 以上受疫情影响行业,预计共占GDP和就业30%份额,如果不能及时歼灭疫情,将对相关行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造成较大冲击。三种情景:1)乐观估计,防控及时得力,疫情高峰出现在2月中旬,3-4月结束,不利影响将被控制在1季,后期依靠逆周期调节,释放受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对各行业业绩负面影响控制在5%-10%;2)中观估计,如果疫情传播防控不力,复工积极性不及预期,各地“一刀切、层层加码”政策延续,可能延续至二季度全面恢复生产,拖累企业业绩和GDP约15-20%,对就业和内需冲击较大,会出现一批企业倒闭;3)悲观估计,疫情持续时间远超预期,且严重阻碍复工生产,存在企业大面积停产、倒闭、失业潮,冲击经济金融社会稳定大局。 2.3 产业层面:产业链转移压力增加 中国处在“世界工厂”位置,国际生产贸易风险可能沿着供应链上下及横向传导,影响全球产业链,加速产业链外移危机。受中美贸易摩擦、人口老龄化和各种成本上升影响,2019年中国出口增速仅0.5%,接近零增长,大量跨国企业已经将工厂迁至越南、中国台湾等地。当前疫情雪上加霜,如果不能及时复工,交付安全产品,不排除跨国企业以排斥中国疫区产品为由,加速产业链转移的风险。
多家跨国企业受疫情影响,考虑替代方案。全国各地受疫情影响、各地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不同,上下游供需秩序被打乱,供需存在时间错配,产业链难以正常运转。例如,现代汽车受中国零部件制造供应中断影响,重要材料线束库存耗尽,不得不暂停所有在韩的生产线;本田和大金工业武汉工厂全面停工,影响广州本田的汽车生产;德国储能系统生产商E3/DC表示,已采取措施从中国以外的市场采购材料,以保证正常生产。 国际生产贸易中断,短期停工加剧恶性循环,长期将被排除在全球产业链之外。国际合约流程中断,外国合作伙伴经营受损,中国企业的经营风险外扩,短期内将面临合约无法履行、产品不能交付的困境,轻则失去订单收入,重则赔付违约罚款。但长期威胁更加严峻,跨国企业加速产业链转移,对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2.4 社会层面:失业增加, 收入下降 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居民收入下降,物价上涨,威胁社会稳定。一是因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导致收入下降或失业。疫情受损企业的员工,薪资、奖金乃至就业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更有可能出现倒闭潮、失业潮。例如,2月6日,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北京校区全面停止招生,遣散全部员工,正式宣告破产;2月9日北京K歌之王宣布与全体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2月10日新潮传媒宣布裁去500名员工,高管集体降薪20%。二是弹性薪酬制的员工隐性失业增加。例如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外卖、快递、滴滴等从业人员,基础保障低,收入波动大,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人群。 考虑到新冠疫情的高传染性和长潜伏期,当前总的战略应是牺牲一定的经济代价将疫情集中消灭在二月,换取疫情的尽快控制、后面的安全复工以及经济的明显恢复。发挥集中动员的体制优势,打一场阻击战。 同时,当前应尽快纠正“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科学分级分类防控。事有轻重缓急,疫情重的地区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疫情较轻的地区要兼顾防控疫情和发展经济,不能每个地方都仿照疫区管理,而严重的后果由企业买单。截至2月11日,除湖北外新增确诊案例连续8日下降,确诊病例为个位数的城市占47%,确诊病例11-50人以下的城市占40%,从趋势上看,全国病例数最多的前100个城市中,有69%的城市增长率下降,其中26%的城市显著下降。
情景一:继续停工,直到疫情完全歼灭再恢复生产。钟南山院士预测,疫情峰值将在2月中下旬出现,4月前可能结束。虽然可以防止疫情扩散,但严重影响正常经济活动,甚至造成医疗物资供应短缺,倒闭潮、失业潮给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情景二:分级防控,有序复工。根据确诊病例数量和变化趋势,动态划分疫情轻重地区,合理设置复工标准。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疫情反弹,但在全国防范力度加大、民众安全意识提高的情况下,大范围扩散可能性较小,避免过度加重企业负担和失业风险。 情景三:完全复工。在人员聚集地区和行业,可能存在疫情扩散传播的风险,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月3日,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2月12日,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我们建议坚持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两手抓”,采取科学分级分类防控措施,杜绝以疫情防控之名、行懒政怠政之实,简单粗暴的方式限制企业复工。 1、地区层面,科学细分疫情轻中重度地区。疫情重度地区,如累计确诊病例多、连续增加态势,应保持严防死守态势,防止疫情扩散,加强医疗物资供应保障;疫情中度地区,如累计病例较多,但新增病例连续下降,应继续做好人员密集地区的防控措施,组织低风险人群返岗;疫情较轻地区,巩固防疫成果的前提下,尽快协调企业有序复工。 2、行业层面,先行启动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物流、制造等关键行业及上下游产业复工,确保产业链正常运转,人员密集接触的行业可暂缓复工。 3、企业层面,做好预防和应急预案。事前预防上,尽量尝试远程线上办公,如果必须线下办公,需做好错峰上下班、轮岗值班、信息登记、监测体温、口罩佩戴、定点消毒等必要措施。事后应急上,一旦发现员工出现不适症状,早发现早隔离,避免不必要的停工损失。 4、政府层面,协调企业做好复工,减少复工审批门槛,减免租金,降低用水用电用气、利息支出等刚性成本,降低社保费,减免税收,减轻企业公积金缴存。对于遭受疫情重创的企业出台临时性保障,维护社会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