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都在喊“冬天到了,冬天到了”,但这个年头似乎和以往真的有些不一样。
虽然困难,但日子还得过。越难的关头,一把手越要拷问自己:
我自己做咨询,遇到各种各样的老板。有一些老板就是对下属特别的好、特别的温柔。其实他把所有的错误都自己担了。
其实做老板的都知道,对下属执行不到位的这种暴怒,思想不一致的暴怒,只要你是一把手,你都可以体会到,这很正常。
但是有的一把手就是忍受,忍一忍算了,就把企业忍成了平庸。
有的领导呢,是一定要去搞,甚至不惜用激烈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要去逼着大家,最后就是不换思路就换人。
有一次,任正非拿起几个副总裁准备的汇报稿,看了没两行就扔到地上,光着脚边走边骂,足足骂了半个小时。总裁办的主任严慧敏当场就哭了。
所以在任正非身边的这些高管,都被打过、骂过。严苛对待的原因,其实不是说暴力,反而他是信任你,他器重你,他希望你改进,才会有这种行为。
创始人带了一帮人,跟着混了20年,结果倒闭了,那有什么意义呢?
爱和不爱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带领着大家不断地走向成功,这才是我们要的,而不是温温柔柔地和稀泥。
所以,一把手要问问自己,敢不敢剧烈冲突?要结果,才是真正的大爱。
大家都在讲管理复杂。其实人对了,这个事都对。四两拨千斤,四两就在这里。
人不对,你花多么高昂的管理成本,最后发现还是没有效果。
大家都在向华为学习,无非就想打造世界第一。我觉得先不要那么复杂的学习,先把人的事搞一搞。
我负责过一段时间的华为校招,现在还翻出会议纪要来看,那会儿招聘组长是李一男,当时的常务副总裁。
今天华为的好多高管,平时都看不到的,但是校招的时候,一定会奔赴到一线校园去。
你看孟晚舟刚出来,她之前和余承东常常去清华大学演讲,都回到母校去进行演讲。
为什么有这个重视程度呢?华为的校园招聘,究竟招什么?
别老想着收割别人。真的优秀的人,哪有那么容易让你收割呢?要建立自己的人才通道,不要想着“拿来主义”。
所以即使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压缩招聘,华为还在校园招了2300多人。因为我管这个事,数字记得很清楚。为的是,始终保持人才的新鲜度。
所以,一把手要问问自己,敢不敢花财力、精力、心力去选人?
人才最终影响的是公司的战略发展,影响的是企业能不能抓住机会。
很多公司绩效评价的时候稀里糊涂,发钱的时候犹犹豫豫发不出去。
最后,公司就变成大锅饭。好的人,不满意走了。不好的人,天天留在这儿混日子,那这个组织就变得平庸了。
大部分公司怎么做绩效的?一万块钱拆出两千块钱来分。把绩效庸俗化,然后每个月打分,其实都是无效的。
华为在9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做绩效大排名。各个部门给员工排名,然后,全公司排名。
每年年终考核,华为要到4月份才能定,1-3月都干这个事。
几千人做这个排名,就为了解决,到底谁是最优秀的那10%,到底谁对公司的贡献最大?
任正非有句名言,叫做“给火车头加满油”。就是要把钱砸给牛人,砸给绩效考核最好的那批员工。
钱不能乱给,一定是砸到最优秀的人身上。其他的给再多,也不是人才。
“不是人才,钱给够了也是人才”。任正非这句话有语境的。
当牛人能拿到的分配,是其他人的5倍,甚至10倍的时候,前面的人,还不玩命地干?后面的,谁不想争名争利往前冲?
而不是大家看这个人最差,结果他拿了5万,我也拿了5万,我也要像他开始少干活。这就是什么?这就是落后了。
20多年,华为都锁定人工成本占比,一定要占集团收入的18%。
意味着100个亿营收,发18个亿的工资。涨到8000亿营收时,那就拿2000亿来发工资发奖金。不打折扣。
早期创业的时候,你先造梦,造完梦拿什么吸引人家?发钱,发股份。
我听最早的华为老同志讲,原来公司经营忽好忽坏,有时候工资发不出来,就发一半工资,然后打白条。
你看任正非披露股权只有1.01%,能把99%的股份都分出去,这种大度,这种对于人性的理解,非常难得。
敢于分钱分利,才成就了那么多牛人,才造就那么大的事业。
早年,任正非经常给下属做菜。在起步阶段,技术上有牛人,市场上有牛人,那老板就做个饭,鼓舞鼓舞士气,保证后勤就好了,这不是挺好吗?
当你插不上手的时候,就放手让他们去干,你就干点自己能干的事情。
权利敢不敢下放?荣誉愿不愿意分享?不容易。所以做一把手很难的,要不断地挑战自己。
你看余承东,大家都知道,在华为终端知名度比任正非还高。
很多企业,除了这个老板,不知道下面还有谁。大树底下没有草。老板过于贪恋名声,把很多东西拿在自己手上。
你看马云旗下战将千人,华为也是战将千人,华为这么低调的公司,你还能看到很多的名人,马云自然不用说。
这对很多几十亿、几百亿的老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在过去成功起来,现在还老想着用钱来摆平人的问题,其实是解决不了的。
有的一把手,总想找臣子,以为自己是企业的帝王,这个思想不能变成“我也是企业的一份子”,很难能够走出人才的困境。
其实很多企业,二代接班人也好,职业经理人接班也好,最难的是很多老板没有悟透,往往找了听话的接班人。
听话的人接班,虽然执行力强,但是不是将才,不敢去冒险,那这个班是接不走的。
我一个客户,董事长77岁了,他的接班人也快60岁了,接不了班。我说老爷子,你还得出来自己干,然后他就很郁闷。
我说,你不出来怎么办,你当时没找到将才,其实白培养了,他是永远接不了班的。
能不能接班,不在于职位是不是传递出去了,要看接班人能不能把这个事业推向前方,然后创始人真正的放下。
一把手要带着大家往前冲。如果钱不够,员工会骂娘的。但是挣钱多难啊?
员工不会管你挣到了没有,反正大家要的是结果。员工在这里给你付出劳动,挣不到钱,那他们就会说老板无能。
所以说,选择了企业家这条孤独的路,就只有成功,没有办法回头。
从最坏处着手,做最好的打算。要把不确定性的东西,变成确定性的东西,然后坚定地做自己。
任正非其实很擅长这一点。你看最近华为心声社区,公布了任正非2012的对话。7年前就提到了,“一定要站起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其实这就叫领袖级企业家对未来的预判,最坏的情况都会发生。
不用管外面特朗普,还是谁当总统,对于中国和对华为一定不友好,因为这就是大国崛起,和公司在强大过程中,必然经历的。
商业环境永远在变。我们只能用确定的东西去应对,练好内功,坚如磐石。
人是唯一的变量。你去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要去把人搞来。
先选对人,然后激发,最后激励。选错了人,慈不掌兵,果断换掉。
产品不行,就别指望销售能突破。一步一步把产品做好,才能跟对手竞争到底。
做好小事,赚好小钱,耕耘好一亩三分地。任何企业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在别人不愿意干的领域里,干着困难事,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这个非常时期,越是想要长久的发展,就越需要做好关于人的事。
前华为全球招聘团队负责人、人力资源与战略专家冉涛,曾任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等多个中高层管理职位,陪伴华为度过了多次危机,并且出书讲透华为从0到7000亿发展的四大阶段的人才战略和落地方法。
为了帮助深受人才管理困扰的领导者/管理者,他从8大模块入手,将身在华为时的亲历、亲见、亲为,结合离开华为后,作为投资人、战略专家的全局洞见,融会贯通成这套《冉涛·华为人才管理30讲》,讲透华为高速发展背后的人才战略支撑和人才管理方法,帮你解除人才管理的困扰。
想要学习华为人才规划路径,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职场人士。
如果你想要打造华为式人才超强战队,充分挖掘员工潜能,创造出更多价值,不妨加入冉涛的人才管理课堂;
听听前华为全球招聘团队的负责人是如何解析华为内部人才管理体系的,开启你的人才管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