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谈到了手电筒代替传统的机炮项目,已经完成了上机测试,即将批量装备。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还可以把这个问题讲得更透彻一点。手电筒上飞机其实是美国人先搞的,可以算是星球大战超级大忽悠计划的一部分。不过美国人也切切实实的改造了一架747飞机并且在机头位置装上了硕大的手电筒的发光装置。这个项目的原本作战目的,就是所谓从海上尽量靠近一些国家的边界线。当这些国家想对美国本土或者海外的美国驻军发射弹道导弹甚至是洲际导弹时,在导弹的上升段速度还较慢的情况下,用747上的远程高能光束烧毁导弹的助推器导致其当即坠落。这个作战设计想象的很完美,但是实际应用起来,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首先就在于美国人自始至终没有突破武器级高能手电筒的技术。手电筒作为一种电能到光能的转化装置。
50千瓦级别以上的才有进入当武器的最低门槛。低于50千瓦只能晃晃对手的眼睛。50千瓦以上才具备对人眼的杀伤效果。真正能够让对手的武器装备的外壳开始冒烟燃烧。需要至少100千瓦以上的级别。而如果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烧穿十几公里外,数厘米厚度的钢铁外壳,那么就需要200到300千瓦的能量级别。如果最终真要想从数百公里外,在万米以上的晴空,瞬间打穿来袭的导弹,包括导弹的防热弹头,那么这功率就需要1000千瓦以上的级别。而如果直接装到飞机上开火,批量击落上万公里外的卫星和洲际导弹,那么就需要惊人的数千到数万千瓦的惊人能量密度了。而美国人虽然发明手电筒这种“家用电器”最早,也最先应用到军事上,不过比较悲剧的是。截止目前,美国人最强的实战手电筒,也不过在150千瓦级别的门槛上。也就是说,最多只能连续照射几秒之后,才能引燃5公里之外的橡胶靶子!
如此感人的杀伤力。白白浪费了747巨大的机头空间。这能力距离项目幻想中的从500公里外,对对手发射的弹道导弹挨个点名击落的画面,可以说差距是十万八千里。除了手电筒本身的能量密度不够,杀伤力和杀伤距离远远不达标外,更大的问题其实还在747飞机的机舱之内。这架光源杀伤机用的是自带的电池系统;整套电池非常庞大,几乎占满了747的机舱段、重量高达数十吨。不过前面的手电筒打几个脉冲就没电了。因此用电池作为机载手电筒的能量来源,本身就是一条S胡同。这些因素,导致747改造的项目最终无疾而终。
而谁谁家独立开始搞手电筒的技术,只比超级大国晚了1年。而过去的60年,偶尔几次不经意间露出这方面武器化的冰山一角,就足够震惊世界。这点其实是全球公认的。甚至五角大楼的光源武器专家都认为,谁谁家早在至少30年前,就已经突破了1000千瓦级别的陆基战略手电筒。而且实际展示过,打击上千公里外弹道导弹弹头实靶的效应物更是全球首例。既然30年前就发展到杀伤力如此惊人的程度,那么30年后,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
虽然谁谁家在这方面的技术能力如此之强,不过上机到空中运用,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陆基战略手电筒有自己的大电网。而过去一旦飞到了空中,则只能和当初美国的747机载手电筒一样用电池;这威力就跟不上了。说到底还是能源跟不上。不过最近几年,谁谁家最大的进步是突破了一种叫做超级电容的新事物。超级电容的聚能威力有多大?曾经有人说平时自然界闪电的放电能力和超级电容相比,都只能算是毛毛雨!也正是超级电容的彻底突破,电磁弹射、电磁炮和电磁推进发动机才能全面突破。自然也捎带着突破了手电筒版的机炮!
这种上机的手电筒机炮的最大特点就重量轻,不到X百公斤。其实比真实机炮的总重还要小。而其威力则不得了。初期版本就是X百千瓦级别的,后期还要提高。目前的版本已经是那个堪称庞然大物的747机头手电筒威力的几十倍,因此可以直接硬杀伤20公里外的任何飞行目标。某20可以利用只高度和能量优势,在1.5到2万米的高空瞬间烧穿对手。不仅仅是对大气层内的目标,对200公里高度以下,临近空间的飞行器也有相当的杀伤能力。
有人说装备这种手电筒机炮的某20需要高速机动飞行,而对方目标也是随时高速机动,这样动对动用手电筒烧穿对方是不是不好打?其实是完全多虑了。因为手电筒的最大优点就是几乎不需要打击前置量。在3000公里之内,不论是打大气层内的目标,还是打太空中的目标,都是瞄准即发射,当即命中。机炮手电筒都自带稳定陀螺。在其陀螺平台之下无论对手如何机动躲避,在手电筒的瞄准系统眼里都是缓慢移动的,随时一打一个准。初期可能每架战机只安装一部手电筒试用。未来可以前后安装2部,这样可以做到360度球面无S角的连续打击,也可直接击毁来袭的空空导弹。白天黑夜无差别使用,飞行在云层之上,追求最大杀伤效果。如果有敌机利用低空云层和雾霾突防,则居高临下,发射格斗导弹伺候!这也是某20为何重新强调高空高速的原因之一。一部只有数百公斤的手电筒机炮都有如此威力,那么如果在运20的机头安装战略手电筒,机舱里带足超级电容群;一旦掀桌子,对手所有的临空卫星和洲际弹头都会像被喷了杀虫剂的蚊子一样,拖着尾烟纷纷掉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