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一棵青木:我觉得,特朗普有点像魏延 |2020-06-03

什么叫政治智慧,当一个政治家有多难。
我今天用诸葛亮杀魏延的典故,让大家一窥政治家的奥秘。
三国演义记载,诸葛亮刚见到魏延,就称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建议杀之。
从事后的种种史实来看,诸葛亮应该没说过这句话。
因为魏延在蜀汉政权里深受重用,也屡立大功,诸葛亮数次北伐,魏延都算是北伐军里的副统领,绝对的二把手,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如果诸葛亮真的在数十年前就这么排挤魏延,不可能如此对其如此重用。
但即便如此,诸葛亮死后,他也要杀魏延,而魏延也确实叛变了。 

忠诚能干又孤傲的魏延

魏延是能臣,而且是忠臣。
自投奔刘备以来,魏延忠心耿耿,且屡立大功,极受重用。
蜀汉的几次奠基之战,魏延均有参与,为刘备斩将夺旗。
论功行赏时,魏延被封为“扬武将军”,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
魏延到底立了多少功,刘备到底有多喜爱魏延,从这个封赏里可见一斑。
魏延领军驻守汉中区域长达十余年,甚至刘备率领蜀汉大军倾巢而出伐吴时都让魏延留在了大后方。
这可是蜀汉的核心精华地区,还敢在后方空虚时让其独领大军。这说明刘备不仅相信魏延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也相信魏延肯定不会背叛他。
赵云老死后,五虎上将已经全部不在人世,魏延就是先帝册封的第一武将。
除诸葛亮外,魏延在军中的地位和威信最高,他的能力,也匹配的上这个地位。
而诸葛亮,也很依赖并重用魏延。
出兵伐魏大小战事,基本都有魏延的身影。
诸葛亮北伐必带魏延,可不是为了看着他,而是为了让魏延出力建功的。
魏延的一生,除最后一次反叛外,其余的履历均无可挑剔,忠诚又能干,国之栋梁。 
但魏延这个人,有一个重大的缺陷,那就是极其孤傲。
魏延眼高于顶,目空无人,除五虎上将和诸葛亮之外,整个蜀汉政权的同僚里就没有一个魏延看得起的人,也不尊敬任何人。
魏延不屑结交,还不留口德,人缘极差,史书用了下面这四个字来形容魏延:

骄矜高做

到了最后,魏延甚至连诸葛亮都不怎么服。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三国志》
简单的说,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都提出想分兵出击,他领兵1万,走子午谷出奇兵,和诸葛亮的主力在潼关会师。
而诸葛亮认为这个计谋风险太大,成功的概率太低,蜀国经不起折腾,每次都否决了魏延所谓的“子午谷奇谋”
然后魏延就说诸葛亮胆小如鼠。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都快压不住魏延了,一旦诸葛亮死了,魏延还会服谁?
从魏延的性格来看,他只服比他强的人,从来不服弱者,连好脸色都懒得给。
刘备是很强,但刘禅很弱啊,满朝文武也只有诸葛亮一个能打的,剩下的无论资历还是能力,确实都不如魏延。
诸葛亮很担心这个。 

政治家的谋略

六出祁山后,诸葛亮的身体终于扛不住了。
在五丈原的秋风里,一再吐血的诸葛亮,意识到自己快不行了。
一旦自己死了,那魏延就是个大麻烦,功高震主,无人可制。
几十年前魏延的脑后有没有反骨诸葛亮确实不知道,但这个时候,魏延的脑后是真的有反骨的。
除掉魏延,对蜀汉政权是有好处的。
但魏延一辈子忠心耿耿,从未犯错,还屡立大功,为军方的一号大将。
如果诸葛亮敢无故擅杀魏延,那蜀汉立刻就会变得离心离德。
莫须有这种罪名,诸葛亮可没权利对魏延用。
如果你是诸葛亮,你现在打算怎么处理魏延这个问题。
普通人一般只有两个选择:
1、等魏延真正开始叛乱的时候,再让后人定他的罪,后人的事后人自己操心,反正我诸葛亮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2、直接杀了魏延,为了蜀汉江山的稳定,我诸葛亮一个人承担这个污名。 
真这么做的人,不是诸葛亮,是猪葛亮。
方案1是肯定不能选的,蜀汉底子太弱,经不起内斗,斗一次就完了,大家全部一起完蛋。
方案2也不能选,你咋就这么笃定魏延会反,万一你看走眼了呢,你这么无故擅杀忠臣,以后团队还怎么带,还有谁肯给蜀汉卖命?
做出这两个选项的人,说一声猪葛亮根本就不冤。
诸葛亮被梁启超誉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做出的安排自然和普通人不一样。
濒死之时,诸葛亮将统兵大权,交给主管后勤的文臣杨仪,命令魏延领兵断后,命令马超的弟弟马岱效忠魏延,暗中待命。
诸葛亮在的时候,尚且奈何不了司马懿,如今诸葛亮死了,蜀军没了主心骨,继续北伐注定是全军覆没,所以蜀军必须撤退。
杨仪也非常有才华,后勤被他管理的井井有条,但杨仪不会领兵,没有任何造反的能力。
将大军交给杨仪,可确保蜀军一定会选择撤退,大军回朝后,可重整旗鼓,重立核心,再度北伐。
杨仪断然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没能力也没胆魄和司马懿对决,但杨仪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人,领兵后撤是没有问题的。
杨仪是诸葛亮死后,蜀军最佳的领兵人选。
而且,杨仪还和魏延的关系非常之差,可趁机试探魏延对蜀汉政权的忠心和服从程度。
如果魏延服从蜀汉政权,那就应该听丞相的命令,先撤回蜀中,毕竟这个时候诸葛亮代表的是刘禅的权威。
假如刘禅愿意给魏延统兵大权,那你魏延下次北伐带领大军便是,和诸葛亮无关。
但如果魏延只是服从活着的诸葛亮,而不服从蜀汉政权,那一定不会听从这样的安排,这样的人应尽早除之。 
如果魏延愿意听从诸葛亮的安排,那是蜀汉的幸事,可得一大将庇佑,诸葛亮很欣慰。
如果魏延不愿意听从诸葛亮的安排,那诸葛亮可在余威犹存的时候,用计谋击杀魏延,替刘禅消除后患,诸葛亮也很欣慰。
令杨仪掌军,就是对魏延的一次服从性测试。
不管结局如何,诸葛亮都欣慰。
这就是一流政治家的谋略。 

魏延之死

诸葛亮死后,杨仪派费祎去魏延那里传达诸葛亮的命令。
结果魏延说:

“丞相虽死,但某还活着!岂可因一人之死废国家大事?”
“杨仪何等人也?大丈夫岂可被书生所制?”
意思就是,丞相虽然死了,但我还活着啊,北伐大事岂能因诸葛亮一人的死亡而终止。
而杨仪一介书生,我魏延这种大丈夫,岂能听从这种人的命令。
潜台词:丞相打不过司马懿,我来打,我觉得司马懿很弱。
领兵替杨仪断后是不可能的,杨仪的所有兵权也得给我,他这种人也配领兵? 
杨仪也不傻,听了这两句话之后立刻拔营起寨,全速撤退。
魏延的那部分军权我不要了,你断后还是不断后我也不管了,我先带兵跑了再说。
杨仪在军中的威望和地位远不如魏延,打仗能力也远不如魏延。
如果魏延真的不听从丞相的遗令,那杨仪还真斗不过魏延。
杨仪想跑,魏延不同意啊。
你跑可以,你不能把兵带走,我还得继续北伐呢,好不容易丞相不在了,如今蜀汉我最大,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此时。
司马懿算老几,诸葛亮打不过不代表我一定打不过,以前我只是让着诸葛亮而已。
于是魏延立刻领兵全速撤退,也不打魏国了,更没有帮杨仪断后,而是带着兵抄近道跑到了前面,把杨仪部队的后路给断了。
驻扎于险要之地,断杨仪后路,甚至连桥都给烧了,双方对峙,我就不让你退兵。
魏延的抗命行为,把整只蜀军置于随时可能全军覆灭的危险境地。
杨仪给成都发去密信,说魏延谋反。
魏延也给成都发去密信,说杨仪谋反。
双方的密信几乎同时抵达。
但整个蜀汉的大臣,众口一词的认定魏延要谋反。
一方面是因为魏延的行为确实不合常理,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魏延的人缘太差了,满朝文武居然没有一个人替他说话。
当刘禅的圣旨抵达后,魏延的军队自动溃散了,因为大家的妻儿老小都在成都。
而魏延,也被马岱给一刀杀了。
三国演义中魏延是在兵强马壮时被马岱给偷袭致死,这并不符合史实,但魏延确实死的很窝囊,麾下全部倒戈,自己落荒而逃,被马岱带兵击杀。
五虎上将之下的第一人,诸葛亮死后蜀中的第一重臣,就这么死了。
死的时候,蜀汉的满朝文武全部认为魏延该杀,没有一个替魏延打抱不平的。
诸葛亮不敢保证魏延一定会谋反,但诸葛亮一定知道魏延对蜀汉政权的威胁。
魏延确实很能打,但如果压不住,那就不是人才,而是炸弹。
路已经给了魏延,选择权也给了魏延。
最终选择死路的是魏延自己,全天下人无一人会指责诸葛亮和刘禅。
蜀汉政权的威严和凝聚力,没有因魏延的死受到一丝一毫的损伤。
所谓算无遗策,说的就是这种计谋。
不管你怎么选,我都不会输,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图大的成果。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万事都想着稳中向好,不到绝境从不冒险。
所以诸葛亮才会被评为老成谋国的一流政治家。
魏延和诸葛亮的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天差地别,智者和莽夫的区别。
你有没有觉得,特朗普这种二愣子在某些地方非常像魏延。
虽然有一定能力,也做出过很多成绩,但离老成谋国差远了,还眼高于顶,到处得罪人。
整天正事不干,天天想着弄子午谷奇谋,幻想一夜之间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成绩。
这种人,就不适合当治理一国的政治家。
真的,我越看越觉得特朗普像魏延。
早晚是被一刀咔嚓的命。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一棵青木:我觉得,特朗普有点像魏延 |2020-06-03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