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核舰队60年前就开始搭台唱戏。1963年5月,由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班布里奇号核动力驱逐舰组成的全核动力水面舰艇编队,展开首次环球巡航任务,途中不进行任何加油和再补给作业,历时64天绕地球一周,总航程3万多海里,显示了核动力水面舰船的超级续航力。企业号航母上的舰员还摆拍了E=mc²的造型,代表了核动力的无限潜能。当时正是核动力的全球狂热期,除了核动力船舶,美苏的核动力飞机和核动力汽车都盲目上马。但是当时的核动力技术并不成熟,主要问题是反应堆规模小,能量密度低,多个小反应堆凑在一起组成的整体动力包的体积和重量都过于庞大;堆芯使用的是低浓缩铀,每隔5年就要对核动力舰艇进行切割船体换芯操作,费时费力还有污染。核动力船舶还必须有一大批专门培训过的舰员才能操作。
这些综合因素,导致中小型核动力舰艇的全寿命成本比同吨位普通舰艇要高得多。而且核动力船舶的吨位低于1.5万吨将很不划算。美国海军的9艘核动力驱逐舰和巡洋舰到上个世纪末全部退役,因此全核舰队匆匆上马又草草的收场。只留下了吨位巨大的核动力航母还在维护舰船核动力的最后颜面。全核舰队的功亏一篑,主要原因在于当年技术的不成熟和上马时间过早。而当代的舰船核动力早就鸟枪换炮。采用了高能堆芯设计。核潜艇已经可以做到30年不换料,核动力航母也可以做到20年才换一次料。核动力大舰队的未来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可以长时间以30节的高速横越大洋。如果采用燃油锅炉将消耗巨大,5万吨级的巨型补给舰也供应不上。而巨型补给舰要随时跟上高速前进的航母战斗群本身也是一个大难题。当代船舶全电技术成为主流,新型核动力船舶可以摆脱庞大沉重的蒸汽涡轮机带动巨型齿轮箱的动力输出方式,而是采用全电推进,噪音大大降低。
清洁无污染,动力系统的总重量也降低一半!更主要的以高能激光、电磁炮为代表的定向能海战武器系统是未来的主流。源源不断的电力是所有这些先进武器的基础,巨大的电能需求也只有核动力才能完全满足。超级电磁炮可以一炮轰掉1000海里外的敌对目标!电磁发射的导弹和鱼雷可以悄无声息的接近,出其不意的把对手送到海底。在未来的15到20年内,为了确保全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谁谁家最少要建造6艘13到15吨级的超级大平板,肯定要采用先进的核动力,在此之前可能会先建造一批常规动力平板。常规动力平板的最佳部署范围是5000海里以内,而核动力的大平板则最适合全球化部署。未来至少半个世纪,谁谁家肯定没有超级大国那种几百个海外基地。海外基地星罗棋布,其实有利也有弊。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有太多的海外基地,好处当然是可以就近威慑对手而且主力舰队出门有很多的接应点。但是一旦遇到大的战争,这种到处撒胡椒面式的海外基地很难扛住主要对手的全力冲击。像冷战后突发的海湾战争。还是需要超级大国集中七八十万主力部队和从本土调集了6艘航母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海外基地过多过散,就像有些王朝分封了一大堆同姓诸侯王,时间长了,不但起不到拱卫中心朝廷的作用,反倒消耗大量的资源,最终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现在超级大国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军力,就有明显藩镇化的趋势。而集中主力于本土,同时设立一只强大的全球机动作战力量,则很像把主力都放在京师附近虎视天下,只在关键地区少量布点。反倒可以更加轻易的控制一个超级庞大的范围。因此未来在海外关键咽喉地带,布置八九个要点已经足够,最多不超过十几个点。而本土则长期维持一支150万吨级的全核舰队。包括5艘15万吨级的超级核动力大平板;此项一共75万吨,确保随时可以出动3艘;还有5艘6万吨级的巨型补给舰,也随时确保出动3艘;制冷保鲜能力强大,可以维持舰队半年的新鲜水果蔬菜和副食的供应。另外有3万吨级武库舰10艘,随时可以出动6艘;1万吨级攻击鱼15艘,可以随时出动9艘。有这150万吨的全核舰队航行在4大洋,才是这个水行星表面和平繁荣时代的真正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