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把常德保卫战也写了,不过这个话题最近聊太多了,这篇作为抗战史系列最后一篇了。
经常有人问,为啥我们历史书上对国府的那些事不多聊聊呢?
其实吧,如果大家和我一样长期浸淫民国史,就会发现我们的历史书里非常注意分寸,尽量不说国府那些烂事。一般尽量挑点国府能拿得出手的事聊聊,避免太伤自尊;而且教科书里对国府整体是越来越温和,毕竟国党快死了,长达百年的纠葛用不了多久就要画上句号了,多少有点悲怆,自然也就不好把话说太重。
这倒让我想起了梁漱溟。老头脾气爆学问高,当面批评过毛主席。毛主席去世后他跟别人说自己很孤独,那个值得自己骂的人不在了。
咱们今天继续讲民国另外一次大规模保卫战。还是老习惯,从故事看人物,从人物看组织。
1
大战前的宁静
我经常说,抗日战争其实主要是1937年和1938年打得凶。这两年里,日军沿着铁路到处出击,把能打下来的城市都打了,然后发现打不动了。
打不动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是个落后国家。铁路里程太短,公路路况太差,又缺油,还贫铁,也没橡胶。
所以日本一直说的“以战养战”根本就是扯淡。日本为了维护战争机器所需要的油、铁、橡胶中国一样都没,才需要向美国持续购买这些物资,直到1944年外汇耗尽美国让它滚了。
而且日本人想要深入中国腹地的话,还得先给中国搞基建,问题是没铁怎么搞基建(中国现在的铁矿主要是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的)。
所以直到日本1945年投降前,它只占领了大城市和铁路附近的一些地盘。放张图吧,这是日本投降前的势力范围,大家随意感受下,可以看出来,主要是大城市和铁路周围:
日本人在中国打不动,也没有动力打,所以就想简单维持现状,这就是为啥抗日转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基本消停,到后来,日军防区哨兵经常跟中国军队的士兵聊上了,互相递烟,还做买卖。
到了1941年,双方太过相安无事,以至于国共竟然打起来了,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皖南事变”。这是国共多次摩擦的一个总爆发,也谈不上谁对谁错。(我之前还写过一篇关于这个的文章,不知道哪去了,那篇才是我的成名作)
多说一句,“皖南事变”并不是把新四军消灭了,而是把新四军指挥系统端了。新四军战斗力量好好的,早就去了江北。后来一部分新四军跟着黄克诚去了东北,成了四野的军官团;剩下一小部分变成了中野骨干,大部分成了华野骨干。1955年评军衔,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年游击战争当上了元帅。
回到抗战,中日第一阶段的僵持持续到珍珠港爆发,蒋委员长彻底精神焕发了,英国的邱胖子也放松了,美国加入进来了,战争也就没啥悬念了。不仅因为美国实力强大,而且美国是德国和日本背后最大的军火商。现在军火商不但不卖给德日武器了,还亲自下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顿时朝气蓬勃。
到了1944年,国军内部已经松懈到了极点,大家天天收听中央社的新闻。
新闻上每天热情洋溢地给大家介绍美军的最新进展,比如苏联全歼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美国全歼日本舰队等等,国军这边听得大快人心,觉得日本很快就要完蛋了。
完全没意识到,日军正在频繁调动,几十万人,十几万匹战马(主要是用来拉物资,中国当时的烂路最适合马车),准备来一次十四年抗战史上最大的军事行动。
2
一号作战
1944年日本确实是混不下去了。
到了1944年,日本在东南亚倒是搞到油田和橡胶种植园。不过出了个新问题,日本彻底失去了制海权,只要军舰出港,就会被美军军舰和潜艇给击沉,东南亚日军成了孤军。
这个背景下,日军大本营又开始出骚主意,准备把中国大陆上日本的根据地打通,从朝鲜、华北、华中、华南建立一条新的交通线。
1944年,日本动员了大批兵源,甚至包括大批台湾人、朝鲜人,都被送到河南和湖南前线,准备发动进攻。
按理说这么大操作,而且准备了好几个月,又是坦克又是大炮往前线调,几十万人又是行军又是挖营盘,还在华北征发了大批的牲口,连外星人都知道日本人要搞事了,国军这边啥反应呢?
没啥反应。
各个战区的参谋长们倒是注意到了, 毕竟他们主要工作是分析汇总各种情报,发现日军大规模异动后立刻坐不住了,层层向上汇报。
但是汇报到各个战区长官那里的时候,长官们态度都非常恶劣,表示参谋们简直是闲得没事干瞎操心。河南的汤恩伯,果粉们津津乐道的“战神”薛岳,这些高级将领都表示他们很忙,没工夫理会这些烂事。
那他们忙啥呢?
主要是抓紧布局战后事宜。国府到1944年左右已形成了超级复杂的各种派系,CC、土木系、何应钦系、黄埔、保定、广东帮、桂系、晋系、西北帮、政学系、小蒋和军统等等,每个大帮派里又有各种小帮派。
各自都在划分势力范围,争取把自己一方的人安排到关键位置上。因为眼瞅着仗要打完了,打完就要过日子,1944年的格局很有可能是接下来一百年的政治格局,所以各方都在忙这事,而且都觉得日本快要完蛋了,根本不值得花时间去关注。
果然,日军开始进攻河南。汤恩伯这头猪一直在忙着敛财(他在河南期间敛财太猛,河南人说“水旱蝗汤,河南四荒”),军事上啥准备都没做。日军渡过黄河向汤恩伯部发动进攻,河南战区一触即溃,40万国军队伍兵败如山倒,全线崩溃。
日军随后攻陷洛阳,兵锋直指潼关,准备从潼关进陕西,然后走诸葛亮北伐故道进汉中,再从汉中进四川。好在潼关那一带的守军拼死抵抗,日军一直也没能突破潼关,不然蒋委员长在1944年还得迁都去西藏,丢人丢大了。
河南已经打成那样了,按理说其他战区应该提高警惕了吧?
并没有。
国防部作战厅给湖南第九战区的薛岳发了份电报,要求尽快准备,日军可能要进攻湖南。薛岳是广东帮的人,出身粤军,这辈子最看不起桂系的人,正好国防部作战厅的次长刘斐是桂系的人,所以薛岳干净利索地把电报扔废纸篓了。而就在这一天,日本大本营完成了沙盘推演,湖南这边也大战在即。
几天之后,薛岳自己的人侦查清楚了,发现日军已经在过去几个月里向湖南大规模增兵,7个日军师团,十几万人正在向长沙移动,负责湖南地区进攻事宜的日军最高军事长官横山勇已抵达岳阳,日军指挥中心就在岳阳。薛岳才开始准备,可是一切都晚了。
1944年5月27日,是日本当初击败俄国海军舰队的对马海峡之战纪念日,这一天,日军发动全面进攻,而中国这边完全没做准备。
薛岳守长沙已经6年之久,在这里顶住了日军三轮进攻,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三次长沙保卫战,不过这次根本没做准备。而且各支队伍都觉得战争马上要结束了,死在这场战争里不划算,大家都在比赛谁跑得快。
我在上篇文章里说过,台儿庄会战的时候,日军第十师团这样的精锐师团攻一个小破滕县用了两天两夜,城里守军是川军杂牌。
这次驻守长沙的是国军第四军,比川军杂牌要强得多。
了解军史的人都知道,这支部队不得了,因为我军诞生于南昌起义。在南昌起义之前,叶挺的队伍就是隶属第四军的,北伐中的“铁军”,“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说的就是这支部队。武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带着残部上了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某种意义上讲,我军的一部分根就在这里。
而且大家知道,我军江南的队伍叫“新四军”。既然有“新四”,必须有个“老四”,“老四”此时就在长沙城里。
当初川军杂牌顶了日军精锐两天两夜,这次国军精锐顶日军杂牌58师团(日军的师团一般来说是番号越靠后越差劲,1到16师团是他们的精锐),按理说咋都能顶一个月吧?
那最后顶了多久呢?
三个小时,抗战打了7年都没丢的长沙三小时就沦陷了。
整个湖南基本已落入日军之手,薛岳自己待在湖南已经不安全了,只好去广西待着。我上文说了,薛岳出身粤军,也就是广东军。广东和广西在军阀混战年代天天相互伤害,互相看对方不爽,他们之间的成见一直持续到台湾时代。当时薛岳没地方去,只好去广西,多多少少有点丢人。一直到抗战结束他才离开广西。
第四军军长张德能本来是担心死在抗战结束前,战争中既没好好准备,也没好好指挥。长沙城破后他跟着大家一起跑,很快蒋委员长一道手令传来,把他给枪毙了。
既然长沙已经被攻陷,日军开始进攻南中国最难啃的一个要塞,也就是衡阳城。衡阳跟长沙不一样,因为镇守衡阳的是国军第十军方先觉部。
3 衡阳!衡阳!
衡阳的重要性是一目了然的,延安的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
“衡阳的重要超过长沙,它是粤汉、湘桂两条铁路的联结点,又是西南公路网的中心,它的失守就意味着东南与西南的隔断,和西南大后方受到直接的军事威胁。衡阳的飞机场,是我国东南空军基地之间的中间联络站,它的失守就使辛苦经营的东南空军基地归于无用。”
抗战时期由于战火一直没烧到衡阳,国府的大量工业设施也在这里。这次又堵在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关键位置,所以日军不惜代价也会拿下这个地方,国军不惜代价也会守住这个地方,大战也就不可避免。
所幸的是,衡阳是整个这次大战中少数几个用心做了准备的城市。
守城的方先觉是国府出了名的猛将,而且比较愣。之前常德被日军围攻的时候,蒋委员长要求大家一起去救,各支部队都在那里打酱油,装作很认真地跑来跑去,就是不干活。
只有方先觉,带着他的第十军发了疯似的去救友军,这种操作在我军这边属于常规操作,但在国军那种“军队私人化”的组织里,非常少见。只不过势单力薄,尽管非常使劲,还是没把常德救下来。方先觉的第十军也损伤惨重,转入后方休整。
这次带着刚休整完的队伍来了衡阳。
第十军这支队伍,又是国军序列里最能打的队伍之一。1942年长沙大捷中,日军伤亡57000人,其中国军这边打得最猛,功劳最大的就是第十军,从那以后得了个外号,“泰山军”。
这也是为啥这次蒋委员长让方先觉带着第十军剩下的1.7万人来守衡阳。
更难能可贵的是,衡阳市长赵君迈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土木系毕业,有挖工事的小技巧,早在大战开始前,就带着十几万青壮年在衡阳城周围苦挖工事。
方先觉和他的兄弟们也不准备像其他兄弟部队一样随时准备跑路,没日没夜地修暗堡挖战壕清理射界(就是把阵地前边敌人可能藏身的东西都清理掉),整个衡阳周围变成了个大工地,几十万军民日夜不停地开挖。
经过近一个月的连续施工,衡阳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要塞。城周围的山都削成了五米的直立坡,到处遍布铁丝网、暗堡,暗堡之间用战壕相连,战壕又被修成了“之”字形,并且在湘江边上摆满石油桶,准备在日军从江面进攻的时候倾倒石油,点燃江面。
等到长沙城陷落的消息传来,衡阳保卫战已在所难免。市长下令疏散市民,不过还是有几千精壮青年留下来,准备帮忙抢修工事搬运弹药。
当时国军制定了复杂的作战计划,准备在日军硬啃衡阳这块硬骨头时,周围三十万国军其他部队围上来,对日军来一次大合围,重演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日军第十师团猛攻台儿庄攻不下来时,被汤恩伯抄了后路的操作。
他们把这个称为“中心开花”。国府一直对这个有执念,后来张灵甫的74师也想玩这个来着,在山东凄惨地被吃掉了。
日军那边攻陷长沙后,也没闲着,11万日军继续南下,衡阳保卫战也就随之打响。
4
衡阳保卫战
战斗一打响,双方先用大炮互相轰击,然后日军发动冲击,国军在战壕里反击,很快就短兵相接,在阵地上展开惨烈的肉搏,等预备队上来,日军后退。过一段时间再次冲锋。
双方都斗志高昂,日军觉得既然能三小时攻陷长沙,一天就能攻下衡阳没问题。
衡阳守军第十军都是身经百战老兵,从北伐就是国军队伍里最能打硬仗的队伍,现在凭借优良的工事和充足弹药,外围还有三十万兄弟部队,压根不慌。而且蒋委员长打电话给城内,要求死守48小时,其他队伍就会为城内解围。
没想到双方很快都傻眼了,日军攻不动衡阳城,很快伤亡惨重。
湖南那一带当时还是雨季,空气潮湿。日军士兵受伤后由于得不到救助,很快伤口生了蛆,痛苦不堪。横山勇作为日军里的名将,指挥十万人攻衡阳毫无进展,本来人在岳阳,后来也冒着被轰炸的危险,亲自跑到衡阳前线拿着望远镜指挥。他自己又患上了严重痢疾,严重时站都站不起来。
衡阳成了孤城,一万多孤军面对十万日军多少有点心焦,而且之前预计很快就要围上来的三十万其他国军队伍进展缓慢,一步都没法向前推进。
战斗就这样一天天持续,到后来,从南方到北方,从重庆到东京,两个国家都在关注这场攻坚战。蒋委员长每隔一会就要过问前线战况,日本天皇甚至指示手底下的人去神社请了一块神符交给日军指挥官,让他带着神符去指挥。
如果日军攻不下这座城,整个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计划也就功亏一篑。如果国军丢了这座城,日军很可能进入广西,从关西进四川,围攻重庆,国府又得迁都。不仅如此,此时美国人对国府1944年大溃败意见很大,逼着蒋委员长交出指挥权,交给美国人。
焦虑至极却毫无办法,蒋委员长除了在电话里不断催促国军支援部队尽快救援,并无其他办法,只能在日记中写道:愿主赐我衡阳战事胜利,当在南岳顶峰建立大铁十字架一座以酬主恩也。
估计南岳山听说这事都吓了一跳,自己做错了啥要被立铁十字架。
前往支援的国军队伍一个个心怀鬼胎。首先薛岳自己就很消极,他丢了长沙,功亏一篑,知道自己不被处分就不错了,自然对衡阳保卫战兴趣不大。如果衡阳最终守住了,长沙却丢了,他今后就没脸见人了,所以他对救援衡阳这事非常消极。
其他将领也差不多,大家都消极。
倒也不复杂。假如就你一个积极,很容易你冲上去被日军彻底打残,没了队伍,将军们人不如狗。所以大家都指望别人上,等确认日军已经不行了,自己再上。
这种心态作祟,大家都在那里装着急。天天向日军疯狂发射炮弹,士兵们也咋咋呼呼又喊又闹,阵仗是很壮观的,就一个毛病,日军不在射程里——毕竟如果自己能打得到日军了,那日军也能打得到自己了。
此刻最艰苦的就是衡阳城内外的攻守双方。第十军战斗力还顽强,往往一块阵地打到最后一人就是不退。日军也没见过这么顽强的抵抗,一波又一波的冲锋,其中一段关键战壕,双方反复冲杀,日军尸体堆了一米多高,国军战壕里及腰深的血水。
另外一段深壕,本来是阻挡日军坦克的,两米多深的大长壕,后来日军士兵尸体塞满了壕沟,日军踩着尸体过了深壕。
电影《八佰》里日军死了那么多人,90%是导演帮他们打死的。如果拍衡阳保卫战,根本用不着导演帮忙。在这场战争里,日军连队成建制被打光,第68少将师团长都被击毙了。
整个抗战,日军很少遭受这么大伤亡。
到了8月6日,双方已经都到了极限,守城军队基本弹尽粮绝,日军也疲惫不堪。
横山勇深知如果继续扛下去日本也会崩溃,所以日军发动了孤注一掷的进攻,终于炸开城墙,第58师团冲入城中,双方展开白刃战。
而此时蒋委员长还是祷告,希望上帝显灵,能去帮一帮衡阳城里的人。
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衡阳已经完蛋了,被他们自己给坑了。
白修德,大家如果看过《1942》,就知道这个美国记者。他动手能力很强,跑到衡阳前线去看到底发生了啥,看完之后不无悲怆地写道:“全完了,衡阳城没救了,因为前往支援的国军队伍根本没行动,眼瞅着兄弟部队被打光。”
到了8月7日,方先觉把所有军官叫到司令部,确认弹尽粮绝,第十军已经彻底失去了有组织抵抗,于是向蒋介石发了最后一封电报:
敌人今晨由北城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培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发完电报,方先觉拔出配枪对准自己脑袋开了一枪,不过被副官一脚踢开了枪口,没打中,大家一起上去夺下了配枪。
后来日本人的一个参谋上来协商,说你们已经尽职尽责了,如果肯投降,日军不会像南京那样屠杀俘虏而且还要收治伤员。尽管当时第十军已经基本全军覆没,但是大部分没死,只是受伤了,倒是日军伤亡了6万人(死了2万),这也是抗战中仅有的一次日军伤亡比国军大。
为了确保上万伤员的安全,方先觉带领军部的人走出碉堡,向日军投降。日军横山勇没到现场,不过还是让到场参谋向方先觉等指挥官表示:“中国军人作战勇敢的情形,不仅此地日军深切体验,就连天皇和大本营也有所耳闻。”
至此,持续了47天的衡阳保卫战彻底落下帷幕。
5 后记
方先觉被抓后,日本人只准许他平时去伤病医院溜达。他不知道怎么跟一个黑社会有了联系,这个黑社会正好跟军统有联系,很快就联系上了军统。
军统的人从伤病医院外往里边挖了个地道,有天方先觉去医院时从这个地道潜了出去,然后回到了重庆。日本人此时心态也有变化,他们知道大势已去,日本在中国败局已定,就面临一个怎么离开中国回到日本的问题,所以也不可能像战争一开始那样动不动就搞屠杀,对于第十军的高级将领,他们的态度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快地,其他将领们也都跑了出来。
蒋委员长对这事也很高兴,没有追究投降的事,反而授予了青天白日章。不过也没再重用他,方先觉从此再没带兵,1949年后跟着国府到了台湾,1983年在沉默中去世,没咋再提起衡阳的事。
日本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不过根本没有运转起来。几千公里的铁路线,处处都被袭扰,完全没法运作。过完年,进入1945年,很快就投降了。
从这个过程中大家也看出来了,国府的问题一直都是内在的,如果早做准备,就不会在一场战争中伤亡五十万人;如果能做到协同配合,可能衡阳第十军就不会全军覆没。问题是这两点都是基本要求,对方几十万人频繁调动,国府毫无察觉,这几乎可以算作是历史之谜了。
内因是压倒性的原因,国府对不起它忠勇的士兵们,那种落后的体系也支撑不了现代化战争。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互相往死了坑。最终丢掉了大陆,现在连混下去都成了问题。
国军里一直都有强悍的队伍,可惜都死于内耗。这也是为啥那些队伍在解放战争中改换门庭,很快就可以在朝鲜大放异彩,原因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