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猫哥的世界:12年来首次修改,中国限制23项新技术出口,难道美国就造不出来? |2020-09-09

《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在2008年经过修订之后,12年间一直没有再次进行修订。

然而,就在几天前的8月28日,商务部会同科技部调整发布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此次调整共涉及53项技术条目:删除9项禁止类或者限制类条目;新增23项限制类条目;对21项条目的控制要点和技术参数进行了修改。

这次时隔12年的调整,究竟有什么目的?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称,这次调整是为了“规范技术出口管理,促进科技进步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在这次调整的内容中,发现了不同寻常的部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息处理技术下,新增加的两条: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术,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

这两条新增技术最直接的影响对象,就是正在被美国疯狂打压,并准备强行收购的抖音海外版——TikTok。

就在中国调整目录的前一天,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对TikTok的收购突然加速,即将在短短48个小时内完成收购。

这两件事情相隔不到一天,恐怕不只是巧合。

中国对目录的修改,让美国迅速收购TikTok,将生米煮成熟饭的幻想彻底化为泡影。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认为,“如果字节跳动计划出口相关技术,应该履行申请许可程序。”

随后,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表示,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和《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处理关于技术出口的相关业务。

于是问题来了,不论是微软还是甲骨文,如果不能收购TikTok最有价值的“智能算法”,还费这么大劲折腾什么?总不能为了配合美国政府做亏本买卖吧?

不过,千万不要被这两条新内容限制了眼光,在新增加的23项限制类条目中,很多内容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甚至要重要得多。

可以说,这些限制出口的前沿技术,中国也许不是世界第一,但至少都处于领先地位。

1  激光技术

新修订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限制出口部分,增加了“激光技术”

具体来说,是利用自主研发的KBBF单晶体制造深紫外固体激光器的关键技术。

KBBF晶体能够缩短激光波长,将激光转化为176纳米波长(深紫外)激光,从而制造深紫外固体激光器。

这也是制造光刻机的核心技术之一。

除了光刻机,KBBF还能用于建造超高分辨率光电子能谱仪、超导测量、光刻技术等前沿科学研究,对未来的微纳米加工、生物医学、激光电视等也有深远影响。

1990年中科院陈创天院士领导的研究课题组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块KBBF晶体。

手持KBBF晶体的陈院士

最开始中国向全世界研究者开放提供KBBF晶体,随后,中国意识到这种晶体的战略意义,于是停止对外出口。

2013年9月9日,中科院网站公布,我国深紫外固态激光源系列前沿装备通过验收,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

有意思的是,在2009年中国对KBBF晶体禁运后,美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藏起了这种晶体》的文章大倒苦水,认为禁运将对美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严重影响,呼吁开始研制美国自己的KBBF晶体。

从2009年开始,美国政府开始直接对KBBF项目拨款,到了2016年,美国公司终于研制出KBBF晶体,声称他们制造的晶体可以与中国制造的晶体相媲美,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超过中国同类材料。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搞笑的新闻标题:美国突破中国技术封锁成功研制KBBF晶体。

第一眼看过去,还以为剧本拿反了。

不过,美国刚宣布攻克了KBBF晶体制造,中国马上表示,KBBF晶体还是有很多局限的,另外原材料铍元素有剧毒,所以我们正在快马加鞭地研制下一代晶体材料,并且已经获得突破了。

相信新的晶体材料取得成功之后,同样会出现在限制出口的名单之中。

2  大型高速风洞技术

风洞,又称风洞实验室,是通过人工产生并控制气流来模拟飞行器周围气体的流动,用于研究空气流经物体所产生的气动效应。

一件新的装备,不管是飞机还是导弹,总不可能一开始就直接进行实地试验,所以风洞就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曝光的空天飞行器风洞自由分离试验

不论是高铁列车、C919大飞机、神舟飞船还是东风导弹和高超音速飞行器,都需要用到风洞进行实验。

可以说,风洞的技术水平和飞行器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有“一代风洞、一代飞行器”的说法。

央视曝光的独立知识产权的

高超声速风洞JF12激波风洞的画面

中国的JF12激波风洞全场265米,是迄今世界上最大、性能最先进的激波风洞,可复现25-40公里高空、5-9倍声速的高超声速飞行条件。

JF12激波风洞里的‘风’温度可达3000摄氏度左右,能够满足研制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器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如此先进的风洞,完全是由中国自主研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

JF12激波风洞突破了三大技术瓶颈:风洞驱动功率小、实验时间短、测量精度低。

2015年,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组织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风洞实验状态从“模拟”到“复现”的跨越,攻克了60年来久攻未破的世界难题,代表了国际高超声速风洞技术的领先水平,对于新世纪宇航技术发展具有开创性影响。 

在2016年,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把地面试验奖发给了该风洞的负责人姜宗林,这是该奖设立41年来首次有中国人获奖。

大型风洞技术的领先,大大推动了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国防部要连续四年关注中国的JF12激波风洞。

东风-17“乘波体”导弹

这样看来,中国为什么限制出口风洞技术出口,也就不难理解了。

目前,中国正在建设最新的JF22超高速风洞,建成之后,将能够模拟飞行高度40-80公里、飞行速度3-10公里/秒(约为7-30马赫)、气流总温3000-10000度的飞行条件。

如此先进的风洞中,究竟能够诞生怎样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让我们拭目以待。

3  海上岛礁利用和安全保障装备技术

猛一看这个技术似乎是用来开发海上岛礁的,填个岛还需要什么技术?挖泥不就行了?

和激光技术、大型高速风洞技术放在一起,似乎排面有点不够?

别急,让我们看一下它的具体内容:海上执法指挥调度系统、大型/超大型浮式保障基地、极大型海上浮式空海港、海上卫星发射平台、岛礁中型浮式平台、远海岛礁开发建设施工装置、远海通信网络系统支撑平台等装备技术。

那么这些大型海上浮动平台能用来干嘛呢?

首先就是可以进行飞行器发射。因为越靠近赤道,地球的自转速度就越快,使用的燃料就越少,但是中国在赤道附近并没有发射基地,于是这些海上浮动平台就有了用武之地。

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从黄海一艘大型半潜式驳船上点火升空,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由此成为第一个完全掌握并操作海上浮动发射平台的国家。

从船上发射运载火箭

早在2017年,中国工信部就对“浮式保障平台工程(二期)”和“浮式保障平台海上试验验证技术研究”进行了研制任务书评审。

如今这些技术既然被列入了限制出口名单,可以说在工程建造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事实上,人类对海上大型平台的想象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尤其是巨大无比的“超级航母”,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终极武器。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国仍然需要依靠科威特等国家的基地,一旦海外基地无法再被使用,将无法向海外输送材料和人员。

美国在1996年提出了“联合机动近海基地”(JMOB)的设想,建造一个排水量50万吨,全长1500米、宽90米、高60米的海上巨无霸,可搭载300-500架各种类型飞机。

但是因为这个设想中的浮岛式基地体积太大、航速太慢、缺少防护、容易被打击,计划最终流产。

这么拉风的海上要塞幻想一下就好

虽然当不了超级航母,但是海上浮动平台还有更大的作用。

中国的海上浮动平台跟美国纯粹的军事思路不同,用途要更加广泛。不仅可以当做浮动码头、后勤基地、空港以及海港,还可以作为海上钻井平台和后勤基地。

更重要的是,这东西是模块化组装,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进行灵活组合,还能够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移动,以其庞大的体积来说,这样的速度不算太慢。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大型平台可以军民两用,一旦组合完成,能够为各种战机提供比航母更加优越的起飞场地,相当于一个空军机场与补给中心。

虽然不能成为超级航母,但是1500米以上的跑道完全可以保证足够的作战能力。

不但可以起降战略轰炸机和战略运输机,在稍稍改进以后就可以起降战斗机和各种战术飞机,以航母战斗群的载机能力估算,这样的战术平台至少可以支持500架战斗机的作战。

在面对没有能力直接摧毁海上基地的国家时,发挥空间还是相当的大。

4  进步与反超

除了这些技术,最新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增加的内容,覆盖了农业、医药制造、无人机、密码安全等多个领域,可以说,每一个目录中的科技,中国都是世界领先地位。

但这不是说中国只有这些技术领先,只是因为这些新技术的出口可能会影响国家安全,需要加以限制。

这当然不是要跟美国一样搞什么“脱钩”,要知道,除了这些新增的限制出口技术,禁止出口技术不仅没有增加,还删除了4条。

1996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签署了《瓦森纳协定》,对中国进行技术出口管制,包括了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

可以看出,这些技术很多都跟《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重合,也就是说,我们从被禁止入口,做到了领先与反超。

当然,中国依然有很多领域依然受制于人,但是不能因此就否认这些年中国科技的飞速追赶与进步。

美国现在在芯片等技术领域对中国进行打压,不是没有一点正面意义,至少让很多人更加清醒。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中曾经流行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今天,这已经是一个不再需要讨论的问题。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猫哥的世界:12年来首次修改,中国限制23项新技术出口,难道美国就造不出来? |2020-09-09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