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监管要求银行控制房贷规模,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贷款占比降至30%以下。
这意味着流量房地产的信贷规模将进一步缩减,从2016年的45%跌至30%,接近于2015年去库存之前的增量规模。
继李嘉诚和许家印之后,又一个已经实施的房地产遏制手段,被摆在了公共舆论面前。
这些手段的目的很明确,就像上午文章中表述的,行政手段就像一只有型的大坝,将一条大河划分成两部分,精准的提升一部分的水位,降低另一部分的水位。
简而言之,就是希望水流能够更多的向新基建流动,降低流向传统基建的份额。
这个动作陌生么?
其实并不陌生,大洋彼岸的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无论是大打贸易战还是大幅降低企业所得税,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驱使之前全球放水流出的美元,重新流回美国。
简而言之,就是先把力量收回来,优先构筑美国的经济内循环,然后再来搞全球的经济大循环。
所以,看看我们怎么对许家印,再看看美国怎么对我们,就会发现历史总是踩着相似的韵脚。
从货币的撤离,到征税的威胁,从负面的舆论,到资本市场的各类限制,做的都是大同小异,都是摆出了一副死磕的态度。
曾经甜如蜜的关系,变脸也就在几年之间。
甚至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前几天被封的水库,对于一些割韭菜的不良地产商来说,也算是他们的tiktok。
不过,就像美国试图摆脱对我们的依赖,我们也试图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可是稍一动刀,华尔街的金融大佬们以及游说集团就会出动,管他国内舆论和态度是否一致,总会在关键时刻撮合一下。
毕竟,在很多美国资本家来说,我们也算是他们的夜壶,一旦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拿出来嘬上那么一口…..
对比特朗普这四年的割裂,让全球股市平平无奇之下,美股却能一骑绝尘,就会明白这种筑坝带来的巨大分化影响。
也会明白,随着我们不断的筑坝和堵漏点,随着外部情况的确定,我们在定向放水的领域,也会出现以数年为计的一次美式长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