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一棵青木: 放水了?央行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 |2020-10-17

这话不是我说,是央妈说的,更具体一点,是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说的。 
怎么回事,又要放水了?
这几天,各路人马都在热议这件事。
这对于各类资产价格来说,比如说房价和股价,都是利好,而且算大利好,但不是逆天到立竿见影,颠覆三观的那种利好。
你首先要读懂央行的这段话。
2018年的经济主旋律是“去杠杆”。
2019年的经济主旋律是“稳杠杆”。
而今年的主旋律,是“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
很明显,这是要放水的意思,杠杆率会上升,这个解读没有问题。
但阮健弘司长说的这句话,指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
我给大家一句一句的拆解原话。
阮司长说: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信贷和社融增速合理增长,还没到偏快增长的状况。今年受疫情影响,宏观杠杆率会出现阶段性上升。

意思就是说,今年前三季度,信用贷款和社会融资的增速是非常合理的,没有偏快增长。
那为什么宏观杠杆率会出现阶段性上升呢?
解释的也很清楚,因为今年受疫情的影响。
宏观杠杆率是指总债务规模和GDP的比值,总债务越高,GDP越低,则社会宏观杠杆率越高。
阮司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今年的债务增长速度,是科学合理的,和以前相比是正常的,但是今年受到疫情影响,GDP增速没跟上,所以导致宏观杠杆率的上升。
但阮司长也给了个前缀,叫阶段性上升。
也就是说,现在上升,后面不会这么升。
下一段话是:

我们当前面临特殊情况,宏观杠杆率提升适应宏观政策,是支持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的一个体现。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

意思就是之所以在前三个季度GDP增速乏力的情况下加大贷款,提升了宏观杠杆率,是为了支持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
没问题,事实就是这样的。
实际上,全球经济都因为疫情而中断,中国的出口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中国的物价水平承压极大。
这个物价承压,不是向上的压力,而是向下的压力,因为大量的商品急需在国内找到销路。
在上半年三个季度放了如此多贷款,社会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的前提下,9月份中国的CPI跌破了2%,仅为1.7%,要知道就在疫情爆发之前,这个数据还在5%左右。
2%,一直是衡量健康物价水平的红线,物价涨幅不超过2%,说明货币不足,物资过多,对社会生产有压制作用。物价涨幅超过2%,则说明物资不足,货币过多,社会处于通货膨胀的状态。
今年发了那么多货币,CPI居然节节下降。
如果没发货币,那么物价跌幅可想而知。
物价下跌难道不是好事么?我们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多的商品。
对于手头有大量积蓄的人来说当然是好事了,但是对社会整体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因为在你能便宜买到大量商品的同时,工厂倾向于少生产商品,商场倾向于少囤积商品,社会失业率会大幅攀升,导致更多的人买不起商品。
更多的人买不起商品,会导致商品进一步滞销,商品的价格进一步下降,工厂进一步破产和进一步裁员。
这种恶性循环,就是所谓的经济大萧条,美国以前吃过这个苦。
所以经济学里有一句话,通缩比通胀更可怕。
我们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要严防通胀,但更要防通缩,就是这个道理。
阮司长的再下一段话是:

二季度中国GDP增长已经实现了正增长,我们预计三季度GDP增速会进一步提升,这也为未来更好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

说到这里,这句话大家就很好理解了,社会总负债水平增速固定的时候,GDP增速提升了,所以未来的宏观杠杆率,会相对下降,所以会保持在更合理的水平。
阮司长的话说的很委婉,里面没有一个忌讳的词语,甚至连负面的词语都全部避开了,但该表达的意思,全部都表达出来了,这演讲稿写的真的很有水平。
当然,普通人看起来会一头雾水,容易把握不到重点。
但我今天给大家分析后,你应该也懂了。
阮司长的话释放出来的信号,总体上来说应该是中性的,简单的说就是上半年我们放的贷款增速并不夸张,但GDP掉的有点多,所以宏观杠杆率看起来增长的有点快。但大家不用怕,二季度中国GDP已经正增长了,预计三季度会更好,所以宏观杠杆率很快就会逐渐恢复到合理水平。
但这段话里有个极其重要的点,是“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
不管是2018年中国的去杠杆,还是2019年中国的稳杠杆,都从来没有提过要升杠杆。
但2020年的时候,我们的政策已经改成了,在必要的时候,杠杆是可以加的。
这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引,说明后面至少暂时不会去杠杆了。
因为按目前世界疫情的形势看,一时半会是好不了的,基本面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
现有杠杆率很高,但央行的话里没有一句提到有去杠杆的意思,大意是依靠后面的GDP增长来让宏观杠杆率缓慢恢复正常,这对于市场研判来说,已经足够了。
杠杆里多出来的钱,不是进楼市,就是进股市。
但8月份,中国刚提出楼市融资的三道红线,之前每隔几个月,就会重提一次房住不炒。
所以杠杆资金没有进楼市。
事实上,武汉的楼市在9月份刚刚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武汉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减少土地供应。
第二件事,是武汉市大幅减少了全市的土地容积率。
减少土地供应很好理解,减少土地容积率是什么意思?
按照新规,自2020年11月1日起,全武汉的住宅项目,将全面下调容积率,主城区住宅容积率不得超过2.0~3.0,新城区住宅容积率不得超过1.6~2.5。
而在之前,武汉三环内主城区的住宅容积率普遍在4以上,二环内甚至达到5,最高的楼盘甚至接近8,而且还是豪宅项目!
容积率是什么意思?
假设1万平米的土地,容积率2,就代表可以建设2万平米的住宅建筑面积,容积率4,就代表可以建设4万平米的住宅建筑面积。
之所以你住的不是4层楼而是32层楼,那是因为有大片的土地被拿来做绿化了,但土地总容积率,是拿你小区的总建筑面积来计算的。
武汉二环内,容积率5.0以上的住宅比比皆是,但以后,最高只能是3.0,这里面的差距就太大了。
同样大面积的土地,能造出来的房子变少了,你可以简单的这么理解。
整个武汉的容积率,平均下降了40%,假设以后土地供应面积不变,那可以造出的住宅,就直接少了40%。
再结合武汉土拍面积减少的新闻,你可以看到武汉未来的住宅供应量减少的幅度有多少。
这一切,自然都是为了稳房价。
事实上,武汉苦高容积率久矣,过高的容积率带来的是很不舒适的居住体验,人员密度极高,对道路、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压力极大。
上海和杭州的房价那么高,容积率其实才1.8,远远低于武汉。
但高容积率,带来的是极大的住房供应,有效的压制了房价。
过去几年,武汉的房价涨幅相对而言是比较高的。
但武汉的新房供应,一点都不低。
2019年,武汉市供应了3140万平米新房,合计22.8万套,几乎被销售一空。
我拉个数据大家对比一下。
2019年,深圳市供应了453万平米新房,合计4.5万套,只有武汉市的1/5。
2019年,上海市供应了739万平米新房,没查到套数。
2019年,北京市新房成交量达到了3.6万套,没查到平米数。
所以无论从供应平米数还是从供应套数来说,武汉市的供应量都是一个天量,放眼全国所有城市里,都是位居前列的天量,然后全部卖完了。。。
所以武汉好几年前就提出要降低容积率了,但一直不敢实施。
每年供应20多万套新房,都压不住房价,如果敢宣布降低土拍容积率,那房价立马就会向上爆炸啊。
今年下半年,武汉市正式实施降容新政,一方面是为了趁机解决核心城区拥挤的问题,一方面也是为了稳住目前的房价。
武汉市压制房价的决心是很显然的,不然前几年也不会出现供应20多万套住宅这种在全国来说都高的离谱的数字。
如果前几年武汉市的供应量打个三折,下降到每年1000万平米,7万套住宅,依然远超北上广,按这个供应量谁也不好意思说武汉市故意拉升房价。
但如果真这么供应,武汉市的房价会涨到什么程度,大家可想而知。
而今年的疫情,正好给了武汉市一个降低供应,提升居住品质的机会,顺便还可以稳定如今的武汉房价。 
如果杠杆资金大幅流入了楼市,房价蠢蠢欲动的时候,武汉市是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降容的,这会导致前几年压房价的成果前功尽弃。
武汉楼市降容,降土拍这件事,表面上是武汉市自己的事。
但实际上,可以反映出全国楼市目前的整体现状,以及地方政府对于稳定房价的态度。
综上所述,在社会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同时,楼市拿到的资金可能不增反减,楼价承压极大。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会采用除金融手段之外的其他办法,来稳定当地房价。
那钱去哪了?
你看看2020年全国的楼市平均涨幅,再看看2020年的股市平均涨幅,你就知道钱去哪了。
前三个季度,钱都跑股市去了。
第二季度GDP才勉强转正,但从2020年1月1日至今天10月16日。
上证指数涨幅9.38%,创业板指数涨幅51.52%,贵州茅台涨幅46.83%,五粮液涨幅81.09%。
涨那么多,可不单纯只是业绩好的原因,大量的货币被央行放入市场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而房价的涨幅,已经到了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减土拍,减容积率来稳定价格的地步了。
你说钱都去哪了?看涨幅不就知道钱都去哪了。
而阮司长说,目前的杠杆是合理的,暂时不会降,这就足够了。
所以这个新闻,对房价是中性影响,因为地方上甚至还有通过其他手段来稳房价,对股市,则是弱向上影响,因为按阮司长的意思,杠杆率会暂时维持不变,新增贷款额度会扩大,但不会加速扩大。
持有房产的,安心持有,你们的房价不会跌。要买房的,可以安心看房,房价不会暴涨,也不可能暴涨,安心选房就可以了。
有闲钱,可以暂时放进股市,买点业绩稳定增长的蓝筹就行,比存银行强,短期内不会有风险。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一棵青木: 放水了?央行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 |2020-10-1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