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应共青团中央之邀,为2020年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演讲的文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缅怀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借这个机会,我们正好来回顾一下中国科技发展的大图景。
什么样的大图景呢?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注意到,中国科技进步的历程,正是科技在中国舆论场中地位上升的过程,也是中国人对科技的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我们从“还没有轮到科技成为我们的瓶颈”的阶段,进步到了“科技就是我们的瓶颈”的阶段。
举个例子,1956年,周恩来总理做过一个《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里面提到,许多人认为“生产依靠工人,技术依靠苏联专家”,因而低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作用。你看,当时对发展科技最常见的想法就是靠苏联援助。
其实周总理此文的基本出发点也是靠苏联援助,只是强调“既不能无限期地依赖苏联专家,更不能放松对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强调要有全面规划地向苏联学习。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自然就会问:如果跟苏联闹翻了怎么办?
既不能无限期地依赖苏联专家,更不能放松对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最有效的学习
果不其然,在六十年代初,我们确实跟苏联闹翻了。加上从建国就开始的西方对我们的封锁,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失去了常规的跟先进国家交流的渠道。
雪上加霜的是,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对本国的科技人才也不重视,甚至经常把他们作为所谓“反动学术权威”。大学都有几年不招生,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断档。
在这些背景下,邓小平拨乱反正的许多政策,如恢复高考、开放留学、引进技术,实在是如久旱之逢甘霖,切中了时代的脉搏。邓小平复出时,说自己首先想抓的就是科技和教育,这是相当令人钦佩的。
现在很多人提到邓小平的科技政策,立刻就冷嘲热讽一番“科学的春天变成了科学的倒春寒”,“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其实有些过于求全责备,没有抓住重点。一个人做事,很少有十全十美的。真正重要的是,是否抓住了基本面。
邓小平大刀阔斧地改掉了以前的错误,让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工作回到了正常的轨道,这是历史性的贡献。
1983年,邓小平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批示:“据我了解,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年轻人才较多,应予扶持。”
例如1977年,邓小平邀请30位科技界代表召开座谈会。王守武院士指出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落后状况,然后邓小平跟他说:“你们一定要把大规模集成电路搞上去。”这句话很正常,但有趣的是后面还有一句。
现在我们当然知道,一年远远不够。这都过了40多年,我们还在苦苦追赶呢!
又如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时,会见了松下幸之助。邓小平称他为“管理之神”,请他把所有最新技术都教给中国人。但松下幸之助的回答,显然是邓小平的顾问没有提醒他的。松下幸之助说,像他这样的私人企业要靠开发的技术养活自己,因此不愿意转让最新的技术秘密。
虽然有这些不足,但我对老一辈领导人仍然充满尊敬。他们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甚至是超额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为后人奠定了发展的基础,这就是真正的伟大。
总结起来,邓小平对科技的态度可以理解为一种朴素的好感:他知道科技是有用的,知道归根结底要靠科技,但并不清楚细节。
我们不能对此过于苛求,原因之一是当时中国还处在很低的发展阶段,科技并不是我们的瓶颈。更准确地说,还没有轮到科技成为我们的瓶颈。大家去看八十年代的新闻报道,绝大部分都是体制改革、经济特区、观念革新、国际局势等等,很少有以科技为焦点的。
时移世易。到了现在,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变成了舆论场的中心。即使是原来对科技完全不了解的人,整天听着美国又制裁这个制裁那个了,也不禁会来问:中国能不能解决芯片卡脖子的问题?华为能不能打破美国的封锁?Matlab和工业软件有没有替代产品?如此等等,许多人简直是照着美国的制裁清单了解了一遍现代科技。
在微观上,中国遭到这么多打压,当然是很愤慨和气闷的事。不过在宏观上,这其实正反映了中国的进步。
我们可以说,中国这么多年的奋斗,成果就表现在科技从边缘地位变成了中心地位。美帝国主义现在要欺压我们,不再是常规手段就能奏效了,而是必须要拿出压箱底的最核心的科技优势。现在即使是说中国不行的人,说的也是中国造不出最高端的光刻机和芯片,而不再是空对空的制度问题或者文化问题。这本身不就是个巨大的进步吗?
大家可能会问,既然长期以来我们对科技的认识都很不够,那么中国的科技是如何进步到现在这样的?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
有一位我尊敬的经济学家是北京大学的路风教授,他的不少著作对此做出了深入的调研和论述,例如《走向自主创新》、《新火》。我的朋友、经济学家文一教授的著作《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察框架。我的朋友、风云学会会员陈经等人,也有很多精彩的文章。在这里,向大家推荐这些著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经验并不一定能适用于现在,尤其是在美国已经把我们明确作为战略对手的情况下。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我们把科技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把是否有利于科技进步作为制定战略的标准。正如邓小平的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如果要实现老一辈领导人的期望,对世界做出较大的贡献,就需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焕发出全国人民的创造力,引领人类的科技进步。这正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宗旨,——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