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戈铁马
长津湖战役结束以后,9兵团转入休整期。西线我军则连续作战,接连打了三、四次战役。
形势逼人,华东炮兵为加强9兵团炮兵实力急调炮兵11团入朝。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三野特纵1950年10月进行了一分三,主体部分改称为华东军区炮兵,其他部分如战车团、工兵团等分别成立了华东军区装甲兵、工程兵。
炮兵11团1947年2月成立,为全军第1个美式榴弹炮团,火炮装备来自鲁南战役中被我军歼灭的蒋军第1快速纵队所属榴弹炮团。早在9兵团入朝前全团就转隶该部。
1950年11月9日,炮11团到达沈阳市,25日,移驻吉林省通化市铁厂。该团装备美式105毫米榴弹炮36门,各种车辆130余台。1951年2月1日,由集安入朝。
华东炮兵乃至全军炮兵装备最好的团之一,这时候才参战,当然是因为我军缺少空中掩护,这也是苏联空军抗美援朝初期不出动与晚出动造成的恶果。而苏联空军在初期不肯出动,正是斯大林的犹豫和诡计。
相比之下,西线炮兵1、2、8师可能还没有全美式的105毫米榴弹炮团。炮11团已靠近鸭绿江边,却无法参加长津湖恶战,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2月初26军率先结束了休整,迅速投入第四次战役。担负议政府、抱川、涟川,尤其是三八线以北葛末面、高台山一线的阻击作战。
2月中旬,部队在40公里宽、55公里纵深地带,组织了4个防御区(四道防线)。2月16日上午7时,阻击战打响,美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陆续投入了24师、3师、25师和英29旅,连续多日向我军发起正面攻击。
我78、77、76师,先后奋起迎战。经过38天激烈战斗,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守住了阵地,圆满完成了志司交给的战斗任务。
炮兵14团配属该军全程参加了战斗,该团1、2、4、6、8、9连以猛烈的炮火支援步兵部队打击敌人,取得了很大战果。1连3炮和班长王永康同志被26军授予“首战功劳炮”和三级人民英雄称号,2连荣立集体三等功。
1951年4月,规模空前的五次战役打响,9兵团3个军和所属炮兵部队全部投入战斗。
尤其是在五次战役最危急关头,9兵团各军再次打出了自己的英雄本色。20军华川阻击战、27军临危不惧,安然突围战,26军平金淮阻击战等,都获得了身经百战的彭老总高度赞许。
兵团各炮兵部队面对激烈而复杂的战况,沉着冷静,勇敢战斗,经受住了考验。步兵部队无论进攻与防守都能得到及时的火力支援。
1951年4月23日,炮兵第11团发现美军约1个营的兵力,乘着百余辆汽车,沿公路向南逃跑。立即以两个连的火力拦头截尾,迫使其停止前进,然后集中炮火打中间,敌伤亡惨重,纷纷弃车逃命。
针对长津湖之战的惨痛教训,这时各炮兵团紧急加强了1个高射机枪连,炮14团高机连5月下旬配合78师作战时,击落敌机5架,击伤7架。其中孙福祥同志一人就击落4架,击伤3架,被26军授予“射击英雄”称号,志愿军党委给他记了特等功。
同样是在4月,炮兵第7师前指率领炮20团赶来朝鲜参战。
该师1950年7月在南京组建,所属炮兵19、20团当年1月成立,21团由原30军90师269团改建。
1950年11月下旬,炮兵20团奉命北上山东周村基地进行改装,接收苏制122毫米榴弹炮36门,吉斯151牵引车45台(入朝时全团车辆增加至192辆)。由此可见炮兵20团是全军最早的苏式122毫米榴弹炮团之一。
1951年6月,炮7师师部及直属队全部到达朝鲜。炮兵20团机关率1、2营配属26军,3营配属27军作战。
6月23日,9兵团根据志愿军党委指示,正式命令炮兵11团归炮兵7师建制。
10月23日,炮兵21团携带着新换装的36门苏式122毫米榴弹炮,进入朝鲜。至此,华东炮兵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全部到齐。
炮兵第7师旗下,炮11团有36门美式105毫米榴弹炮,炮20、21团约有72门苏式122毫米榴弹炮,全部实现了摩托化,共有几百辆汽车牵引和运输物质弹药。与长津湖首战的3个骡马化日式火炮团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不到1年时间,人民炮兵已迅猛发展壮大起来,在与美军较量中,广大指战员盼望已久的战神怒吼即将到来了。
几十年来,国内外很少有人将长津湖与上甘岭两个战役联系起来写,本文之所以这样叙述,就是因为9兵团休整后,重新投入大规模战斗,基本上都在三八线中段这一区域与敌军激战。26军更是从1951年6月1日至1952年4月20日,在五圣山(含上甘岭)至西方山、斗流峰,防守了10个月,他们与敌人多次激烈争夺,牢牢控制了这块土地。最终把宽30公里,纵深达20公里,总面积567平方公里的防区,完整地移交给了15军,为上甘岭大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9兵团炮兵部队全程参与,打满了这两场战役。
1951年6至7月,在鸡雄山、西方山战斗中,26军先后打败过韩9师、美3师的进攻。美25师不甘心失败,紧接着过来反复争夺,也被打退。战至9月,26军坚守住了所有的阵地,迫使对手偃旗息鼓,放弃了争斗。
10月,敌方为在板门店谈判桌上占据优势,发起了所谓秋季攻势,唯独不敢向26军阵地进攻,着实说明被打怕了。直到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爆发前,整整一年时间这一区域都没有发生大的战斗。
在此期间9兵团炮兵部队却没有停息,继续用炮火支援别的部队战斗。
1951年10月16日,敌对月峰山志愿军阵地发射了1万余发炮弹,然后集中2个营的兵力,在40余辆坦克的掩护下发起猛烈攻击。炮兵第11团1、2连冒着空中飞机轰炸和地面炮火打击,积极组织火力协同步兵守住了阵地,歼敌800余人,击毁敌坦克11辆。
17日,炮兵11团第4连在文登里方向支援68军作战,一天内配合步兵打退敌团规模的进攻5次,以火力直接杀伤敌500余人。炮4班在战斗中伤亡6人仍坚持战斗,战后荣获”二级英雄炮班”称号。
18日,敌坦克42辆沿金城川公路运动时,炮兵第11团1、2连和炮兵第20团9连,沉着勇敢,相互配合,把坦克放近到直射距离内突然开火,一举毁伤敌坦克16辆,其中炮兵11团2连以3发炮弹击毁敌坦克2辆,炮20团9连以86发炮弹击毁击伤敌坦克11辆,创入朝作战以来,以少量炮弹毁伤敌坦克的纪录。沉重打击了敌人坦克进攻的嚣张气焰,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
1952年4月20日,26军与15军正式交接防守阵地。
炮兵第7师没有轮换,仍留守原地,继续承担着对步兵部队的火力支援任务。
华东炮兵与中野(二野)部队早就有相互支持、共同作战的历史渊源。
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时,华野炮兵抽调了特纵炮1、3、4团(即炮11、15、16团部队)参加总攻。中野主要纵队包括12、15军在内,当时也在战场上。在阻击与围攻黄维兵团战斗中,他们吃够了敌人密集炮火的苦头。
我军名将陈赓(曾任志愿军代司令员)看到华野美式榴弹炮群猛烈轰击敌阵地,顿时兴高采烈,连声说道:“炮兵威猛,要为炮兵请功”。
谁能想到时隔近4年,在国外的朝鲜战场上,当年共同战斗的步炮部队又再次联手,直接与美军硬碰硬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