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巨大的新战略轰炸机是一批同时2型,也就是一型是完全亚音速的飞翼体,另外一型是超音速为主的飞翼体。对于这种说法,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认为概率不大。因为研发150吨以上起飞重量的新式隐身战略轰炸机,即使对超级大国的实力来说,也只能同时研发一种。如果同时研发两种大型战略飞行物,这样的国力绝对可以说是逆天了。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总资源毕竟是有限的,饭还是要一口口地吃。其实很可能是把不同大小的飞翼体弄混了。目前飞翼体一类,带有侦查或者轰炸能力,甚至是侦查轰炸一体的飞翼体,其实不止一种两种;如果有人无人的都算上,一只手未必能数得过来。因此要进行区分,就要根据是大型还是中型;有人还是无人;全程超音速还是基本以亚音速为主, 这样3大前提条件来排列组合。3大前提条件排列组合下来,总型号的数量自然就是很多了。但是最终必然有所取舍,不可能每种都会研制。因此未来实际出现概率最高的,应该是一种150吨级以上的大型隐身飞翼。有人驾驶为主,可以超音速飞行,但最高速度限制在2.2马赫之内,最大内油航程在1.5万公里。另外一种,则是中型隐身飞翼,最大起飞重量70吨之内,也是有人驾驶,全程超音速突防,极限速度接近3马赫,巡航速度也在1.5马赫以上。最大内油航程8000公里左右。大家最关心的还是150吨以上的隐身洲际战略轰炸型号。虽然有各种外形和性能猜测。但是至少有3大特点,是现在就基本可以肯定的。第一,就是追求一定的超音速性能,可以在接敌前和投弹以后的脱离段,实现超音速。 这是与全程亚音速,完全靠外形隐身,全球刷脸的B2和B21之流最大的不同之处。虽然阶段性超音速飞行,会导致任务航程的明显缩短;但是在2万米高空,大多数战斗机都无法追上进入超音速的巨型飞翼。这是对自身安全的巨大加成。毕竟目前别家谁也没有超级大国那么多的全球战略支点。B2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入突击路线,投弹后再从容撤退;全程亚音速也基本够用。但对刚刚出门就是对手占据的层层岛链的新轰来说,快速的超音速突防和摆脱能力是顺利完成洲际作战任务的又一层绝对保障。第二,就是150吨级别以上的隐身战略新轰,大概率有一部分气动翼面的变形能力。也就是巡航和突防的时候,变形翼面完全和主翼看齐,这样和B2一样是一个完整的极低反射水平飞翼体。而当需要起降和做出较大机动的时候,则部分翼面可以大幅度“卷起”,极大的增大气动操作效率。机翼变形过程全部自动感应,无须人工干预。 其实B2在起降过程中,也需要把部分扰流板和后边缘的襟副翼呈现上下对称式的展开,大大增加全机的立体气动有效面积。这样在不会在接近地表,存在明显地效作用的情况下,出现突然的操纵失灵现象。而150吨以上的新轰全面升级,通过主翼的大幅度卷曲变形来实现更有效的低速甚至高速下的操纵力矩,同时完全不影响整体隐身性能。其实看看J20的全动垂尾,就知道其已经有气动面大幅度变形的方案苗头。第三,这种巨大的隐身飞翼体,可以实现全程无人化驾驶,飞行员在其中只起到一个监军加突发情况决策者的作用,因此可以持续飞行40小时以上。如有中途空中加油,则可以环球种萝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