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节过后刚开工,多个地方的第一场会议,主题都给了营商环境建设。
2月11日,上海召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0版。包含开办企业、施工许可办理、获得电力等25方面的内容。
同一天,成都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成都以“国际化”为标准,将对标伦敦、东京、新加坡等世界城市和上海、深圳等国内先发城市的经验,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同一天,黑龙江省召开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今年将聚焦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以好作风、好环境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
同一天,西安举行2019“追赶超越”攻坚年、“营商环境”提升年、“作风建设”强化年动员大会暨“一网通办”启动仪式。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当这些地方还在开会部署的同时,有两个地方已经加快了行动的脚步:
2月11日,浙江正式上线“最多跑一次”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2月13日,深圳再推进在职人才引进和落户“秒批"工作,把“秒批”拓展到在职人才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引进、博士后入户及其配偶子女随迁。
这就是执行力的差距啊!
其实早在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已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陕西、青岛、温州等省市更将“营商环境提升年”作为口号之一。甚至2019年第一场国常会,主题就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对营商环境的重视。
有多重视?西安王书记说了句“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五星级‘店小二’”,对企业要“持续送温暖、送政策、送信心、送支持、送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解决问题。”
这姿态摆得够低了吧!
2019一开年,就有许多省市开始出招,对城市管理者来说,“营商环境”无疑将成为一个高频词。
2
一直以来,中国的营商环境都被人诟病,但从最新排名来看,2018年的中国,进步了一大截。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世界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便利度在190个经济体中列第46位,比去年提升32个位次,进步很快。
当然,这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依然不太匹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国内的城市营商环境,又该如何排序呢?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
这份报告统计了35个大中城市的营商环境评价,北上广深依旧占据前四位,但内部的名次却出现了较大变化。
深圳从去年的第三位升至第一,上海从去年的第四位升至第二,广州则从第一下滑至第三,北京下滑至第四。深圳这两年的“秒批”行动,成果显著。
其他进入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重庆、成都、南京、杭州、长沙、武汉。
这里面位次爬升最多的,是贵阳(16位)、厦门(12位)、长沙(11位)、昆明(9位)、成都(7位)、郑州(6位)。
下跌位次最多的,是海口(12位)、济南(12位)、长春(8位)、天津(7位)。
而在普华永道的《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中,给出了另一份答案。
深圳、北京、上海、成都、广州位居前五。深圳上升2位至第一,北京、上海各下滑一位,而成都与去年排名相同,超过广州位居第四位。
位次爬升最多的依旧是厦门和贵阳,上升12位,宁波则上升10个位次挤进前10名;位次下跌最多的是武汉、合肥、郑州,这个结果有些出人意料。
两份报告的依据标准不同,给出的结果自然不同。但从这两份报告中,也能把中国的大中城市的营商环境,分出个孰好孰劣来。
3
为何对营商环境如此重视?
掀起这一浪潮的是一份举报。2018年初,中诚信集团创始人毛振华在网上控诉黑龙江亚布力管委会非法侵占23万平方米土地来招商、建设无用的三山联网、以各类检查干扰企业正常运行等,引起人们对东北营商环境的大讨论。
与此同时,辽宁经济出现挤水分的大幅下跌情况,关于营商环境的讨论,再上一层。
但这都只是表面原因。
深层次里,中国经济已经面临发展瓶颈,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普遍存在,高增速发展时代已成过去,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未来。
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够、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增势疲弱等等,都和营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假如凡事不依法依规,只能靠关系、靠熟人不靠制度,哪还有投资?哪还有发展动力?
于是,营商环境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刻,也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城市想要提高竞争实力,营商环境改善就成为必要条件。随着这两年各地都把这一工作摆上“KPI”的台面,相信未来还有更多城市会祭出大动作,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