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前2天已经谈到过,20号机的产量很可能在最近1到2年内,首次超过F22A一共生产了187架的历史总数量,快速成为全球真正数量最为庞大、综合作战效能最高的重型双发隐身空优战机群。一旦超过187这个数量,那么在全球空战实力版图上也是具有划时代影响的重大事件。其实下线数量真正超过187架,也不过就今年年底,或者最晚明年年中的事情。因为研判“已经下线了80架以上,实际服役了60架以上”,至少是1年前的“专家共识”。结合大量的黄皮新机成批出现在临时试飞区的情况,总数已经过最小三位数也是共识。因此就看未来的年下线量能不能超过40架,目前看来这个数量是有保证的。这样再持续下线2年,最终超过187架这个门槛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把第一代,装备升级版进口发动机的20号机全部叫做BLOCK1的批次,那么装备新锯齿发动机,而且下线数量更多的,则可以叫做20号 机的BLOCK2批次了。
现在看来,这个BLOCK2的数量很可能非常可观,预测200架基本是一个起步的数字。如果真的如判断,那么2个批次相加,至少已有小300架的总量,就会比理论上还有接近180架的F22A多出来了很多。实际上根据各种信息来源和损耗事件来判断。已经停产11年之久的F22A机群,还能飞上天的最多不会超过80架;还具备作战能力的最多不超过60架。如果先后2个批次的20号机,有崭新的300架。那么综合战斗力已经远远地甩开了F22A剩余实战能力的5倍之多!就算对手加上问题百出的F35系列,也不再有数量优势。因为F35在生产了600架之后,已经自动大幅减产了。那么为何提前研判20号机的BLOCK2批次会至少生产200架之多?有人说即使到目前,也没有20号机最终装配上目标发动机,也就是WS15的确切证据。为何就敢大批上量呢?其实这都是有先例可循的。任何一种新型战斗机,其成熟的过程,从首批装备来算,耗时20年甚至30年都是正常的。
比如对10号机来说,直到批量推出10C版本才算是基本完善。而对苏两拐系列来说,直到推出SU35才算是首次达到了初始设计目标。这两者从首次装备来算,都过去了十七八年甚至30年以上。而对引进技术生产的11号机。只有到11D系列才算最终达标。但是11D基本没有量产机会,只能是不断完善升级11B和16这两个版本了。苏两拐在SU35出现以前,全球已经生产装备了600架以上。而10号机在10C出现以前,也生产了A、S、B三个型号接近500架!11B则生产了接近300架,而且还在不断的下线中。事实是谁也不会等到一个型号彻底没有问题,达到技术理想状态后才开始真正上量。先进空战战术的熟练和人员梯队的培养也必须早日成规模。因为任何对手,都不会等你彻底准备好了之后才来找麻烦。也许还要再说说目标发动机的事情。在全球航空装备历史上,有不少的主力战机都是从堪称“垃圾”的发动机装机起步,实现最早的初始作战能力,甚至是渡过了最主要的“战斗岁月”。 比如一代经典的F14,最早装备的发动机就是TF30。1960年代初,为了配套F111战斗轰炸机,在JTF10A的基础上推出了军用版TF30。该型发动机于1964年12月装于F111A首次飞行。TF30作为超级大国第一代战术飞机用涡扇,也装备了其海军的F14。但初期的TF30,自重高达1.8吨,推重比只有6,也就是最大推力只有11.5吨。最要命的是翻修寿命只有150小时。直到1980年代初,翻修寿命才首次超过1500小时。但是F14在历史上的主要战绩,恰恰是装备TF30的时期取得的。其实用上WS10G的20号机的BLOCK2版本,已经实现了15吨级乘以2的早期动力目标。WS15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升级最大推力到18吨级;距离4代变循环的20吨级的入门推力已经不远。这样到20号机BLOCK3甚至BLOCK4批次可以直接向6代机过渡。而不是超级大国现在心急火燎地停止F22A和F35的发展,幻想用一步到位跳跃到6代机,来解决一切现实麻烦。以现在超级大国剩下的那点技术家底和管理实力,麻烦和BUG只会越来越多,却一个也解决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