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在晨曦中,我的祖父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他视巡边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祖父这种精神是我家的一盏明灯……”
2011年9月23日,拉齐尼·巴依卡在新疆红其拉甫边境线的巡逻途中。图|新华社
这是塔吉克族牧民拉齐尼·巴依卡(以下简称“拉齐尼”)创作的诗歌《南湖》,也是他朋友圈的最后一条动态。2021年1月4日,拉齐尼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年仅41岁。
在喀什地区,拉齐尼一家三代接力为国守边的故事家喻户晓。即使是在这个合家团圆的日子,还有无数与拉齐尼相似的身影,他们犹如坚毅的帕米尔雄鹰,穿梭于高山深林间,默默守护着中国人民的幸福祥和。
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护边员。
文 | 丁贵梓 瞭望智库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1毫米!”
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88.5公里,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中国、巴基斯坦边境线上,游客与界碑合影。图|新华社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山脉绵延、终年积雪,大山深处暗藏着很多可通往边境的山口,因此成为护边巡逻的重点。我国海拔最高的边防哨所——红其拉甫哨所就建于此。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红其拉甫边防连也随之成立。在塔吉克语中,红其拉甫意为“血染的通道”。这里的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红其拉甫边防连巡逻的目的地是中巴边境的一条重要通道——号称“死亡之谷”的吾甫浪沟。吾甫浪沟地势尤为险峻,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牦牛巡逻的边境线,往返一次要花3个月。路上,巡逻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的达坂,蹚过80多趟刺骨的冰河,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是家常便饭。如果没有熟悉当地地形的人做向导,巡逻队根本寸步难行。
边防战士们一筹莫展之时,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以下简称“凯力迪别克”)主动请缨,成为当地第一位义务向导,并主动和边防战士一起巡逻。作为塔吉克族牧民,凯力迪别克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他们与牦牛为伴,常年奔波于冰河雪峰之间,可谓帕米尔高原上的“活地图”。
就这样,凯力迪别克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护边员,由此开启了三代人护边卫国的壮丽传奇。
为了把界碑立在吾甫浪沟的点位上,凯力迪别克和解放军用军马驮着界碑,走了五天五夜。竖下界碑后,解放军交给凯力迪别克一个任务:“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1毫米!”短短一句话,凯力迪别克记了一辈子。
1973年春天,凯力迪别克对当时21岁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以下简称“巴依卡”)说:“孩子,我老了,走不动了,今后你就替爸爸给解放军带路吧。”巴依卡接下重任,正式成为一名护边员。
巴依卡的足迹遍布帕米尔高原边防线,累计巡逻700多次,走过3万多公里山路,一干就是37年。期间,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一次,巴依卡带领边防战士一行5人骑牦牛巡逻,开拉阿甫河河水突然暴涨,他被大浪冲到石头上、腿部当即骨折。他看到边防战士王君在水中挣扎,仍不顾伤痛下水救人,自己却差点丢了性命。又一次,他带几名新兵巡逻,途中突降大雪、道路受阻,他们靠仅有的10块压缩干粮和5个馕撑了3天3夜,最终完成巡逻任务。
2005年和2009年,巴依卡两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后来,巴依卡因疾病缠身,无奈离开巡逻队伍,但巡边卫国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2 英雄,卫国戍边16年!
拉齐尼出生于1979年,是巴依卡唯一的儿子。他在边境线上长大,看着父亲与边防战士一同翻山越岭,听父亲讲述爷爷巡边的故事。耳濡目染,拉齐尼从小就同边防战士结下深厚的情谊。
2016年11月1日,37岁的拉齐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的牧民,也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名护边员。图| 新华社
1987年夏天,一名边防部队的新兵在巡逻时不慎走失。拉齐尼听闻后主动向父亲要求参与搜寻,当时他刚满8岁。经过彻夜搜寻,拉齐尼和边防部队终于找到走失的新兵,成功挽救一个生命。此后,巴依卡在巡边时总会带上拉齐尼,让他跟着自己学习探路、熟悉方位、察看地形。从那时起,拉齐尼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护边员。
2002年12月,拉齐尼成为一名边防武警战士。拉齐尼退役后,巴依卡将自己手绘的“巡逻图”交给他,图中详细标注了吾甫浪沟的险段、坡度、冰河温度、宿营点以及防卫野狼的方法。2004年,拉齐尼正式成为一名护边员。同年8月,因表现突出,经部队推荐、塔什库尔干自治县县委组织部门考察,拉齐尼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感自己肩负重任,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帕米尔高原。
吾甫浪沟山高路险,环境恶劣,冬季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夏季常常“一日过四季”,边防战士外出巡逻只能骑牦牛甚至徒步行进。他们不仅要掌控边境信息,还要看护边境线附近的物资库,几人轮岗,一个月回家休息一天。若是遇上大雪封山,就只能把纸条绑在狗的脖子上回家报信。
无尽的危险与孤独中,拉齐尼就成了边防战士们的“安心丸”。提孜那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说,每次边境巡逻,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帮助大家化险为夷。因此,拉齐尼被边防战士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2011年11月,拉齐尼和边防战士们在巡逻时遭遇暴雪,积雪让牦牛寸步难行。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下、掉进雪洞,周围的冰雪还在垮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让大家不要动,随即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结成绳子,花了2个小时把皮涛救出来。他自己却被冻得不省人事,在县医院急救了3个小时。
2013年9月,巡边队行经乱石滩断崖时发生山体滑坡,过去巡逻的标记和路都没有了。拉齐尼自己前往峭壁探路,不料被落石砸中,鲜血直流。战士们赶紧为他包扎伤口。拉齐尼醒来后仍然坚持完成巡逻任务,他说,“绝不能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耽误了巡逻。”
十六年如一日,拉齐尼守卫在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每年巡边12次、行程1500多公里。
拉齐尼常常说,“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从每条山路的路况,到连队每个点位的情况,甚至每个战友的性格,拉齐尼都熟稔于心。有他在前方,再险峻的路也不再难走。
3 一心为民,他还是个“好代表”
扎根高原,默默奉献,一家三代接力为国守边的故事在喀什地区家喻户晓。
2017年,拉齐尼当选首届“感动喀什十大人物”。2018年,基层党员、护边员拉齐尼又有了新的身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后3年,拉齐尼围绕民生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了12份议案或建议。
2018年3月18日,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塔吉克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图|新华社
*提高护边员待遇,改善其工作条件。
过去,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辖区范围内,边境线上的护边员数量很少,点多面广、防控任务繁重。为此,拉齐尼提议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加强边境管控。
他的议案很快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当地护边员人数增加,定期轮休倒班、待遇提高,边境基础设施也得到极大改善。巡逻线建起了执勤房,护边员再也不用风餐露宿。巡逻队配备专业的巡逻车、对讲机、望远镜和卫星电话,改变了过去“巡边靠走、通信靠吼”的巡边方式,边境管控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拉齐尼还格外关注护边员的社保和医疗问题,真正让护边员队伍“留得住、守得住”。
十多年前,护边员每个月的护边补贴只有150元,现在每月已达2600元。按照这个标准,若牧民家中有2个护边员,即可保证稳定收入甚至脱贫。目前,全县护边员都已享受国家惠民补贴、草场补贴、社保等,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关注牧民,为祖国边防事业补充后备力量。
塔吉克族牧民熟悉当地地理环境、适应高海拔生活,是千里边防线上十分重要的后备力量。
2020年6月,拉齐尼正式担任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为了更好地履职,把民众心声带到两会,拉齐尼走遍当地农牧区,关心家乡建设与发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在他的努力下,当地农牧民已全部住进安居富民房,保证每个村都有幼儿园,人们可享受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此外,为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根据县委要求,当地矿场已全部停产,采矿区被种上牧草,得到改善。
如今,塔吉克族牧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对生活都充满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巡边队伍。
2020年10月,拉齐尼·巴依卡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1月,他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他说:“我是代表每一个在边境线上巡逻的护边员来领取这一份荣誉。”“我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国家政策好,我们的生活好。我一定会守好边境线,一代一代守下去,让伟大祖国永远平安。”
4 最后的“托举”,雄鹰永留雪山之巅
“来人啊!救救孩子!”
2021年1月4日13时56分许,一声惊呼打破了冬日的平静。
当时,在新疆喀什大学培训的拉齐尼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以下简称“木沙江”)正准备去吃饭。他们循着声音急奔过去,看到一位母亲在湖边哭喊求助。她6岁的儿子在结冰的湖面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
2021年1月5日,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的湖面。图|新华社
拉齐尼见状,没有多想便踏上冰面,前去救人。就在他伸手去拉孩子时,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也一齐跌入湖中。一同赶到湖边救人的木沙江打算用围巾把两个人拉出来,但拉不动。
那天,喀什的气温低至零下7摄氏度。湖水冰冷刺骨,很快就浸透厚厚的棉衣,拉齐尼渐渐体力不支。这时,他主动松开围巾,一只手拽住孩子、另一只手奋力向上托举,用尽最后的气力把孩子托在水面上。
闻讯赶来的群众也纷纷参与救援,可惜冰层薄脆,冰窟越来越大。10多分钟后,落水的小孩成功获救,拉齐尼却再也没有从水里上来。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一天。
当天深夜,拉齐尼的遗体被送回家中。他的父亲巴依卡说,“拉齐尼从小就心地善良,见不得别人有困难。其实,拉齐尼救人我并不意外,只是觉得无比痛心,我的儿子就这样离开了。”
16年,5840天,拉齐尼守护着帕米尔高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
拉齐尼走后,人们回忆起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其中,“人情味”是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拉齐尼生前最为挂念的,是一位陪伴他5年、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一头白耗牛。
红其拉甫边防地势险要,车马难以通行,巡逻只能依靠“高原之舟”——牦牛。参与巡边的牦牛必须耐力好、性格温驯坚毅,才能承担重任。
2014年9月,拉齐尼与他的白牦牛像往常一样巡边。过最后一条河时,白牦牛被石头卡住,倒在河里不能动弹,仔细检查后才发现它的腰断了。巡边队就要返回,白牦牛却走不了了。拉齐尼抱着白牦牛失声痛哭,“实在没有办法,才不能带你回去,你要在原地慢慢恢复,等腰好了一定要自己回来!”临走前,拉齐尼在白耗牛边放了很多草,边哭边回头张望,不忍离去。可惜的是,一年后,当拉齐尼再次见到白牦牛时,它已经变成了一具尸骨。
“亲密战友”的离去成为拉齐尼多年的隐痛。2020年10月2日,拉齐尼应邀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大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刚到乌鲁木齐的那天晚上,在宾馆里,我又梦见我的白牦牛,6年了,我经常梦见它……”
实际上,从爷爷凯力迪别克开始,拉齐尼家中先后已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因摔伤丧失劳动能力,但他们从来没要过任何补偿。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如今,边境线上再也看不到拉齐尼和他的牦牛的身影。但是,拉齐尼的铿锵誓言仍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帕米尔雄鹰”将永远飞翔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1月19日,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决定,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 守护万家灯火
拉齐尼的故事,也是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护边员的故事。
“不穿军装却甘守边防,不是战士却一心戍边。”在祖国绵长的边境线上,还有无数的护边员正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铸就祖国的界碑,用心守护着每一寸国土,守护国人的每一份幸福。
在新疆克孜勒苏军分区,通往冬古拉玛山口的巡逻线上,有一座不挂牌的“特殊兵站”,巡逻归来的战士都能在这里吃到布茹玛汗做的饭菜。
1960年代,19岁的布茹玛汗跟随丈夫来到中吉边境冬古拉玛山口戍边守防,成为新疆首批、唯一的女性义务护边员。五十多年的护边岁月,布茹玛汗早已记不清救治过多少冻伤、摔伤的巡边战士。能让战士在巡逻途中有个歇脚之地,喝一壶热奶茶,添几双棉袜,她便心满意足。
在号称“西陲第一哨”的斯姆哈纳边防连,护边员卡德尔·卡斯姆将自己戍边几十年间积累的经验编写成《戍边遇险急救手册》。巡逻路上,哪里易发泥石流、哪里会雪崩、哪里有野狼出没,每个时节会发生的各种险情及预防急救措施……翻开《戍边遇险急救手册》,应有尽有,一目了然。
除了给巡逻官兵当向导,他还深入连队、牧区,讲解避险技巧与巡逻自我保护知识。每逢新兵下连,他都主动到连队向新战士讲解《戍边遇险急救手册》,并请他们和自己一起写下去。如今,《戍边遇险急救手册》越来越翔实,卡德尔也成了辖区名副其实的“活地图”。
在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勐伴边境派出所护边员王黑安戍边巡逻已16年有余,当地茅草山村的村民们都称他“若约黑”(在哈尼语中意为“带头人”)。茅草山村三面都是边境线,在王黑安的带领下,茅草山村联防队每月组织开展2-3次巡边活动。
去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防止边境村寨境外疫情输入的工作尤为重要。除了常规巡边外,王黑安主动负责边防政策法规宣传、边境联合巡逻防控和社会维稳,收集上报边境一线的各类信息。为防止境外输入,他将茅草山村小组4名村干部、20名联防队员和63名民兵组成多个梯队的边境巡逻队,分组日夜对边境一线蹲守,发现偷渡入境人员就交给边境派出所送去隔离。
如今,茅草山村小组发现并移送勐伴边境派出所偷渡人员已达97人,是全县边境村寨中疫情防输入工作做得最好的。
疫情期间交通受限,内蒙古边境牧民生活极其不便,当地新巴尔虎右边境管理大队护边员特木其勒图发挥语言相通优势,主动承担起“采购员”的重任。每天7点,他从距旗所在地80公里外的牧区赶往阿镇,与边境派出所民警一起为边境前沿牧民群众采购物资,保障牧区生产生活物资需求,减少群众外出交叉感染疫情风险。
当地还有125名像特木其勒图一样的护边员,化身一线“采购员”“防疫宣传员”,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力量。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西部的木斯岛冰山上,有着100多公里的边境线,80多名护边员常年驻守于此。
2021年新年刚至,他们像往常一样把国旗带到山上,让五星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边境,与祖国一同迎接新年的第一道阳光。
1月8日上午,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召开年度护边员表彰大会上,表彰来自全疆的100名优秀群众护边员。其中有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的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获评“时代楷模”称号的护边员魏德友,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的护边员马军武,还有无数此刻仍奋战在边境防线上的护边员们。
比起褒奖,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是否被看见,那群守护大家平安幸福的人一直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