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陵:这里是关系中国命运的地方|2021-03-12

    伯陵说:    

想保中国必保蒙疆藏,

想保蒙疆藏,

就要在河西走廊保持战略进攻。



1



今天继续聊地理和国家的话题。

我们以前说过,欧亚大陆是典型的哑铃格局,就是说汉唐、罗马等强国都在欧亚大陆的两侧,中亚地区虽然有贵霜、大食和奥斯曼帝国崛起,但始终不能持久。

原因便是欧亚大陆的两侧是角地,国家崛起之后,不必担心敌人从四面入侵,只要专心对付一面的敌人就行。

中亚正好处是世界中原,四周又没有高山大川做保护,导致争夺世界霸权的国家,都想来碰一下运气。

于是中亚强国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做世界强国争霸的主战场,要么做中间商吃世界贸易的红利。

世界贸易,就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

其实中国的地理环境也是这样。

能统一天下的政权,往往是在四个角地崛起的,比如关中的刘邦和李渊、长三角的朱元璋、辽东的努尔哈赤。


那些在“四战之地混饭的政权如曹操、朱温,总是打的非常艰难,不是在灭火,就是在赶去灭火的路上。

在欧亚大陆的版图上,中国和欧洲就在两个角地。

但中国和欧洲有一点不同的地方。

欧洲进入中亚地区,没有特别残酷的地理环境阻拦,只要实力足够,便能组织军队一路向东征伐,直到实力消耗殆尽为止。比如精神小伙亚历山大,带着几万部队从马其顿出发,12年时间便横扫中亚,直到击败印度才返回故乡。

以前网上有个话题很热门:“如果亚历山大大帝不返回,能不能击败战国诸侯,甚至统一中国?”

这个话题就很扯了。

问题的关键不是能否击败战国诸侯,而是亚历山大就来不了。

因为中国的地理环境太特殊了,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南是农耕区,也是中国数千年的基本盘。而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北,则是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

这两个地方现在开车去都费劲,更别说“出门基本靠走”的古代了。

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是独立地理单元,彻底把中国和其他国家隔离,导致中国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亚历山大也不知道中国的存在,望着白雪漫天的喜马拉雅,可能他以为到了世界的尽头。

你说,亚历山大怎么来中国?

即便他想尝试一下,估计刚翻过雪山,队伍就废了,而前方还有数千里的牧区要走,能活着吃到秦国糙米就谢天谢地吧。

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命运。

欧洲和中亚频繁交流的时候,中国像一座孤岛似的,被两座高原封锁在欧亚大陆的最东边,以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国家。

而中国想走出去和其他文明交流,唯一的通道,就是两座高原之间的河西走廊

只有穿越千里河西走廊,才能进入新疆,继续向西翻越葱岭,才算走出地理封闭圈,和其他文明国家接轨。

太难了。

而两大高原的包围,对于农耕区的中国王朝来说,也是决定国运上限的天花板。

因为在海洋时代来临以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契丹、蒙古和满清。

他们知道,想占领文明根深蒂固的中国很难,便以骚扰抢劫为主,再加上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就会在蒙古高原发育壮大之后,沿着草原继续西进,把能占的地方都给占了。

那么很自然的就来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做为农耕区、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的唯一通道,最短处只有几公里,属于易攻难守的兵家重镇。

游牧民族占领河西走廊可以和羌人、喇嘛勾搭在一起,对中国王朝形成C型包围圈

这不就被彻底锁死了么?

原本中国就处于地理封闭的环境,不容易和其他文明交流,现在连农耕区都出不去,被游牧民族联盟堵在家门口猛锤,还有啥前途可言?

结果就是中国王朝在农耕区内卷到死。

而且失去河西走廊,中国王朝会面临无限可守的窘境,游牧民族的骑兵用几天时间,就能突破防线进入关中,扰乱中国的正常建设。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如果只想守住长城,往往连长城都守不住,唯有把边境线推到极致,才有可能守住长城。

于是很多牛逼人物形成一种共识:

想守长城必须征服蒙古高原,想征服蒙古高原必须占领河西走廊,而想持久占领河西走廊必须占领新疆

也就是说,东北、蒙古、新疆和西藏是中国的天然安全疆界,把这几个地方占稳了,中国才有安全可言。缺了任何一块,中国的安全就面临危险。

这是一环扣一环的地缘战略,不是人力能改变的,而这盘大棋的关键点就是河西走廊。

有了河西走廊通盘皆活,没有的话就等着灭国吧。


可以说,河西走廊是中国最重要的地方。


2

西汉初年,中国第一次面临C型包围圈。

秦始皇去世以后,中国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国朝廷为了扑灭农民起义,便把驻扎在河套的秦军调回来,投入中原战场。

这支军队就是“北却匈奴700里”的雄师,蒙恬的老部队,结果回到中原不仅没出什么成绩,在“巨鹿之战”被项羽给灭了,反而造成长城防线空虚,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匈奴的冒顿单于发现机会,悄悄派兵南下,占领了河套地区,在中国的头上悬了一把刀子。

而在占领河套地区的同时,匈奴还在另外两条战线出击。

当时的东北是东胡的地盘,实力非常强大,看不起同样是羊倌的匈奴,经常去敲诈勒索。东胡要黄金珠宝,匈奴给了,要女人也给了,后来东胡觉得:“匈奴不过如此,那就要点土地吧。”

匈奴的冒顿单于怒了,祖宗的土地怎么能给人呢,办他。于是趁东胡不以为然的时候,一战夺取东北土地。

东胡舔着个脸说:“我大意了啊,没有闪,匈奴不讲武德。”

夺走东北之后,匈奴挥兵西进。

河西走廊生活的是一群吐火罗人,属于印欧语系的白种人,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和现在的欧洲白人同种同源。他们操着一口吐火罗语,被国学大师季羡林研究了一辈子。

换句话说,白种人在2000年前就迁徙到中国境内,准备以种族侵略的方式,住下不走了

吐火罗人在西域建立了库车、龟兹、于阗等国家,河西走廊上则是乌孙和大月氏部落。

后来大月氏赶走乌孙,匈奴又驱逐大月氏,河西走廊成了匈奴的地盘,于是一个C型包围圈形成了:



到汉武帝做皇帝的时候,中国被匈奴压得喘不过气来,汉武帝不能忍,听说大月氏和匈奴有仇,便让张骞带领使团去搞外交工作,争取说服大月氏,联合起来夹击匈奴。

这是中国第一次站在世界舞台上,施展合纵连横的外交手段。

张骞出使13年,发现不得了。

这个世界太大了,中国以为的“天下”不过是角落而已,在长安以西是千里河西走廊,再往西走是遍布数十个国家的西域,翻越葱岭还有更大的天地。

而征服匈奴的关键,便是那条细长的河西走廊。

13年后,张骞穿着破衣烂衫回到长安,把所见所闻告诉汉武帝。汉武帝是多么牛逼的战略大师啊,一听就明白了:“这块地方,咱们得占了。”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一年两次扫荡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匈奴的混邪王和休屠王抵抗不住,干脆投降了。



汉武帝把4万匈奴人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和云中,也就是陕甘和山西北部,想让匈奴和汉族融合起来。并且在河西走廊陆续设立4个郡:

酒泉郡,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命名。
张掖郡,张中国之掖,断匈奴之臂。
敦煌郡,以“广开西域,故而大盛”为名。
武威郡,彰显武功军威。

这四个郡的名字都很好听,寓意也很美,为了不辜负美丽的名字,汉武帝动员了8万人移民河西走廊,把游牧区变成农牧混合区。

中国人的种族天赋是种地,如果在什么地方开始种地,那就说明不准备走了。

也正是从汉武帝以后,河西走廊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和西域联系起来,彻底断掉匈奴的大后方,让他们只能在蒙古高原困死,最后臣服于中国。

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在这样的基础上,各率5万骑兵北伐匈奴,卫青全歼匈奴单于主力部队,霍去病则饮马瀚海、封狼居胥。

至此,中国海阔天空。

不过击败匈奴,只是打破了C型包围圈,想走出欧亚大陆的地理封锁,还要征服西域才行,如果中国没有进入西域,怎么能和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接头?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统帅6000匈奴骑兵、数万恶少年出敦煌,讨伐有汗血宝马的大宛。

大宛在葱岭附近,而在敦煌和大宛之间,则是没有彻底臣服的西域国家。那么在李广利征伐大宛的时候,西域国家怕不怕?

怕就对了。

通过征伐大宛的军事行动,顺便威慑西域其他国家,最后把西域彻底收入囊中。征伐大宛要汗血宝马,只是名义而已,而在冠冕堂皇的名义之下,隐藏着汉武帝的中国地缘大战略

有些事能做不能说,有些事能说不能做,领导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是想让你以为事情就是这样的。

其实呢,目的并不重要,过程才重要。

李广利接到命令,带着部队出发了,结果西域国家都坚守城门,不给粮食,李广利的部队没到大宛,就剩下几千人。稍微打了一下郁城,发现打不过,就返回敦煌,还给汉武帝上书:

“没粮食,兵少,根本打不过,要不就算了吧?”

汉武帝都气的吐血了,丫真是个猪啊。

你连大宛都打不下来,岂不是让西域国家看笑话,让他们说“不过如此”,那还怎么征服西域?要是没有西域的话,一不能把汉文明推向四海,二要重新面对匈奴征服西域的危险。

这些话我不能明说,你不会自己悟啊,真特么是猪。事到如今,汉武帝也不能隐藏真实意图了:

宛小国不能下,则大夏之属轻汉,为外国笑。”

随后汉武帝命令封锁玉门关,敢踏入玉门关一步者斩,并且在全国搜捕恶少年和骑兵,1年后在敦煌集结了6万人、3万匹马、10万头牛,除此之外在河西走廊部署18万部队,随时准备支援。

汉武帝动员中国的战争潜力,就为了几匹马、出一口恶气?谁信谁傻。

贰师将军李广利得到补充,重新出发了。

西域国家看到出关的雄兵,彻底蒙了,这是以前的乞丐部队吗?先别管那么多了,赶紧保命吧,于是“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仿佛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样子。

轮台国不服,屠之。
郁城不服,斩王头

3万汉军抵达大宛城下,先断水源,围困大宛城40多天,城里的大宛贵族受不了了,赶紧杀掉国王,送马议和。李广利和属下商议,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那就议和回家吧。

他们册立亲汉的新国王,带着3000多匹汗血宝马返回敦煌。

汉武帝非常高兴,封李广利为海西侯,斩郁城王的赵弟为新畤侯,两千石以上高官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相当于一次性封了100多名省部级官员,1000多名厅级官员。

豪横啊。

汉武帝有高兴的理由,因为通过4年的血战,无数战士出了玉门关就再也没回来,却换来中国战略空间的扩张。

于是中国的战略版图成了这样:



匈奴在草原孤单寂寞冷,羌人在青藏高原瑟瑟发抖,葱岭以西的康居、大月氏和大夏,原本是准备迁居中国的白种人,现在也成为能歌善舞的种族


后中国再也不担心匈奴的威胁,更是用人力打通地理环境的封锁,正式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去。

中国犹如展翅的雄鹰,开始腾飞九天。

3

以后的两千年,河西走廊一次又一次决定了中国的命运。

唐朝以河西走廊做前进基地,反复虐杀突厥的复辟阴谋,并且从甘肃和四川出击,和青藏高原的吐蕃较量多年。

出玉门关收复西域,更是牵制了突厥和吐蕃的力量,让他们不能集中力量围攻内地

如果唐朝没有河西走廊,也没有收复西域,面对强大的突厥和吐蕃联盟,恐怕连抬头做人的勇气都没有。

而这也是北宋的困境。

北宋自始至终都没有收回河西走廊,因为西夏在河西走廊,赵官家怎么都打不过,被辽国和西夏联手欺负了很多年。

随后蒙古崛起,陆续灭了金国、西夏、西辽、吐蕃和大理,形成以蒙古为核心的部族联合政权,各部族紧紧团结在蒙古的周围,对宋朝组成C型包围圈

这种搓到家的地缘战略,神仙来了也没办法。

很多人用宋朝的战胜率和钓鱼台说事,想证明宋朝还不错,但战术的胜利掩盖不了战略的失败,整个国家都被蒙古包围了,部队再能打,又能坚持多久?

宋朝被灭国,很奇怪吗?

其实明朝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亡于游牧民族的C型包围圈。

自从“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开始战略收缩,再也没有恢复汉唐荣耀的雄心,逐渐宋朝化。长城外的国土守不住就算了,保住中原汉地就行。

明朝战略收缩,长城外的游牧民族却在到处串联

万历初年,也就是张居正改革的年代,蒙古俺答汗和西藏喇嘛取得联系,到青海做了亲切的交谈,从此蒙藏一家亲。而迁徙到西域的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等漠西蒙古,和西藏喇嘛的关系也特别亲密。

满清崛起以后,于1632年收服漠南蒙古,皇太极加冕为蒙古大汗,2年后漠西蒙古的总盟主固始汗派人出使东北,做了满清的附庸。

1645年,满清刚定都北京不到半年,已经占领西藏的固始汗,代表漠西蒙古和西藏归顺。

两大高原包围中国的战略,再出现了。

可以说,满清正式平定中原之前,草原大串联就完成了,在战略上包围了明朝和李自成

游牧民族联盟两次入主中国,都是打通两座高原对中国农耕区进性战略大包围,让中国王朝进入无险可守的窘境,最终沦为亡国奴。

这也再次证明:

想保中国必须保蒙疆藏,想保蒙疆藏,就必须和汉武帝一样,在河西走廊保持战略进攻

而中国的战略退缩,进一步把自己孤立在欧亚大陆的角地里,甚至在大航海时代都退缩回来,彻底和世界其他文明失去交流的渠道。

这是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决定的中国命运。

凡是遵循历史规律的王朝,都走上了万国来朝的通天路,而心存侥幸的宋明,不可避免的国破家亡。

所以教员在建国前就表明态度,东北是一定要解放的,新疆和西藏也是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是中国人不可动摇的底线。

蒙疆藏和河西走廊一起,组成中国基本盘的外围防御圈,保证了宋朝以来从未有过的国家安全环境。

4



前段时间,美国造谣中国在新疆实行“种族灭绝”,被王毅外长怼回去了,这点我们也无需再反驳。

美国是老阴阳人了。

他们以人权为武器,做一些“能做不能说”的事情,目的并不重要,过程才重要。

这次造谣新疆的“种族灭绝”,目的也不是关心新疆人民,而是挑拨离间,想通过长年累月的抹黑造谣,把蒙疆藏分离出去。

我们今天聊的是地理和国家的关系,那么就能知道,一旦中国失去战略进攻的姿态,将会是什么结果。

毫无疑问,北京是边境线上的首都,有多危险不用多说了吧。而没有新疆和西藏,陕西和四川就成了边疆,那么河西走廊也保不住。

如果真的成这样,美国要笑开花了,他们可以明目张胆的在蒙疆藏培养代理人,像当年的蒙古和满清一样,在西边形成一个C型包围圈,和太平洋的岛链封锁一起,把中国困在长城以内。

这比地缘战略最差的宋朝都不如,起码宋朝的海路很顺畅。

所以蒙疆藏绝对是不能碰的底线。

历史不会重复,但规律是相同的。

地球在造物的时候,给了我们“两大高原夹农耕”的地理环境,那么想摆脱地理对国家的制约,还得以河西走廊为战略支点向西走,再加上东部的海洋路线,两条腿走路才稳。

从这个层面来说,中国要突破的不只是美国封锁,和欧亚大陆的地理格局较量,才是永恒的主题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陵:这里是关系中国命运的地方|2021-03-1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