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花猫哥哥| 从《鹿鼎记》到《潜伏》:做人的心机 |2021-03-12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情结——总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天选之子,未来铁定会做一番大事业。

我也不例外,特别是我读书时期数学与作文特别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激励更是强化了我智商的优越感。

这种智商的优越感在年少的很长一段时间让我认为——自己与其他人相处的时候,可以通过更强大的智商去算计别人而获得利益。

成年之后才慢慢悟到,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可笑而且幼稚。

1  韦小宝与海公公

举个例子。

年轻时代最喜欢的书就是金庸的《鹿鼎记》。那个时期读书其实就是把自己代入为主角,跟随主人公韦小宝一起闯荡江湖。

韦小宝发迹源于进入皇宫之后,应该说对韦小宝人生影响最大的启蒙老师就是皇宫里御膳房主管太监海大富海公公。

阅读《鹿鼎记》最大的震撼就是海大富拆穿韦小宝身份的时刻。本以为韦小宝早就把海大富骗得团团转,让后者对韦小宝假冒的小桂子身份深信不疑,其实海大富从一开始就知道韦小宝是假冒的西贝货,只是出于要利用韦小宝的目的才隐忍不发。

在书中,作者其实在前期海大富与韦小宝的对话中已经有多处伏笔暗示,可惜年轻时期心浮气躁,已经将自己深深代入到韦小宝的角色——

自恃聪明绝顶,可以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所以对于前期文章的伏笔暗示一律视而不见,最后在海大富拆穿韦小宝身份时才大为震撼。

后来年长之后再重读《鹿鼎记》,这一次读来感觉意味又大为不同,特别是前期海大富与韦小宝相处时的对话——几乎无时无刻不感觉到杀机四伏,令人不寒而栗。

随便列举几段对话。

韦小宝喜道:“你肯教我上乘武功那真是求之不得了。公公你这样一身好武艺不收一个徒儿传了下来岂不可惜?”海公公道:“世人阴险奸诈的多忠厚老实的少。收了个坏徒儿让他来谋害师父却又何苦?”

按:海公公这段话其实大有深意,但是韦小宝居然毫无反应。

海公公道:“你没忘了就好。”韦小宝道:“我怎么会忘?你公公待我真是没得说的我如不想法子好好报答你这一生一世当真枉自为人了。”海公公喃喃地道:“嗯,我如不想法子好好报答你这一生一世当真枉自为人了。”

按:看到海公公要“想法子”一生一世“报答”韦小宝我身上寒毛都立起来了,为啥第一遍阅读时居然毫无感觉?

海公公摇了摇头说道:“别胡吹大气啦桌上的饭菜快冷了你先去喝那碗汤罢!”韦小宝道:“我服侍你老人家喝汤。”海公公道:“我不喝汤,喝了汤要咳嗽。”韦小宝道:“是。”自行过去喝汤心道:“我老人家喝汤倒不咳嗽。”

按:很明显海公公很刻意让韦小宝单独去喝他为之准备的“汤”,但是我第一次阅读时居然对其中蕴含的极大危险毫无察觉,是什么蒙蔽了我的双眼?

韦小宝道:“是啊,要借那《四十二章经》是更加容易了。公公你眼睛不大方便却要这部经书有甚么用?”海公公幽幽地道:“是啊我眼睛瞎了看不到经书……你却可读给我听啊。你一辈子陪着我……就一辈子读这《四十二章经》给我听……”说着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

按:已经病入膏肓的海公公要韦小宝一辈子读这《四十二章经》给他听,韦小宝就没想想,海公公如果死掉了,怎么才能做到让自己“一辈子”去陪伴海公公呢?

文中除了这些草蛇灰线的伏笔,对于海大富早就洞察韦小宝的身份其实更有一段呼之欲出的明写。

海公公道:“你见过千手观音没有?”韦小宝道:“千手观音?我见过的观音菩萨身上生了许许多多手。每只手里拿的东西都不同,有的是个水瓶,有的是根树枝,还有篮子、铃子好玩得紧。”海公公道:“你是在扬州庙里见到的么?”韦小宝道:“扬州庙里?”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一个箭步窜到门边便欲夺门而出。

海公公道:“千手观音嘛,天下就只扬州的庙里有,你没去过扬州庙里怎能见到千手观音?”韦小宝轻吁一口长气心道:“原来只扬州的庙里才有千手观音,险些给你吓得拉尿。”忙道:“我怎会去过扬州?扬州在什么地方?千手观音什么的是听人家说的我可没见过。想在你老人家面前吹几句牛,神气神气,哪知道你见多识广一下子就戳破了我的牛皮。”海公公叹道:“要戳破你这小滑头的牛皮可实在不容易得很。”

这段描述其实已经点明了海大富知道韦小宝的真实身份,只不过觉察到韦小宝要逃走,才用一个极为拙劣的理由来圆谎——千手观音只有在扬州庙里才有。

偏偏如此拙劣的谎言不但韦小宝信了,第一次阅读《鹿鼎记》的我也相信了——虽然现在来看很不可思议,其实仔细分析当时心态也是很正常的反应。

当一个人卖弄小聪明去欺骗他人的时候,其基本前提就是把别人当做傻子,根本就不会相信其实自己耍弄的这些小聪明的伎俩早就被别人所识破。

可能有人会说,韦小宝毕竟是小孩,与成年人相比阅历有限,所以卖弄小聪明容易被识破,其实,在成年人世界里,很多人卖弄小聪明时在别人眼里其实是洞若观火。

我有一群朋友,平时聚会之后有时也打打麻将娱乐,一般来说,我们约定的规矩就是麻将赢家最后要买单。

其中有一个人,每次赢了不少局之后总是在12点之前找个理由提前离去,可能他自己觉得做得很高明,其实我们都心知肚明——这不就是不想买单吗?

2  余则成与吴敬中

再来一个经典例子。

电视剧《潜伏》大家都应该看过,那么在看完这部电视剧之后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过一个关键的问题——军统天津站站长吴敬中最后是否知道余则成就是共谍?

答案是肯定的。

吴敬中至少到剧情后期应该就能确定余则成是共谍。

为什么?

在电视剧的最后,余则成与吴敬中在飞机上有两句经典对白——我认为其实就是吴敬中向余则成摊牌——

余则成:站长,我喜欢潜伏,刺激。

吴敬中:你心重,手不狠,不适合潜伏。

这段对话堪称神来之笔!

原因很简单,如果余则成不是共谍,吴敬中这样评价余则成是不大恰当的。

余则成在天津站干了什么?无非就是与几个中层干部明争暗斗,最后几个中层干部(包括马奎、陆桥山、李涯)全都死于非命,所以最多评价余则成“心重”,但是评价“手不狠”却很不正确。

但是,如果余则成是共谍,这个评价就是十分精准的。

余则成在天津站时出了这么多泄密事件,最后不但全身而退,还把天津站所有中层干部整倒整死,说“心重”一点也没过。

最为关键的是,对于引发余则成身份危机的两个关键证人,一个是许宝凤,一个是地主王占金,余则成完全有机会将他们杀人灭口,但是余则成却没有这么做,最后事态完全失控,如果不是廖三民拼死牺牲搞掉了李涯,余则成早就领了盒饭。

所以站长评价余则成“手不狠”也是非常准确的。

现在我们来看站长回复余则成的这句话——“你心重,手不狠,不适合潜伏”,其实就是表达了这样的含义——我知道你是共产党,如果不是我护着,你在天津站根本就不可能活到今天!

说站长一直护着余则成也是事实。

在剧中后面部分,李涯抓到把柄要调查余则成的时候,站长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甚至最后还勃然大怒,庇护之心溢于言表。

最后李涯拿到翠萍的录音证据后,站长的态度也十分暧昧,首先是打着亲自审问的招牌其实是单独审问,在审问之初站长居然说出这样的话——

“则成啊,但愿这次你能交代得过去!”

如果站长真想查明余则成是否是天津站的共谍,他怎么可能说出这样带有明显暗示的话——

你只要交代得过去(把谎言编圆了)就可以了!

所以,余则成拿出了伪造的录音带,其实细究起来只能证明录音带有伪造的可能,根本就没有洗脱余则成自身的嫌疑,站长下了一个抓捕谢若林的命令之后——也就是事情根本就没有搞清楚之前,就下令将余则成与翠萍释放了!

这种表现与审问之初站长的暗示——“则成啊,但愿这次你能交代得过去!”——是一脉相承的,余则成只要交代得过去,站长就立马放人。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站长明知余则成是共谍却还要护着他?

其实剧中也有交代。

站长与余则成这两段对话是意味深长的,某种层面而言,这就是国民党军统天津站站长向一个地下党汇报自己的心理变化历程——对国民党已经失望透顶了,所以,想“犯错误”了!

我们深究一下,站长想犯什么“错误”?

贪污受贿吗?

在国民党内部贪污受贿真不算错误,最关键的是站长说的是“想犯错误”——也就是还没发生的事情,贪污受贿则是站长已经做过的事情。

所以,站长想犯的错误就只能是通共、容共。

站长作为天津站最大的领导突然对一个自己的下属说这样的话,不是很耐人寻味吗?按照正常的官场逻辑,即使站长再把余则成视为心腹,也绝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站长这么做了,就意味着没有把余则成当做一个普通的下属,而是有特殊身份的人。

说实话,站长对共谍态度暧昧,甚至多次出手庇护在当时大环境下也不算什么孤例。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系统被红色特工渗透得如同一个四面透风的筛子。从国防部到保密局,从中央军到地方军,从胡宗南到傅作义,到处都有红色特工活跃的身影。

最后这些红色特工基本都活到胜利之后,国民党情报系统在解放战争期间就没抓到一个像样的高层共谍。

为什么?

仅仅把原因归结为国民党情报系统太过无能是难以解释的,最大的原因还是国民党高层系统存在着无数个“吴敬中”有意无意地庇护着共谍。

至于站长最后突然强制性把余则成带走其行为逻辑也很好解释——当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虽然还有一个台湾的退路,但是当时国民党高级官员没有谁认为台湾守得住(谁也不知道会爆发朝鲜战争),把余则成留在身边,关键时刻就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而已。

那么,站长为什么知道余则成就是共党?

其实逻辑也很简单,天津站能接触到机密情报的一共就三个中层干部,前期是马奎、陆桥山、余则成,然后马奎死了,陆桥山也死了,接替马奎的李涯最后也死了,就一个余则成活蹦乱跳活到最后,期间天津站泄密事件从未停止——

也就是4个有条件接触高层机密的中层干部有3个都死了,站长如果这样都还不知道余则成就是那个共谍,那才是一把岁数活到狗身上了。

所以,别看电视剧里余则成精明强干,把整个天津站上上下下玩弄于股掌之间,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有心人眼里余则成是啥身份其实也是洞若观火。

3  大哉斯言

当然做潜伏工作要掩饰与伪装是不得已之举,我对解放战争中红色特工的贡献一直心存敬意,以《鹿鼎记》与《潜伏》做案例只是希望说明一个基本的规律——

在绝大多数时候,把别人当傻子,以为靠心机与手腕可以把别人骗得团团转,最后很难有好下场。

2年前,我的一个老大哥与4个朋友合资投资一个大型项目,最后自身实力不是最强,出资也不是最多的我的这位老大哥被几位朋友推选成项目的董事长。这个事件让我很有点意外,后来我向他请教其中的原因。

老大哥淡淡一笑说道:“因为我做人最透明。”

真是大哉斯言!

做人与其有城府心机,还不如透明得好!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花猫哥哥| 从《鹿鼎记》到《潜伏》:做人的心机 |2021-03-12
分享到



此处已为本篇文章末尾。如果出现付费按钮,汉风网网站对非会员老友提示:
请您放心购买,如果您支付打不开的话,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微信号:hanfengkefu007 免验证),五分钟内发您全文
联系客服办法请点击网站地址http://hanfeng1918.com/baijia/92855.html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客服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