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王正兴:再来一篇重磅文章,美军上将:我没给中国人钱,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吹捧我?|2021-04-22

一、被中国作家们编造出来的谬误
在我们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书籍上,经常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一段话:刚刚上任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摸清了志愿军的弱点,将志愿军的进攻称之为“礼拜攻势”和“月夜攻势”,制订了“磁性战术”——利用志愿军白天作战和机动困难的弱点,以一部兵力和志愿军保持接触,掩护主力迅速后撤,建立新的阵地,并依靠机械化和摩托化装备每次后撤的距离为20-30公里,这个距离正好是志愿军徒步追击一夜的行程。当次日凌晨志愿军迫近时,“联合国军”早已占领新阵地,而志愿军徒步行军疲劳,难以获得歼敌战果。志愿军之前以战役突然性和战术新奇制胜的优势难以发挥,进行运动战的难度大大增加。
或者这样一段话:抗美援朝第四次、第五次战役中美军采用的“磁性战术”,“磁性战术”是快速装甲部队的穿插、空降部队机降和地面主力部队的“齐头并进”的组合战法,敌后空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对方缺乏大纵深防御和处于运动战时,就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因为李奇微发现志愿军的攻势一般只能持续一个星期左右,通过分析认为是志愿军后勤供应不足造成的。根据志愿军这一特点,李奇微在实施空中绞杀战的同时,也改变了联合国军在地面的战术。在志愿军进攻中夜间穿插时采取节节撤退的战法。其主力在白天撤退,担任掩护的摩托化部队和坦克黄昏撤退,每天最多只退20公里,恰是志愿军一夜前进的路程。志愿军的攻击部队在夜间抓不住敌人,天明后又正好进至敌预设阵地前,反遭空炮火力的猛袭。待志愿军后撤时,联合国军则集中力量进行全线反扑。以坦克群和摩托化步兵组成“特遣队”在大批飞机掩护下沿公路向志愿军的纵深迅速穿插,抢占桥梁和渡口,后续部队则跟进实施包围。
经过中国作家们不遗余力地宣传,只要熟悉朝鲜战争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件事:李奇微发明了“磁性战术”,成为了对付志愿军的有效手段。
所以经常会用读者在我的文章后留言提到这一点。
这是不折不扣的谣言!
二、让志愿军王牌师师长的亲身经历来打这些作家的脸
是哪个中国作家率先在他的书里制造这一谣言?这已经很难考证了。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作家们的这一“伟大发明创造”,美军上将李奇微自己都不承认。
李奇微自己也要奇怪啊,他和这些身处万里之外遥远中国的作家们素不相识,一分钱都没给过他们,可为什么这些作家要这样不遗余力吹捧自己呢?难道是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翻开《李奇微回忆录》,通篇没有“磁性战术”,没有“礼拜攻势”,没有“月夜攻势”。中国作家们写的这些东西,李奇微本人一个字都没有提。
我们来看一看志愿军头号主力师,116师师长汪洋的叙述。
汪洋师长是这么说的:敌人撤退时的战术是以坦克分队在撤退的公路,特别是山谷中的公路上展开,以火力和装甲组成防御,后面以摩托化步兵和炮兵阻击。我追击部队接近后,以坦炮组织压制,以空军掩护,在白天的条件下,我军只有挨打的份。用什么还击敌人?而每到黄昏,敌机械化部队只需1-2个小时的时间即可后撤30-50公里的距离,而我军要追击,又得一夜的时间才能赶上。天亮了,敌人又像前日如法炮制,我能奈何敌人?这是这次追击中我亲自的经历,我亲自看到敌人是如何阻击的,我曾亲自命令先头步兵分队停止无畏的进攻的;也曾想翻山包围敌人,可是未等我步兵爬上山去,敌人坦克只几分钟就远走高飞了,又怎能奈何敌人?
看起来汪洋师长的叙述和国内这些作家如出一撤啊?
可是,不巧的是,汪洋师长所说的“这次追击”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志愿军39军对美军第25师的追击,时间是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这段文字出自《汪洋回忆录》第七部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难得的战机 永远的遗憾——上草洞战斗》。
这下就有意思了。第二次战役时,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还是沃克,李奇微还在华盛顿当着他的陆军副参谋长。1950年12月23日,沃克死于车祸后。李奇微才奉命紧急前往朝鲜战场。
按照我们中国作家们的说法,原来李奇微是一个有超能力的人,能够穿越时空,在自己还没上任前,就指挥美军使用“磁性战术”了。
事实非常明显了,在李奇微来到朝鲜战场前,美军本来就是这么打仗的。所谓李奇微发明“磁性战术”的说法,纯属虚构。
事实上,这种战术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所有的游牧民族都会这一招。匈奴人用过,突厥人用过,契丹人用过,蒙古人用过,帕提亚人用过。凡是有机动优势和远程火力优势的军队,这一战术是他们的惯用招数。拥有绝对机动优势和火力优势的美军,没蠢到需要李奇微上任后,让李奇微来亲自指导怎么打。
本段参考资料:《李奇微回忆录》、《汪洋回忆录:十次突击》
三、到底什么是“磁性战术”?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磁性战术”是李奇微发明,这是中国作家们的编造。
那我们更要知道,中国作家们所叙述的“磁性战术”,更是胡说八道。
所以就必须讲一讲什么是真正的“磁性战术”。
1、“磁性战术”特定的使用范围
其实“磁性战术”在朝鲜战争中是美军在特定情况下采用的一种战术。这个特定情况就是防御,特指美军在战役进攻受挫,转为撤退,进行机动防御时使用的战术。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防御战斗包括阵地防御战斗、机动防御战斗、被围攻与突围战斗。
其中,机动防御包括警戒阵地战斗、主阵地战斗、退却和退出战斗。
而所谓的“磁性战术”只是机动防御战斗中“退却和退出战斗”阶段,美军使用的战术。
看到这个特定范围,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作家们的胡说八道有多离谱。
2、美军为什么会使用“磁性战术”?
原因是非常简单的,根本原因就是兵力不足,正面太宽,纵深不足。因为兵力不足,美军在战役布势的时候,是呈一个梯队部署的。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第二次战役的时候。对美军第8集团军来说,战场的正面实在太宽了。平均每个师的正面达到18-25公里,最宽的地方达到38公里,而纵深只有9-19公里。
用普通人容易理解的话来说,就是正面既宽大,兵力又分散。因此当志愿军转入反攻,美军进攻受挫,想要撤退的时候,美军之前的进攻部署是不容易迅速收拢部队,转入撤退的。这就要求美军必须采取机动防御。而“磁性战术”正是美军在进行机动防御时的主要手段。利用美军的机动优势和火力优势,杀伤志愿军的追击部队,保障撤退的顺利进行。
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美军的军事思想有一点和我们中国是一样的,那就是美军认为,防御战斗不是单纯的防御,而是为进攻战斗创造有利条件。其实所有军事强国都是这种军事思想。
因此美军在进行机动防御时采用“磁性战术”,亦是企图为其反攻创造出有利条件。我们要注意到,早在美军和志愿军初次交手后,就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并总结经验,拿出了应对手段。以美军的实力和人才储备,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但是沃克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时候,美军兵力不足,在防御战斗中用“磁性战斗”杀伤志愿军的效果,不足以为其集结反击力量创造条件。
所以在李奇微手上,就出现了一点变化。
3、李奇微有没有使用过“磁性战术”
因为“磁性战术”是美军在机动防御中的特定战术,而李奇微上任后,和志愿军的主要交手是第四次战役(第三次战役时李奇微刚上任,来不及整顿军队);而第四次战役是美军的进攻战役,根本不需要使用“磁性战术”。所以,李奇微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时候,“磁性战术”几乎没出现过,根本不是美军的主要战术手段。
但李奇微和“磁性战术”还是有关系的。那就是李奇微为“磁性战术”的下一步使用创造了条件。在李奇微任第8集团军司令后,美国向朝鲜战场大量增兵,美军的步兵和技术兵种都得到了极大补充。反映在战场上的就是,美军一个师的正面从沃克时期的18-25公里,变成了李奇微时期的10-12公里。纵深从沃克时期的9-19公里,变成了李奇微时期的16-30公里。
在正面变窄,纵深变深的情况下,美军的兵力就集中起来,防御更有了弹性。这样一来美军的步兵师就可以用预备队占领预先阵地,掩护第一梯队撤退。而美军第一梯队撤退后,亦可以在预先阵地依靠掩护部队的机动防御战斗,完成反攻准备。
所以,李奇微时期,美军虽然没有进行过机动防御战斗,但兵力和火力的增加,为机动防御战斗后转入进攻创造出了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磁性战术”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
4、范弗里特时期
对美军来说,机动防御是为进攻战斗创造条件。同理,对志愿军也是如此。在第四次战役机动防御作战后,志愿军后续部队终于入朝,并初步完成了作战准备。彭德怀决定发起第五次战役,对美军展开反攻。
此时,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换成了范弗里特。此时,范弗里特终于可以利用“磁性战术”为其反攻创造有利条件了。
于是,范弗里特在继承李奇微缩小正面,加大纵深的前提下,把主力配置在一线,以一部兵力配置在纵深。当志愿军展开攻势后,以在纵深的一部兵力掩护主力后撤。而承担掩护任务的部队始终保持与志愿军的接触,并不停利用炮兵、坦克、空军等远程火力杀伤志愿军进攻部队,以消耗志愿军兵力,同时不让志愿军接触其主力,为美军主力的重新部署,创造条件。
范弗里特在总结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的经验后,终于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成功利用了“磁性战术”创造出来的反攻条件,抓住了志愿军进攻转入衰竭的时机,大举反攻。
本段参考资料:《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对敌军的研究》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经验总结编写委员会编写,1956年10月
四、综述
朝鲜战争,美军所谓的“磁性战术”出现于战争的初期,但由于沃克兵力不足,无力利用美军的机动优势和火力优势创造出来的反攻战机;李奇微根本没发明创造和使用过“磁性战术”;“磁性战术”最终取得成果,是范弗里特终于有了利用美军机动优势和火力优势的兵力资本,并抓住了战机。
所以中国的作家们就不要整天发明创造历史了。
《美军第8集团军朝鲜战争报告:敌方战术》之封面
最后顺便说一句,所谓的“礼拜攻势”和“月夜攻势”也不是李奇微发现的。《美军第8集团军朝鲜战争指挥报告:敌方战术》在美国属于公开可查询的资料。志愿军喜欢在满月时进攻和志愿军的后勤保障能力不足,在美军第8集团军下属各军向集团军总部的报告中,经常提到。
上面这张图为《美军第8集团军朝鲜战争报告:敌方战术》第51页,红色标注的英文为美军指出:“中国人喜欢在满月时发起重大进攻。”这一段结尾的注释98,是指引用自美军第9军报告。其实我都根本不用截图上这种证据。脑子正常的人都能想到,志愿军喜欢在月夜发起进攻,这么点简单的东西,是用不着李奇微亲自去总结的。
也不知道中国的作家们为什么对李奇微这么偏爱,非要把“磁性战术”的发明权,“礼拜攻势”、“月夜攻势”的发现权,强加给李奇微。
其实他们制造出来的这种谣言,倒不是刻意造假,而是他们根本不去看美军的原始资料。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王正兴:再来一篇重磅文章,美军上将:我没给中国人钱,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吹捧我?|2021-04-22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