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一个坏土豆:60年前,印度的国运彻底终结!|2021-04-23

1



1889年,尼赫鲁生于印度的婆罗门家庭。


尼赫鲁的祖上是克什米尔著名学者,有次受到莫卧儿帝国皇帝接见,便把他带到德里,进入莫卧儿帝国的权力圈子。


此后200年,虽然家族随着印度国运跌宕起伏,但尼赫鲁的祖父依然是德里市长,父亲是印度最杰出的律师之一。


尼赫鲁生在这种家庭,基本是在蜜罐里长大的。


其他印度小朋友在贫困线挣扎的时候,尼赫鲁早已不用为生计发愁,甚至不用去学校读书,因为有家庭教师专门教尼赫鲁。全班就一个学生,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是他。


1905年,尼赫鲁到英国留学。


他先到哈罗公学读书,仅仅用2年就完成学业,紧接着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3年后又得到学位证书。别人需要10年读完的课程,尼赫鲁只用5年就完成了。


从这个速度来说,他简直是天才。


正是在英国,尼赫鲁学到一种理论叫“费边主义”,这种理论特别讨厌各种激进的社会革命,讲究用经济和宪政方式,温和的实现社会公平,并且要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共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说人话就是——能吵吵尽量别动手。


不过此时的尼赫鲁年轻气盛,不愿意和老头子一样安稳度日,没有完全接受“费边主义”,他还在寻找更激进更彻底的理论方法。


而最激进的方法只存在于苏联。


1927年,已经出任国大党总书记的尼赫鲁访问苏联,和几年前的蒋委员长一样,他立刻被苏联的红海洋震惊了,有个声音对他说:


“向苏联学习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印度。”


“好。”


尼赫鲁回到印度之后,转型成为国大党的左翼领袖,在国大党会议上提出一系列激进主张,要把印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国家。


嗨,革命又不是请客吃饭,怎么张口就来呢?国大党是什么样子,您心里没点B数么?


从历史地位来说,印度国大党类似于中国国民党,尼赫鲁类似于蒋委员长,这样的党想搞社会主义,怕不是开玩笑吧。


尼赫鲁不管,谁劝都听不进去,甘地甚至准备损失尼赫鲁同志了。


国大党的幕后大佬们也在《印度时报》发文:


“尼赫鲁想毁灭现存社会和经济结构的思想很危险,群众有可能被引入歧途,国家也会因此分裂,最终阻碍实现自治政府。”


嗯,有内味了。


印度的地主、买办等既得利益集团太庞大,国大党的战斗力又不行,要是没有既得利益集团的帮助,国大党恐怕一天都活不下去。


这种局面还想打土豪分田地,别开玩笑了。


经过国大党幕后大佬的车轮战,多年后的尼赫鲁被彻底改造过来,不得不放弃原汁原味的苏联模式,向现实低头。


那么印度该怎么办呢?


尼赫鲁回想起“费边主义”,突然灵光一闪,这不就是折中的方法么?


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结合起来,既不得罪国内的实力派,又能增强国家实力,实在是太优秀了。



换句话说,尼赫鲁把外国理论和印度实际相结合,找到一条适合印度走的路。


1947年印度独立,尼赫鲁出任总理,开始带着印度向“有声有色的大国”出发方法就是“资本主义的政治+社会主义的经济。


奔涌吧,尼赫鲁。




2


尼赫鲁绝对是印度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如果按照尼赫鲁的路子走下去,印度肯定不是现在的鬼样子,不管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起码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如果没有尼赫鲁,按照甘地那种砸碎机器、回到小农经济的做法,印度恐怕要退回农业社会了,比现在更烂。


尼赫鲁的成败,其实就是印度的国运。


凭良心说话,刚独立的印度其实还可以。


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一直奉行“分而治之”的策略,设立了20多个直属印度总督的省,其余565个邦由世袭王公统治。


这样一来,英国有实力驾驭印度王公,印度王公为了保持地位,必须向英国俯首称臣,而且为了让印度王公都乖乖听话,英国还到处挑拨离间。


最终,所有印度人都拜倒在英国的皮鞋之下。


搅屎棍果然名不虚传。


印度独立以后,尼赫鲁的第一步就是合并省和土邦,毕竟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分裂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


尼赫鲁明确告诉土邦王公:“要么单独加入,要么集体加入,印度联邦就在这里,谁不来找我,我就去找他。”


事实证明,没有英国的支持,那些土邦王公就是战5渣。短短一年时间,印度建立起甲、乙、丙、丁等29个省(邦),其中8个乙等邦的邦长,就是原先的世袭王公。


有些不愿意加入印度联邦的土邦,基本都被军队铲平了,血腥的一塌糊涂,说起来都是泪。


1956年,尼赫鲁又把29个省(邦)合并为14个省、7个直辖区,并且取消王公任邦长的制度。


这个时候,印度才正式成为统一的国家,而不是自古以来的地理概念。


真正统一之后,尼赫鲁在印度搞土改。


早年间的英国为了收税方便,把大片土地分给包税地主(柴明达尔),让他们把90%的土地税交给英国,剩下10%算是劳务费。


从1950年起,尼赫鲁政府就敦促各邦立法,要求废除包税地主制度,做为补偿,可以给他们留点土地,安心做个没有理想的小地主就行。


经过几年操作,印度政府支出67亿卢比,在38%的土地上废除包税地主制度,收回1.73亿英亩土地,直接管理2000万农民。


1961年起,印度又颁布土地持有最高限额的法令,规定地主只能持有限额数量的土地,多出来的部分要由政府赎买,差不多就是台湾土改的翻版。


最后印度各邦得到567.8万英亩,支付了223亿卢比。


不过,印度土改也到此为止了。


那些通过市场购买土地的地主,尼赫鲁基本动不了,和国民党不能动大陆地主一样,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嘛。


但是尼赫鲁比蒋委员长强的地方,是建立起一杆捅到底”基层组织。



不管中国或者外国,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农业时代都是皇权不下县,导致政府的动员能力很差,只有工业革命提升生产力之后,政府才有能力在基层建立组织,实现收税和征兵两开花。


可以说,政府的触角能否到达基层,代表这个国家的实力强弱。


尼赫鲁动手了。


他命令县以下的农村成立评议会,负责农村的行政事务,和中国的村委会差不多。


60年代中期,全国56万个村已经有52万成立评议会,占农村人口的85%,每100个村为区,成立5200个区评议会,这些区评议会又组成400多个县。


这么整合起来,印度再也不是散装的印度,已经有非常可观的发展潜力了。


除此之外,尼赫鲁收拢军队让文官治军、改革印度的官员制度、废除种姓制度以及政教分离,铁了心把独立自主的民主共和国”写入宪法,并且实行议会民主制度,文盲占人口75%的印度人民,终于有了投票权。


我总觉得这件事有一种咖喱味的欢乐。


您让文盲投票,不是欺负老实人么。



经过尼赫鲁的改造,印度起码有了现代国家的骨架。


那什么是肌肉?


经济啊。


英国不是殖民印度200年嘛,退出以后留下大量邮电、港口、军火等企业,还有5.47万公里铁路、134.7万/年的钢产量、600万产业工人。


这可比中国的“一穷二白”强太多了,尤其是铁路,1985年中国才达到5.5万公里,超过印度建国时的水平。


尼赫鲁政府把这些产业接收过来,改造成印度的第一批国营企业,然后在壮大国营企业的同时,扶持民营企业,实行国营和民营并行的“混合经济。”


虽然是混合,但也有主次之分。


由于基础工业、军工企业、重工业、交通运输等项目投资大收益少,而且处于国家经济的上游,私人资本没有实力参与,尼赫鲁也不愿意国家命脉握于私人之手,就把这些领域划到国营范围。


经济下游和不重要的领域,可以交给私人资本经营。


于是,政府有能力控制宏观经济的发展,又能保证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还不影响国家经济的活力。


其实吧,尼赫鲁时代建立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国营的。


还是不忘社会主义的初心啊。


原本印度的工业基础就很好,再加上美国、苏联、英国的资金技术援助,尼赫鲁在1951——1966年间,雄心勃勃的制定了3个五年计划,要把印度的肌肉丰满起来。


放眼世界,凡是使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国家,初期发展势头都很猛烈,苏联用15年时间完成工业化,中国到现在都“十三五”了。


印度也一样。


3个五年计划期间,印度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4%,人均收入增加9%,甚至除日本以外,一般工业生产水平比亚洲、非洲、南美洲的国家都要高。


印度基本成为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而中国工业化还在起步阶段。


此时的尼赫鲁有开国领袖的威望、改造国家的能力、发展经济的加持,可谓握着一手好牌,不禁想起“大印度联邦”蓝图。


在“大印度联邦”的蓝图里,包括中国西藏、印度、缅甸、锡兰、阿富汗和其他周围国家,这些地方围成一圈,把印度包围在最中间。


想要威胁印度,先要越过包围圈。


这个策略是英国提出来的,印度自诩英国的继承人,自然要继承“大印度联邦”的国家安全战略,尼赫鲁还写在自传里,一点都不谦虚。


那时的尼赫鲁拔剑四顾,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软弱不堪的小国,什么缅甸、尼泊尔、锡金、不丹等等,没有一个能打的,唯有喜马拉雅山以北的中国堪称对手。




对,就是中国。


只有把中国的气焰打下去,印度才是真正的东亚和南亚霸主,进而成为美苏之外的世界第三大国。


大家千万别笑。


我们现在说起印度,总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咖喱味,但几十年前的尼赫鲁和印度,可是自封为第三世界领袖的。


有实力和印度争夺第三的只有中国,而中国和印度的问题又在西藏。




3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晚清民国以来,中国政府都火烧眉毛了,根本没有能力管西藏的事情。


于是英国暗搓搓的在西藏搞事情,甚至还派兵攻入拉萨,不仅得到在西藏的特权,还培养出一批亲英派。


印度独立前派代表到西藏传话:“印度继承英国在西藏的一切权益。”然后在拉萨升起印度国旗。


尼赫鲁的意思是,西藏能占就占,实在不行可以把宗主权让给中国,而印度保留对西藏“内政外交”的决定权。


当时的中国正在进行解放战争,暂时管不了西藏的事情,为了减少解放中国的难度,我党提出和平解放西藏的办法。


但是西藏离印度太近,军事政治压力太大,英国人又一手导演了“驱汉事件”,毛主席这才决定派军队进藏。


1950年1月,西南军区的第18军开进西藏,12个月后西藏和平解放,到1954年清除西藏旧贵族和印度的特权,彻底收复西藏。


尼赫鲁曾经提供武器支持西藏自治,此时才明白,中国是社会人惹不起,不如大方承认了吧。


但尼赫鲁承认中国西藏主权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的,做为回报,中国也要承认麦克马洪线。


也就是东段的藏南、西段的阿克赛钦,全部划给印度。


这就很搞笑了。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中国都要收复自己的领土,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尼赫鲁偏偏以为,印度承认中国西藏主权是恩赐。


他是真的把自己当成大英帝国了,而中国想和印度平等交往。


双方压根不在一个频道嘛。


于是中国说你不要来搞西藏,印度这不是你应该回报我的吗,但是刚解放的中国百废待兴,解放军进驻拉萨已经是极限,基本没有实力越过麦克马洪线。


尼赫鲁又理解错了,他以为中国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很诚实。


换句话说,尼赫鲁以为中国默认了。


周总理数次飞到印度,想解决这件事,说可以把藏南划给印度,阿克赛钦留在中国,中印平分两块争议地区,一人一个,谁都不多占。


尼赫鲁:“不行,我都要。”


不仅谈不拢,尼赫鲁还派兵到藏南和阿克赛钦修碉堡,想造成已经占领的事实。可现在已经是20世纪了,土地不是你占了就是你的啊,还要看是不是能吞下去。


尼赫鲁不管,噎死我也要。



于是,围绕“麦克马洪线”的领土争议,中国和印度迎头相撞。


两国都是建国不久,都有大国雄心,都有适合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只要发展下去都有不错的前途,“龙象之争”在那个时候不是一句空话。


但西藏的边界问题,让两个国家都不能坐视不理。


印度觉得,西藏给中国就算了,藏南和阿克赛钦再拿不住,晚上实在睡不着觉,说不定解放军哪天就冲过来了。


中国觉得,西藏本来就是我的,为了解决矛盾给你一块,你还好心当成驴肝肺。以后别说西藏没商量,那两块地方都不给你。


站在两国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原则性问题,迟早要影响两国邦交,甚至爆发战争。


5、60年代的中国内外交困,奉行“能吵吵尽量别动手”的路子,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争取用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如果发生战争,中国的全盘发展计划就要打乱重来,代价太大。


而印度在世界上,却是占尽天时地利。


这种感觉让尼赫鲁觉得:


中国不可能出兵打仗,来了印度也不会输。





4


英国退出印度之后,整个南亚地区成为一片无主之地。


这里说的“无主之地”不是没有国家存在,而是没有世界霸权进入,印度等国家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


但是美国和苏联都看中南亚了,尤其是印度,做为一个3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怎么可能让它猥琐发育下去。


而印度的小算盘是——独立自主。


1949年尼赫鲁访问美国,想利用英国爸爸的关系,求美国给资金和技术援助,结果两国好几天都谈不拢,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不能达成一致,最后连100万吨小麦都没要到。


原因很简单,美国让印度跪下叫爸爸,印度却伸出手来说你好。


直到第二年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美国和中国的关系迅速降温,为了遏制围堵中国,美国和印度的关系才好起来。


1950年,杜鲁门政府给印度1.9亿美元的小麦贷款,第二年又给了200万吨小麦的贷款,并且组建印美技术合作基金”,向印度进行技术扩散。



而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也喜欢印度。


毕竟是那么大一头无主奶牛,谁能不喜欢,不管以前的主人是谁,总要试着抢一抢,万一成功了呢。


1955年苏联帮印度建了一家钢铁厂,并且提供经济援助大把撒钱,尼赫鲁和赫鲁晓夫互相访问,逐渐擦出感情的小火花。


美国看到苏联出钱多,生怕印度变心,又掏出更多的钱援助印度。


1956年,艾森豪威尔给印度提供3.6亿美元贷款,1959年又正式宣布:“以前12年里,美国向印度提供了17亿美元的援助,在以后的4年里,美国对印度的援助总额要达到40亿美元。”


美国大力援助印度以后,苏联为了让印度保持好感,也抛出大笔援助维持关系。



于是,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取印度加入阵营,然后把本阵营的势力扩张到南亚,都在通过资金和技术援助拉拢印度。


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份。


这也是尼赫鲁不结盟的本质。


只要不结盟就不用加入任何阵营,便可以和双方同时打交道,美苏必须不断表示爱意,印度才会在某些问题上,选择性的站队。


印度左手接美元右手收卢布,吃的满嘴流油。


但这种事情只有印度能做,因为印度的地缘环境太偏僻,正好夹在美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中间,有资格做墙头草。



而中国可以说惨绝人寰。


抗美援朝和金门炮战,彻底和美国划清界限,时刻被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包围圈封锁,中国困守在大陆。


由于坚持独立自主,不让苏联搞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导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所有援华专家,还逼着中国还贷款。


蒋委员长在台湾积极备战,时刻准备反攻大陆,东南沿海笼罩着一片战争阴云。


而中国内部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苏联援助的工业和技术没有吸收完毕,整个工业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


内外交困,不是说说而已。


为了遏制中国,美国和苏联把宝压在印度身上。苏联向印度提供15亿卢布贷款,15个师的苏式装备,美国向印度提供18个旅的美式装备。


它们都不打算直接出手,而是利用印度,打一场代理人战争。这样恰好符合印度心意,利用战争解决西藏问题,并且得到南亚和东亚的霸权。


那是印度最强的时候,也是中国最弱的时候。


任谁说,中国翻盘的机会都很渺茫,印度才是明日之星。


尼赫鲁做为印度总理,想不飘都难。


毛主席和周总理,想不退让都不行。


正是因为印度国力蒸蒸日上,国际环境一片大好,尼赫鲁才敢在西藏边境咄咄逼人,王八吃秤砣一样要和中国死磕。


而中国要是不能维护领土完整,甚至在西藏问题上输给印度,面临的局面是在世界各国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至打断国内建设的全盘计划。


事情发展到此时,已经不是藏南和阿克赛钦的问题了,而是由此引起的,中国和印度的国运之争。


赢家未来可期。


输家国运腰斩。


中国到底如何才能破局?




5


1962年,中国的机会来了。



10年前朝鲜战争的时候,中国志愿军出兵,把美国的兵力和资源牵制在朝鲜,让美国无力顾及欧洲。


苏联瞅准机会,在欧洲大踏步扩张,彻底巩固东欧的社会主义阵营,时刻威胁西欧。


看着苏联的钢铁洪流,西欧国家瑟瑟发抖。


等到朝鲜战争结束,美国转身回到欧洲,发现苏联已经是庞然大物,再不遏制就来不及了。


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中程弹道导弹,意思就是:“西欧是美国的,苏联不能再往前走了,再走就炸你丫的。”


苏联不服,美国导弹部署到家门口,这也太没安全感了。


不行,我也要在美国门口部署导弹。


也就是在那年,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胜利,美国担心失去拉美的控制力,于是对古巴实施经济制裁,甚至武装旧政权的流亡分子,准备重新夺取古巴政权。


这种套路就是扶持蒋委员长的翻版。


卡斯特罗没办法,只能向美国的对手苏联求援,赫鲁晓夫高兴坏了,正好借此机会把苏联势力扩张到拉美,而且是美国的家门口。


于是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签定了一系列秘密协议,不仅向古巴提供武器和资金援助,1962年还在古巴部署了数十枚弹道导弹。



这些导弹的射程为1000公里——2000公里不等,还可以避开美国的预警系统,而且每一枚导弹都携带着核弹头。



数十枚核弹部署在古巴,只要苏联愿意,随时可以把美国炸的稀巴烂。




肯尼迪懵逼了,卧槽,还能这么玩。



赫鲁晓夫说,谁让你们在土耳其部署导弹的,彼此彼此喽。


数十枚核弹头就在眼皮底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飞过来,美国慌得一笔,必须抓紧时间处理古巴导弹。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此时美国和苏联的精力,都被牵扯到古巴,暂时顾不上其他地方的事情。



于是,多年笼罩中国的压力暂时消失了,长久对印度的扶持也消失了,中国和印度的不对等条件,被古巴危机意外的抹平了。



这是解决印度问题的最佳时机。



古巴危机对印度来说也是机会。



美国和苏联扶持印度,是想让印度乖乖呆在南亚,做一条围堵中国的恶犬,关键时刻搞点事情,分散一下中国的注意力。



美国和苏联,从来没想过印度和中国开战。抗美援朝已经证明中国的战斗力,他们知道印度不是对手,平时拿着援助装模做样没问题,真要和解放军开战,印度马上就露馅了。



不打好处多多,一打泡沫就破。



尼赫鲁不甘心啊,国际和国内的环境这么优越,不争取一下实在难受。


古巴危机就成为中国和印度的机会。



一个想趁美苏不管的时候武力解决,一个想趁美苏管不着的时候武力解决,两个大国终于迎头相撞。


古巴危机10月15日正式爆发,印度10月20日发动大规模进攻,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自卫反击战。



10月23日,解放军歼灭印军第7旅之后,进驻达旺,然后迅速收复“麦克马洪线”以南、达旺河以北的中国的领土。



10月28日,解放军全歼加勒万河谷等地的守敌,清除印军在中国境内的37个据点。



战争到了这个阶段,中国觉得战场教训的差不多了,谈判桌上的筹码够了,再打下去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结束。



印度说不行,我还要打。



像个赌徒一样。



11月14日印度增兵3万,在边境线上发起全面进攻,解放军只好奉陪到底,随后用几天时间击溃印军精锐,大获全胜。


11月11日,赫鲁晓夫撤走已经部署的42枚导弹,11月20日肯尼迪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为期一个月的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而中国政府也在11月21日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解放军全线停火后撤,为期一个月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



看到时间了吧,古巴危机和对印反击完全是同步的。


断断续续的一个月作战,解放军基本收复藏南和阿克赛钦,清除印度十多年来设立的全部据点。


印度除了牺牲数字,什么都没有得到。


不过中国大人有大量,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又回到1959年的实际控制线以北20公里内,释放了3900名印军俘虏。


当然还留下一句名言:


“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6


向中国挑战失败,尼赫鲁伤心的一塌糊涂。


当时的印度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很多难啃的骨头都啃不下去,而尼赫鲁15年来的改革和执政,又养出无数反对派。


如果想继续对内改革、对外争霸,最好的办法是挑起一场战争,用军功堵住反对派的嘴,用胜利稳固自己的地位,带着印度一路走下去。


可惜,尼赫鲁失算了。


他以为中国的内外环境不好,不敢出兵,即便出兵也未必能打赢。可中国不仅出兵了,还赢的干净利落。


战争结束以后,尼赫鲁在印度威望大跌,再也不是那个无可争议的领袖了。而且印度国内的舆论,还在质疑尼赫鲁的能力:


“呵呵,你不是牛逼哄哄么,为啥被揍得一塌糊涂,就这还继续做总理,脸怎么那么大呢?”


仅仅一个月时间,如日中天的尼赫鲁,变成丧家之犬尼赫鲁。


对于他们这种牛逼人物来说,政治生命代表理想和事业,一旦政治生命终结,人也就成为行尸走肉。


1964年,尼赫鲁去世。


尼赫鲁死了,印度的国运也到此为止。


所谓的“大印度联邦”就不要想了,尼赫鲁规划的“民主社会主义”也没人能推下去,其他内部改革更是镜花水月,印度一直烂到现在。


而战争失败,让印度奉行的“独立自主”走不下去,最终放弃不结盟的路子,成为世界霸主的狗腿子。


1962年的战争彻底断掉印度国运。


1962年的最大赢家是中国。


中国干净利落的军事胜利,一举震慑周围的邻居们,让他们以后有什么想法,也要掂量一下够不够格。


军事胜利+战后有理有节的态度,让第三世界的小伙伴重新认识中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大国风范。


于是中国逐渐取代印度,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9年后中国被小伙伴们抬进联合国。


世界就是如此,拳头大不一定牛逼,拳头大还能以德服人,才是真牛逼。


最重要的是,中国用战争打掉印度的国运,几十年时间西南没有威胁。


如果没有对印作战,几年后苏联陈兵边境,印度肯定会继续搞事情。我们实在不能想象,印度和苏联夹击中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不过没有如果。


印度已经在1962年趴下了。


等中国熬过苏联威胁,迎来改革开放的时候,前30年打下的雄厚家底开始发力,中国向世界工厂一路狂奔,成为当今世界保二争一的大国。


每次当到此处,不禁感叹国运昌隆。


中国走到如今,尼赫鲁是立了大功的,应该给他颁发个一吨重的大奖章。


尼赫鲁,值得。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一个坏土豆:60年前,印度的国运彻底终结!|2021-04-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