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开封,似乎只剩《东京梦华录》中的盛世光景,那时的开封是全球第一大都市,同时期的伦敦、巴黎与它相比,犹如萤火之于太阳。
但现在的开封早已不复当年。同样是古城,作为北宋首都,它现在比不过唐朝陪都,而且差得很远。2020 年洛阳的GDP 为5128.4 亿元,开封为2371.8 亿元。
开封不及洛阳的二分之一。两大古都,与历史上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比如,开封北宋以来,水患兵火造成地上建筑大部被毁。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数座古都城、府州城池深深埋于地面之下3 米至12 米处,上下叠压着6 座城池。可谓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然而,1950 年前后,开封与洛阳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在自然资源、交通区位、发展基础、发展契机等基本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最终结果出现显著差异。如今,开封不仅远远落后于郑州和洛阳, 甚至不及同属豫东地区的周口和商丘。
开封,怎么了?
文 | 彭艳秋
本文转载自南风窗旗下微信公众号“盐财经”(ID:onecity1000),原文首发于2021年4月20日,原标题为《全球第一城,沦为中国四线》,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郑洛的崛起
这要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说起。洛阳除古都的名望外,还有北洋时期吴佩孚兵工厂留下的工业积淀,又处在陇海铁路沿线,这些条件让洛阳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脱颖而出。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援建我国156 个重点项目,洛阳成为这批项目的全国8 个重点落地城市之一。而这其中没有一个项目落在开封。洛阳的落地项目中包括中国一拖、洛阳轴承、洛阳矿山机械厂等。
这些企业现在依然是洛阳工业和制造业的脊梁和中流砥柱,也是河南高端制造的基石。比如,中国一拖是中国特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拥有“东方红” 这样中国驰名的商标。2020 年9 月16 日,入选“2020 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
近代以来,随着郑州铁路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开封交通的相对劣势再次凸显出来。加上开封地段黄河已成“悬河”,安全隐患始终无法摆脱,多因之下,开封在省会选址中几无胜算。1954 年,河南省省会西迁郑州,很多重要的企事业单位随省直行政机关一同西迁。有资料称,近七万市民随之迁离。除了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应迁移至郑州,更重要的是大批人才流失,开封经济活动的优势逐渐丧失。
洛阳的崛起也很快。1956 年,洛阳的涧西工业区基本成形,与沈阳铁西区齐名,洛阳成为工业重镇。洛阳到1957 年底“一五”计划完成时,拥有大、中、小型工厂达26 个, 加上“二五”“三五”时期的持续建设,一时间有了“十大厂矿”的说法,创造了当时多项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纪录。
作为河南省老工业基地,开封也曾大厂云集,包括东郊八大厂。开封有矛盾洗衣粉、铁塔火柴等曾经闻名全国的国货产品。开封柴油机厂生产各类柴油机,远销山东、河北、内蒙古、青海等地;当年的开封机械厂生产的中州牌120 型拖拉机先后获得省优质产品奖、国家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开封制造出诸多“全省第一”。
但省会迁移致使城市精英出走,错过重大项目布局的机遇,投资的拉动能力下降,人才吸引力衰弱等,种下了开封经济的隐患。这种隐忧逐渐显露出后果,开封被洛阳甩开距离。
2
“老大难”内因
上世纪70 年代以前,开封的经济总量在河南省时常位居第二位;80 年代时,开封的经济排名已跌至全省的第七名左右;90 年代后,开封的位次更是跌入谷底。
1978-1992 年,洛阳处于赶超开封的发展阶段,人均生产总值累计增速达到与开封相同的水平;从1993 年开始,洛阳经济稳定增长,人均生产总值指数逐步拉开了与开封的差距。
两市的发展差异除了支撑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行政区划的调整影响。截至1986 年,两市先后完成行政区划的调整,开封所属的新郑、巩义、登封、新密 4 个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的县市划归郑州。
到了90 年代,开封成为了国企改革时期的“老大难”,企业改革滞后, 最终在残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设备技术落后,技改缺乏资金,生产成本高,质量上不去;老国企经营思路陈旧,激励制度、研发制度跟不上市场节奏。
曾有着“河南洗化行业旗帜”之誉的“矛盾”洗衣粉在1996 年实行了股份制改革,但实际经营中,并没有按照现代企业的思路,而是依旧走着国有企业惯有的路子,在市场经济的深水中至停产。停产的“矛盾”,通过寻求外部资源寻找出路。
矛盾集团的命运,是开封国有企业的一个缩影。由鼎盛而沉没,因沉没而被以各种形式转让给外来企业。
而洛阳这边,在60 年代开始80 年代结束的三线建设时期,是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这其中就建设了包括洛阳浮法玻璃厂、中航光电、洛阳石化、中铁隧道局等,这也再次助力了洛阳的工业和制造业的基础。
尤其,在工业和交通尤为重要的今天,开封固有的交通优势不复存在。曾经繁忙的古运河汴河几成古迹。由于水利环境的不稳定,开封错过的不止京汉铁路这一条,京广铁路与陇海铁路交于郑州,京九铁路与陇海铁路交于商丘。如今,郑州更是已有“米字”之势。郑徐高铁通车运营,开封也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但与枢纽之地相比,开封的交通优势受到明显制约。
全省17 个地市中,开封不断下滑。1990 年,郑州GDP 超过100 亿元,开封约45 亿。洛阳城区生产总值在 1993 年达开封的 3.2 倍,且工业优势明显。
洛阳也有自身的局限:轻重工业比例失衡、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难度大、洛阳在交通网中的地位也限制了对外辐射力,对悠久雄厚的历史文化挖掘不足等。2005 年到2015 年这十年间,洛阳的经济增速乏力,逐渐被襄阳和宜昌这样的城市追赶,追兵渐进,与郑州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只是,依然远超开封。近20 年, 开封徘徊在省内第12-13 位。
3
观念与历史
开封不是没有做过尝试。
但世纪之交那几年,开封还没有做好迎接产业转移的准备,包括思想观念、环境等。当年金锣和双汇在开封的撤离令开封本地有识之士扼腕。
同样的悲剧上演了两次,开封的食品工业梦想因此夭折。之后,当事人都对此事保持缄默。但种种迹象显示,观念和体制问题导致了开封食品工业基地梦想破灭。资源流动的障碍和流动成本, 使得这种“低成本优势”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开封存在阻碍资本和人员流入的因素。
开封市领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扭转干部的保守意识和开封人的心态,想要通过对外开放引进一种全新的理念。后来的一个改观是,南京雨润集团在双汇离开后,接手了开封肉联厂,同样因为排污等问题与周边居民发生了冲突, 但开封市领导得到消息后,当即赶往现场并解决了问题。
2003 年前后,开封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引进外资参与改革的同时,以产权为核心的内部改革全面铺开。
开封企业经历了改革、重组、股份制改造。开封有在觉醒,近两年,在省内的排名前调了一两位。只是至今,开封只有易成新能一家A 股上市企业。看来,路还很长。
4
“郑汴一体化”?
近年开封也许最具争议的话题是“郑汴一体化”。2005 年,“郑汴一体化”由河南大学一位教授最早提出,后来被河南官方采纳。2014 年12 月28 日, 郑开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似乎有些“带不动”。一部分人也将郑州被长沙反超归结于“郑汴一体化”对郑州的资源攫取。
成效不十分显著。但现在,依然无法定论,“郑汴一体化”的影响究竟是正向偏多还是负面更多。需要更长远的历史给予公论。
如今开封,在文旅方面发力。东京梦华,主打“宋文化”。从上世纪80 年代建御街、矾楼起,宋都文化旅游逐步形成。在原有工业逐步衰退,工人不断下岗的情况下,社会无形中多了不少“就业渠道”,宋都文化旅游功不可没。但, 开封旅游经济体量不大。
2020 年,开封全市旅游接待总量5312.6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4.2 亿元。年末共有4A 级以上景区11 家。
文化与旅游这张牌,从量上,出得没有洛阳好。洛阳2020 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295.3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95.4 亿元。年末共有A 级旅游景区63 处。其中,5A 级景区5 处,4A 级景区27 处。
此外,文旅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古城规划的空间控制不够严,文化内涵的广度深度挖掘不够深,项目操作层面不尽得当,交通服务和市容环境的整治效果不理想。常常呈现方法论的“不聚焦”,比如同时存在着古都情结和忽视历史文化积淀价值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意见。
关于经济的发展,开封有客观条件的苦衷。历史是开封的荣光,也是开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必要考虑因素,有时甚至成为一种牵绊。
从洛阳近年的“逆袭之路”可以看出,正是工业的健康成长支撑起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洛阳整体国民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的稳步攀升,表明城市发展应以工业和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新型服务业为重点。
开封,已不是汉唐和大宋时期的汴京。当年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繁华以及世界大都市的胜景已深埋地下。兼顾历史与经济发展,是开封面临的挑战。
然而,最尊重历史的方式,是在当代创造一段让后世敬重的历史。开封, 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