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上的左舷后部,一直在讨论有没有第三部大电梯。虽然第三部大电梯出现的概率已经越来越微乎其微。但是比较奇怪的是,在左舷后部大概本来应该是第三部大电梯的位置上,却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两个明显延伸出目前已经完全和甲板平齐的两个小平台。如果从侧面看,应该是延伸梯形的形状。延伸出目前的外飘结构大概4到5米的样子。这个平台非常的特殊,因为在过去超级大国的大型载机大舰上,同位置似乎并没有类似的小平台而且还是2个。于是对这2个神秘平台的用途甚至是安装位置,引发了各种猜测。第一种猜测,是说这两个小平台的位置本来就是左舷大电梯的范围,那么出现这2个小平台,而且从侧面看还是明显的三角支撑结构。那么这两个小平台,是否就是左舷第三部大电梯最外端的支撑结构呢?
而理性的判断基本可以否定这种猜测。理由是,如果真有左舷的第三部大电梯,那么其在整个左后甲板位置,一定有明显的系统性体现。也就是有大电梯,必然有大电梯的大型入口门。而目前在左舷是无法证实有这种入口门的。也没有在甲板的表面发现矩形或者梯形的大电梯的活动开口。反倒可见左后甲板是一个大体固定的整体。另外如果是支撑结构,那么基本是小于45度角的斜撑。而不是这种明显近乎水平的延伸小平台。最主要的是这两个小平台突出的距离也太大,已经基本超出了即使有左舷的第三部大电梯时,可能的最大延伸幅度。于是有人就提出了另外一个设想。就是大船是否像超级大国的两攻那样,采取了轻型的、完全是船舷外结构的升降机。其实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也基本可以排除,因为大船吨位很大,
而且未来上面操作的飞机重量都是比较大的,会有不少超过30吨,而黄蜂级或者美G级两攻那种轻型的、可折叠的舷外升降机,最多只能提升20吨以下的物体,是根本不可以用在正式的载机大舰上提升重型战机的。而且如果真有这种额外的升降机,明显非常的累赘和不美观,因此是折叠升降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还有人说,那么是不是旁边登船用的临时跳板或者人行便梯?明显也不是!因为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两个结构是很高的,和甲板一样平,不可能是上下行走的便梯。那么说到底这两个平台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两个平台就是甲板的延伸。专业上叫做设备耳台。也就是专门放置不太适合在甲板上直接布置的重要设备的延伸平台。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放置卫通天线。或者其中一个放置卫通天线,另外一个放置其他的设备,甚至是轻型的近防武器,比如非垂发的干扰弹系统或者导弹箱之类。因为这两个耳台并不是太厚,也过于突出。
是无法在上面安装垂发导弹或者后坐力非常大的万发近防炮。因此是放置卫通天线系统或者其他不需要明显振动的设备的概率最大。这两个耳台,可以说至少有一个一定会放置卫通天线系统。甚至最终两个都可能是卫通数据链系统的平台。那么大船那么大,甲板那么宽还有楼房在上面。为何卫通系统还需要专门作出2个额外的耳台来呢?这和卫通系统的安装要求非常高直接有关。几乎所有水面大舰上都有卫通天线。我们说现代作战都是网络战,需要有超高速数据链。其实超高速数据链的传递基本就是靠同步大容量军用通讯卫星做数据传递。而水面舰艇上的卫通天线,其实就是和卫星交流的主要外在发射和接收设备。卫通天线在舰船上往往是一个个的圆球或者蘑菇状的外观。其实这些外形都是透波防护罩,真正的卫通天线,其实就和家用的卫星电视天线一样,是一个圆锅或者抛物面天线。
不过家用卫星电视天线只能接收信号。而卫通天线是同时高速接收和发射信号,是双向数据链的大容量高速通信。家用卫星天线一般是固定朝向某颗同步卫星。而舰船是不断航行晃动的,那么如何随时指向卫星呢。其实舰船卫通天线基座都有稳定陀螺仪系统,可以确保航行和风浪下也基本可以朝向固定的军用卫星。正因为是需要随时指向固定卫星。那么就要求卫通天线的安装位置必须有3大特点。第一是不能有外部遮挡,直接朝向天上的卫星。因此舰桥等高处无遮挡点是最好的。但是舰桥上安装的各种电子设备太多,有些还是功率极大的相控阵雷达。常规大船还有发热烟筒的干扰。这就不适合卫通天线安装的第二个要求,就是尽量少干扰,电磁兼用环境要好。拥挤的舰桥上就不太符合这个要求了。另外舰桥还有一大弱点。
这就是8到10万吨级大船的舰桥距离水面太高。一般距离水面有45米以上。这样的高点如果安装低空补盲雷达可以看得相对远,预警距离大。但是安装卫通天线反倒成了弱点。因为大船会像不倒翁一样不断的横摇和纵摇,而高度越高的点,摇晃的幅度就越大。前说了,卫通天线虽然基座上有陀螺稳定系统,确保天线指向稳定,但是如果太高的位置摇晃幅度太大,超出了陀螺系统稳定的最大幅度,那么卫通天线就会失效或者效率下降。因此摇晃幅度小又没有遮挡。飞行甲板上倒是随处都可以。不过飞行甲板寸土寸金,而且不断的操作飞机。因此也不适合安装卫通系统基座。就算是4个角的近防武器平台,也是各司其职并且武器都有各自的最大射界。也不太适合突然多出一个或者两个体积并不算小的卫通“大蘑菇”,因此额外的设计出两个耳台,可以说是最佳选择。这就像31船上设计了一个左舷万发炮的大型耳台,保持了前甲板的完整性,避免了西北风式的缺角。这都是设计创新和完全超越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