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时候,跟读者留言区互动,有问我,油价的拐点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我给出的答案是,有可能在今年六月。
这源于伊核协议可能在今年六月有实质性进展,美国放松对伊朗石油的出口制裁。
背后无关市场,只看政治。
自2018年特朗普撕毁伊核协议,并威胁盟友禁止进口从伊朗原油以来,德黑兰的石油出口大幅降低。
而为了维持昂贵的石油设备运转,伊朗又必须保持一定的产能,不能一脚油门踩到死,导致德黑兰囤积了大量的原油。
如果像去年专家们瞎分析的,油库快装满了就会导致负油价的话,德黑兰数千万桶过剩的石油,足够把一克的价格炒成负的一个比特币。
那么假设拜登政府与德黑兰达成协议解除制裁,且不说伊朗囤积了几年的原油储备将成为油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直保持产能潜力的伊朗油田,更有能力把200万桶的生产能力翻一番,逐步提升到400万桶,改变市场的预期。
这对于全球石油市场来说,不啻于一场“大非解禁”式的灾难。
伊朗几年来憋在手里的原油,很多都已经装船漂浮在公海,只要美国的禁令一接触,马上就可以搞现货交易。
尤其是过去几年,在美国制裁之下,伊朗只能向熊兔等少数国家以极低的价格出口,一旦制裁解除,德黑兰会很愿意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但高于走私价)甩卖石油。
毕竟,这几年来自家的市场都被瓜分殆尽了,想要把市场抢回来,必然要打折搞促销,导致全球原油的价量一起承压。
而考虑到伊朗解除制裁之前,很可能会惜售低价的走私油(等高价再卖),导致全球石油供给降低,引发油价继续走高。
因此,伊核协议的签署日附近,有可能就是全球油价的拐点。
而之前油价的上涨本身,也并非是经济因素导致的。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高油价(以及大宗价格上涨),特朗普居功至伟。
在这位美国前总统的支持和纵容之下,全球油企搞起了卡特尔垄断,通过协议减产使得油价逐步恢复,更通过与中国划定了红线,在疫情之下重建了中美与资源国之间的三角贸易。
看看肚子里都是油的“二师兄”都跌成什么样子了,也没个人管,再看看OPEC减产规模不过才100万桶,就让油价超过了疫情爆发之前。
我们会明白,不是市场真的有那么高的需求,低猪价和高油价的背后,都是符合在座诸公的利益。
而如今,“在座诸公”们换人了。
随着石油皇帝特朗普的卸任,还有伊朗这个“孙猴子”加入到石油出口国行列,以海湾国家为主的石油出口联盟,就很难再铁板一块共同维护高油价了。
尤其是拜登政府新上来之后,也会很愿意支持伊朗去搞乱,洗牌后才方便大家重新分配利益。
所以,过去一年多的油价持续上涨逻辑,不能再用于未来四年。
那么,关键问题,就在于伊核协议会不会签,拜登会不会收伊朗这个“孙猴子”。
伊朗的总统选举刚刚结束,强硬派的莱希将在8月3日上台取代改革派的鲁哈尼,而伊核协议又是鲁哈尼主导的。
很多人都对这份协议的还能签署表示怀疑。
政事堂看来,协议大概率会在近期签署,莱希背后的哈梅内伊会玩起“新官不理旧政”的思路,默许即将卸任的鲁哈尼去签。
不过,莱希搞不好也会“抄作业”,把伊核协议分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莱希政府会把看起来对美妥协的第一阶段,都交由即将落幕的鲁哈尼政府去签署,把对美强硬且获益巨大的第二阶段,交由自己的新政府签署。,
这样,协议如果有了什么问题,锅就可以都甩给鲁哈尼,但是签署后巨大的经济利益,则由莱希新政府来享受。
“云在青天水在瓶”,未来要接班哈梅内伊的莱希,很可能会避开与伊核协议的过深绑定。
所以虽然市场并不看好,但政事堂推测,伊核协议“第一阶段”,大概率会在今年八月之前签署。
而莱希政府上台之后,需要与海湾国家重建关系,石油必然成为最重要的胡萝卜加大棒;伊朗上下更清楚,想要让美国尽快的退出中东,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对立,也是越激烈越好。
所以,政事堂推测,莱希政府不会闷声卖油配合海湾国家拉升油价,而是会挥舞石油大棒,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波动,导致一年来飙升的油价拐点到来。
这事情背后的逻辑不复杂,没道理高盛的那群精英们想不明白,而他们最近仍然疯狂高呼油价短期过百。
这背后,有可能是华尔街在配合大佬们拉高出货清库存,让领导们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