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一直认为新大船当年必然下水。这个战略目标已经在逐步接近。考虑到新大船极快的坞内周期,那么其舾装预判也必然是超级快的。因此在18个月内交付使用就是极高概率事件。新大船的综合能力肯定是前所未有,在全球都是影响大国战略平衡的重大存在。不过一个好汉三个帮。因此其后续同型舰是否需要建造,预计建造多少艘就非常重要了。首先一点,就是新大船一直没有2号舰出现的任何蛛丝马迹。连最小的模块苗头也没有。这再次说明了非常科学合理的慎重态度,也就是如果有后续同型舰,那么也至少需要等首舰舾装基本完成;试航证明全系统完全成功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后续舰上批量的情况。这是系统工程论的最佳实践模式。而绝不会像超级大国海军那样。福特号本身还没过关。就一股脑地开工了4艘。
更可笑的是濒海战斗舰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战斗力。就一次性下单了30多艘,现在想刹车都刹不住。因此新大船的后续舰。必然有!而且可以说绝不会只有1艘同型舰。但是最终亮相还需再耐心等个一年半载。那么剩下的问题就不难回答了。第一,就是后续舰是否需要进行深度改进,毕竟新大船上还有明显是一些应急的特征存在。比如在宽度和甲板都很大的情况下,还出现第二偏流板部分插入斜角降落区的情况。这显然是电磁大弹弓明显长于原先准备配套的蒸汽大弹弓。但是新大船本身的部分船体模块可能已经存在。原先的尺寸仍然是按照蒸汽弹弓的标准设计生产的。在蒸改电之后就明显有一些局部显得局促的地方。第二,就是新大船的升降机只有2台大型的,而且是矩形活动升降面板。于是不少人出于强迫心理,不是类似福特级的3升而且是大梯形,就感觉总有什么不达标、不到位。
狼山个人判断。新大船的同型舰,如果要建造。那么可能不止一个批次。也就是说可能先建造1艘甚至是2艘同型舰。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建造第二批次的同型舰。如果只有一个后续批次,那么就是2艘到3艘同型舰;如果有两个批次。那么最少是4艘,甚至有可能是6艘。第一后续批次,仍然存在应急的性质。因此可能稍微放长水线。其他的型宽、动力和2升降机等基本特征仍然不变。只需要让电磁大弹弓不那么局促而已。在具备2到3艘成熟型号的情况下,然后再慢慢论证第二批次的同型舰,是否需要修改为3升和升降面是否改变外形等。当然,如果新大船首舰在完成舾装和试航后,用起来非常的顺手。那么除了再适当放大尺寸外,其他特征根本不需要任何大改,就追加生产3到5艘也极为有可能。所谓的3升有没有必要学习,只有最终用户最有发言权。至于动力,这是一个本质性的问题。
如果动力换了。那么就是另外一个和新大船无关的新项目。吨位放大多少和具体特征如何,将完全和新大船后续项目不搭界。两者平行存在,互不干扰。不过这个项目短期内,比如3到5年内是否真正上马,是一个大问号。预判其3年内上马的概率比给新大船立即造3艘同型舰的概率还低。再就是如果有后续舰那么如何分配产能的问题。研判如果只有1艘同型后续舰,那么必然还是原厂建造。甚至如果有2艘同型舰,都有可能都在原厂建造。毕竟现在原厂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水面大舰在施工中,可以集中所有精锐,最近10年心无旁骛地专心于这个超级工程。赶超纽波特纽斯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只有新大船后续舰超过3艘时,其他单位才可能拿下其中的1艘左右。而如果后续舰直接上马5到6艘,属于突击超生,实现几年后打群架完全不吃亏的状态。那么3线一拥而上肯定是最吼的!真那样?得在全球XIA抽一大片!